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有关武夷仙山传说(15)

而在武夷山的山谷里,有一处古老的寺庙,名为九龙庵。据传说,这座寺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有一位名为慧忠的高僧,在寺庙修行时得到了来自天界的传音,称他将成为一位大师,统领众生,为佛门开创一段新的历史。于是,慧忠开始修行,并创立了一门新的修行方法,被称为“慧忠宗”。这门修行方法非常严格,需要在寺庙内密室中闭门修行,直到修成正果。慧忠的弟子们也都秉承这个方法,严格修行。据说,有一位弟子名为李远,修行十年后,终于领悟到了慧忠宗的精髓,他开始随处旅行,教授慧忠宗的修行方法。在一次旅行中,李远来到了武夷山。当时武夷山的山民生活贫困,食不果腹,常常挨饿受冻。李远深感他们的痛苦,于是他开始在山中四处乞讨,并将所得的食物分给山民。不久,他在山中遇到了一位名为蓝衫的女子,她也是一位修行者,常常在山中行走,帮助山民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李远和蓝衫很快结为好友,经常在山中相聚。有一天,李远和蓝衫一起在山中走路,突然发现前方有一个洞口。洞口很小,只能容纳一人通过,但是李远和蓝衫还是决定一起进去探险。他们爬了很长时间,终于到达了一个洞穴中。洞穴很宽敞,有一个大厅和很多房间,似乎有人居住过。李远和蓝衫开始探索这个洞穴,发现这个地方显得非常神秘,到处都是那些神秘的符号和刻画。忽然,他们看到一个奇怪的玩具,是一个滚轮,可以把它当成是一个圆盘,上面写着几个字,李远凑近一看,上面写着:“天地无极,道法自然”。他不禁感到震惊,这好像是一个非常神秘的符号,也许是一种启示。

他们试图把滚轮转动,但是却怎么也转不动。李远突然发现,这个滚轮的中心似乎有一颗珠子,而且似乎可以转动。他动手试了试,果然可以转动,而且转动之后滚轮也跟着转动起来。随着滚轮的转动,一股神秘的力量开始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周围的景象也开始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他们看到身边的树木和石头都开始变得透明,就像是一件件晶莹剔透的宝石。同时,他们的身体也开始感受到一股奇异的力量,这种力量仿佛可以穿透一切,让人感受到自己的内心深处。不知道过了多久,当李远和小玲回过神来时,他们发现自己已经回到了现实世界。他们心中都充满了疑惑和好奇,这个滚轮到底是什么,它为什么会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神秘的力量?他们开始在武夷山上寻找答案,寻访着那些修炼道法的人,希望能够从他们那里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人物,包括一个隐居的道士、一个修炼太极拳的老师傅、一个以蛇为伴的神秘女子等等。他们逐渐明白,这个滚轮其实是一个非常神秘的道具,可以帮助人们感受到自然界中存在的奇妙力量,开启人们内心的智慧和潜能。而这种力量,正是武夷山作为一座名山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所在。他们最终明白,修炼道法的真谛并不是要追求超凡脱俗,而是要让自己与自然相融合,感受自然界的神秘力量,从而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这种领悟,也正是武夷山所赋予人们的无穷魅力。在这个故事中,武夷山不仅仅是一座名山,更是一座充满着神秘力量和启示的圣地。

故事还未结束,李远和他的朋友继续探险,在山上发现了一座宏伟的建筑,它是一座古老的道观。他们进入道观,见到了一位老道士,他是这座道观的守护者,也是这座山的传承者。老道士向他们讲述了武夷山的历史和神秘的力量。据老道士讲述,武夷山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山脉,这里曾是一位道家先贤的隐修之地。先贤传授了他们无上的道法,这些道法可以让人们超脱生死轮回,达到永恒不灭的状态。而这些道法也被记录在了这座山上的石碑和书籍中。在历史的漫长岁月中,许多人来到这座山,试图寻找这些神秘的道法,但大多数人都无功而返,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获得一些道法的启示。而这些人也都成为了武夷山的传承者,将这些道法代代相传。听到老道士的讲述,李远和他的朋友也感到震撼,他们不禁想要探索更多的道法和秘密。老道士告诉他们,要想探索更深的秘密,就必须要有一颗虔诚的心,融入大自然,与山脉相融合,才能领悟到其中的神秘力量。李远和他的朋友决定留在山上修行,他们不断地探索和领悟,渐渐地,他们的心灵也变得越来越纯净。他们不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学会了爱和感恩。他们的生命也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最终,李远和他的朋友感悟到了道法自然的真谛,他们不再留恋武夷山,而是带着这份心灵的升华回到尘世中。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和生命去传承这份道法,让更多的人能够领悟其中的真谛。

谈到武夷山,就自然避不开有关茶叶的很多传说与故事。刘从戎在听了赵熙的很多讲述后,则又联想到了他在现代上高二时看到的有关武夷山茶叶的不少事情。传说古时山中有一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老人,名“半仙”。一日上崖采药不幸跌下山脚,昏迷中有仙人以茶叶喂之,并赠茶树几株。半仙醒后,疼痛即消,精神清爽。他见此处有天游、仙游、隐屏、接笋诸座高峰回绕,自成一方天地,山泉汩汩润土,少阳多阴,便把茶树种下,果然茶树茂盛,品质极佳。有心者便在此石壁镌刻一米见方的“茶洞”二字。由于岁月厮磨,年代及勒者已无法辨考。而提到武夷山的茶叶,就要提到几个古人,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下。孙樵是唐宣宗大中九年(855年)进士,曾任方郎中、上柱国等职。有一次,孙樵出差来到武夷山,品尝了地方官员招待的武夷茶后,赞叹不已。回京后,孙樵把武夷茶与在刑部任职的朋友分享,并附信一封: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请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唐·孙樵《送茶与焦刑部书》)他将产于“建阳丹山碧水之乡”的武夷茶(武夷山当时属建阳管辖)拟人化为“晚甘侯”,意为晚节高尚的贵人。晚甘,也意指武夷茶的“回甘”,甘香浓馥,回味无穷。碧水丹山是南朝作家江淹对武夷山的赞语:地在东南峤外,闽越之旧境也。爰有碧水丹山,珍木灵草,皆淹平生至爱,不觉行路之远。(南朝·江淹《江文通集·自序》)后人将“晚甘候”三字镌于武夷九龙窠之岩壁。品味晚甘侯,感受武夷茶的美妙韵味,似有高山流水鸣于耳畔,秋桂幽兰馨于鼻间,仿佛穿越到唐朝时孙樵赠茶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