于是苻坚将大军留于项城,率轻骑8000,兼程赴寿阳。十一月,谢玄率晋军水陆并进,与苻坚军相持于淝水。谢玄遣使对苻融云:“君悬军深入,置阵逼水,此持久之计,岂欲战者乎?若小退师,令将士周旋,仆与君公缓辔而观之,不亦美乎!”苻坚欲乘晋军半渡河围而歼之。但苻融麾军稍退,制之而不止。谢玄等乘机渡河,苻融驰骑略阵,马倒被杀。降秦的晋将朱序又在阵后大呼:“秦兵败矣!”秦军大乱,溃败不能止。谢玄乘胜追至青阿(寿阳城西30里)。“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七、八”。苻坚为流矢所中,单骑遁还淮北,收拾溃兵,至洛阳集有10余万人以返长安,晋军复寿阳,次年又复梁、益二州。淝水之战后,原被前秦统治的各民族首领纷起割据自立,秦国衰落。385年(太元十年)五月,长安遭西燕攻击,苻坚出奔五将山(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旋为后秦姚苌俘获,缢死于新平(今陕西省彬县)佛寺中。394年(太元十九年),苻坚族孙苻登为后秦姚兴所杀,子苻崇逃至湟中即帝位,寻为西秦乞伏乾归遣将杀害,前秦亡。
三、后凉
后凉为略阳氐人吕光所建。吕光,字世明,后凉君主吕光的先祖吕文和。汉初周勃、陈平诛吕安刘时自沛隐遁氐部,遂为酋豪。前秦太尉吕婆楼子。曾从王猛灭前燕,封都亭侯。后迁步兵校尉,拜骁骑将军。382年(东晋太元七年),苻坚“既平山东,士马强盛,遂有图西域之志”,命吕光为都督西讨诸军事,率将军姜飞、彭晃、杜进等,统兵7万,骑兵5000,征讨西域。次年正月,兵发长安,以鄯善王休密驮、车师俞部主弥寘为向寻,降焉耆,破龟兹,西域30余国相继归附。苻坚封之为都督王门以西诸军事、安西将军、西域校尉,因路绝不通,诏令未达。淝水战后,长安危急。诸将劝吕光速归,光乃于385年(太元十年),以驼200余头载珍宝奇玩,驱骏马万余匹东返,并收降原前秦高昌太守杨翰。大军行至玉门,前秦凉州刺史梁熙发兵5万于酒泉阻截,被吕光大败。吕光乘势直取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自称凉州刺史、护羌校尉。次年,闻苻坚死,遂自称使持节、侍中、中外大都督、督陇右河西诸军事、大将军、凉州牧、酒泉公。389年(十四年),吕光自称三河王。396年(二十一年),自立为大凉天王,署置百官,史称后凉。吕光后期刑法峻严,忌杀大臣杜进等,部下沮渠蒙逊、段业等,纷纷叛而自立。399年(东晋隆安三年),吕光死,诸子争立。403年(元兴三年),为后秦姚兴所灭。
四、前仇池(公元296年~371年)
东汉末年以后,关陇纷乱,氐族中的一支,略阳清水氐人杨腾(一说杨驹),率部徙至仇池,尽有汉武都郡之地。氐人齐万年起义的同年,氐人首领杨茂搜率领四千人到仇池(甘肃陇南市西和县一带)建立政权,自称辅国将军、右贤王,杨茂搜是东汉末年百顷氐王杨千万的孙子杨飞龙的养子,杨茂搜在位21年,去世后仇池政权分裂了。杨茂搜的长子杨难敌继位,称左贤王,驻下辨(今甘肃成县)。他的弟弟杨坚头称右贤王,驻河池(今徽县),兄弟内斗导致国力衰弱,先后臣服于前赵与成汉,前仇池政权先后有8位君主,总共存在75年,被前秦皇帝苻坚所灭亡。
五、后仇池(公元385年~442年)
前秦皇帝苻坚在淝水之战被东晋打败,臣服于前秦的部族四分五裂,前仇池国宗室杨难敌曾孙杨定收集旧部回到陇右,自称龙骧将军、仇池公,建立后仇池政权,并向东晋称臣。杨定在位9年,被西秦君主乞伏乾归打败并杀害,后仇池政权为了生存,先后臣服于后秦、东晋以及取代东晋的刘宋政权,后仇池政权共有5位君主,一共存在57年,被南朝刘宋政权所灭亡。前后仇池政权的统治者是氐族,其构成主要是氐人与汉人,仇池政权灭亡后,在南北朝时期,仇池政权王族后裔还先后被南朝宋、北魏、南朝齐、南朝梁封为武都王、武兴王、阴平王,影响力也逐渐衰弱,渐渐消亡,氐人逐渐融入羌人与汉人,氐族作为独立的民族在南北朝之后不再存在。
