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耳的寻找

耿立

这是一个寻找的童话,老鼠鼠小小从出生就只有一个耳朵,人们不知道这是基因突变的事,就嘲笑他的妈妈、爸爸,嘲笑他,爸爸受不了别人异样的眼光和言语,就离家出走了。

鼠小小从小就在这种氛围,在非议和歧视,在母亲的眼泪中慢慢成长,养成了孤僻自卑内向的性格,但鼠小小有个特异功能,能屏蔽别人的非议:耳朵跟嘴巴一样,只喜欢香甜的好东西。这种功能,真的能宽慰妈妈。连妈妈也不相信,耳朵真能品出香甜的滋味。

鼠小小是个懂事的孩子,知道妈妈的苦,即使自己在外面被鼠一鼠二欺负,也从不向妈妈诉说自己的委屈,他反而给妈妈说故事,逗妈妈。

鼠小小有个好朋友鼠薇薇。鼠小小被鼠一、鼠二欺负的时候,在面对各种恶言恶语的时候,他总是息事宁人,要么落寞地走开,要么默默地流泪。但鼠薇薇鼓励他,不要回避自己的缺陷,坚决反击。

鼠小小后来决定去找离家出走多年的爸爸,一路上曲曲折折,遇到修鞋老人——一个离家出走的忏悔的老人;遇到有点恶作剧又向好的白鸟,然后与白鸟一同寻找爸爸。

虽然最终没有找到爸爸,但鼠小小和白鸟救下了陷入沥青池塘险境的鼠一鼠二,他们和鼠小小修复了关系,最后一同回到了家乡。

通过寻找爸爸,鼠小小长大了,成长了。过去的,即便再见,也无法回到从前。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过去过去。

杜梅的这部富有诗意想象的童话,整体像一首流动的诗,这诗首先是诗意温暖的画面,幽默风趣的表达,电影蒙太奇的镜头感。非常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

儿童文学的第一伦理,我觉得应该是趣味。无趣是生活的大敌,更是儿童文学的死胡同,杜梅描写鼠小小与妈妈吃饭,非常的典型:

鼠小小放下筷子,闷闷地说:“今天的饭菜不香。”

“啊?不会吧?怎么不香?”妈妈抬起头,有点吃惊。

鼠小小见自己成功地让妈妈惊讶了,嘴角有点绷不住想笑,他还是忍了忍,说:“没有笑话。”

妈妈一听,扑哧笑出了声:“我正在想讲什么呢。”说着,给鼠小小舀了一勺玉米粒,“光吃肉可不行,还要吃蔬菜。”

鼠小小很听话,端起碗,仰起脖子,把里面的玉米粒全倒进了嘴巴里。

妈妈摇摇头,笑道:“一天,小鸡问小鸭:‘主人去哪儿了?’小鸭说:‘主人好像去树林采蘑菇了。’小鸡听了吓得浑身一抖,拔腿就跑。小鸭问:‘小鸡,你怎么跑啦?’小鸡说:‘我可不想被蘑菇炖。’”

鼠小小听了,笑得前仰后合。

这一段,把一个脑筋急转弯恰如其分地还原到一个吃饭的场合,用对话和表情、动作推进故事发展,在关键点,就用特写定格,把鼠小小和妈妈平日的生活状态表现出来,这种状态,也是小朋友平时在家里常常遇见和经历的,能很好地引起阅读者的共情。

杜梅的童话,含着哲理。不要小看儿童的阅读心理,他们正处在对世界和人生充满疑问的年龄,对世界的一切,都充满了疑问,也充满了寻找。杜梅在书中写到一个阿姨寻找离家儿子的故事。那位阿姨,年龄并不大,但头发全白了。对过去的苦难,要说再见,阿姨对鼠小小说:“有时候啊,我们必须狠心地跟过去说再见。你还这么小,虽然少一只耳朵,但这并不妨碍好日子等着你。没有什么比好好地生活,更值得我们努力。不要傻,记住我的话,别再浪费时间了。”

是的,我们的生活,不能一味沉浸在过去,就像我们不能一味沉浸在黄昏的落寞,我们还有无数的黎明等待着迎接。这黎明,更值得我们努力迎接。

杜梅的《一只耳鼠小小》,故事起伏跌宕,时时抓住阅读者的期待心理,她设定了一个目标,寻找爸爸。但在鼠小小寻找的过程中,有很多的阻碍,每个阻碍,鼠小小都会努力克服,虽然最终寻找爸爸的目标没有实现,但重要的是,我们享受了阅读的过程,就如《西游记》最精彩的不是取到了经书、目标实现的时刻,而是取经的过程,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与师傅斩妖除魔,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无论遇到的是白骨精、牛魔王,无论抵达的是火焰山、盘丝洞。但正是这取经的过程,让我们享受到了艺术的美、故事的美、人物的美、哲理的美。

《一只耳鼠小小》是一本寻找的童话,从小到大,谁不走在寻找的路上呢?有的寻找一条河,一片草地,一处风景,有的寻找历史的遗迹,有的寻找精神家园,而杜梅则寻找新的童话的表达,这是我们最期待的一件事。

耿立,散文家,儿童诗人。广东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秦牧文化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