在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准确记录着:南抚交趾、北发,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氐人同华夏一样,也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根据史书的记载,在五帝时期,就已经有氐人的存在了。舜帝在位时期,向南方安抚到交阯、北发,向西安抚到戎、析枝、渠廋、氐、羌,向北安抚到山戎、发、息慎,向东安抚到长、鸟夷,四海之内,共同称颂帝舜的功德。在《山海经》中,也有氐人的记载,说氐人国在建木所在地的西面,那里的人都长着人的脸,鱼一样的身子,没有脚,感觉氐人是美人鱼一样。从史书方位的记载来看,氐人在华夏的西边,《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记载了氐人的大概方位,在滇以北,滇是云南,以北就是四川,氐人起初主要生活在嘉陵江、岷江、涪江流域,到秦汉及魏晋时期,氐人扩散到甘肃东南部与陕西西南部。氐人在汉初建立的政权有:徙、筰(zuó)、冉駹(máng)、白马。而且氐人与其他民族长期杂居一起,尤其是羌人,在秦汉之前,经常把氐羌放在一起,秦汉之后,氐与羌开始分家,因此可认为氐人来源于羌人。《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互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灵恝生互人,是能上下于天。氐人被认为是炎帝的后裔,炎帝有个孙子叫灵恝,他是互人国的始祖,清代著名经学家郝懿行认为互人国就是氐人国,互通氐,两个字也很相近,羌人也是炎帝的后裔,氐羌与华夏都是炎黄之后裔。也有人认为互人国就是古蜀国,两国的地理位置相近,都在华夏西边的四川省境内,三星堆出土的人物中,很多都带有氐羌的风格,比如青铜大立人,眼睛大,嘴巴大,鼻子大,耳朵也大,看起来脑袋比较小,明显的氐羌风格的面部特征。
远在商朝早期的甲骨文卜辞:迄至佳乙旬有二日乙卯,允有来自光,氐羌刍五十。甲骨文中也有氐羌的记载,他们是商朝的敌人,商人多次讨伐过氐羌,并把他们当成奴隶,商朝时氐与羌是放在一起的,也有可能是商朝人也分不清氐与羌有什么区别。《诗经商颂》: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史记龟策列传》:蛮夷氐羌虽无君臣之序,亦有决疑之卜。《封燕然山铭》: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暨南单于、东胡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三万。至少到东汉时期,氐与羌都是放在一起同时出现的,也有可能氐人与羌人就是混在一起的,但两者又有所区别,氐羌时而臣服华夏,时而背叛华夏。商汤时期,氐羌就已经臣服于商朝,并且还向商朝进贡、朝拜,东汉时期,氐羌还跟随窦宪一起讨伐过北匈奴,并且刻石记功,东汉晚期,羌人与东汉有过长达百年的战争,氐人也有参与,直到东汉末年,氐与羌才分开记载。后来又经过了二百多年的发展,氐族人经历了发展、强盛、衰败三个时期,最终走向了消亡。随着历史的推进氐族逐渐消失在历史的成河中,在于汉族长期的接触中不断融合于汉族,自身的语言、文字、习俗逐渐被汉族同化,融合于汉族文化之中。时至今日,根据不完全统计,剩下的氐族人不到两万人,其中包括分布于甘肃、四川一带的白马部族。他们原本所占据的那些广大区域,就又重新回到汉族的统治中。而氐族这个民族,最后也慢慢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其实说不定现在社会中的陕西人,川边雪区人,还保留有着远古氐族的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