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老年人各系统的老化
老年人各系统的老化包括外表形态、感觉器官、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精神系统、运动系统、免疫系统的改变。
皮肤的老化
皮肤是保持身体正常生理活动的第一道防线,从面积而论,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老年人皮肤的触痛、温觉减弱,反应性减弱,对不良刺激的防御功能降低,再生和愈合能力减弱,通常在 40 岁左右皮肤开始出现老化特征。
毛发改变
毛发失去光泽,头发脱落,眉毛、鼻毛变白脱落。
皮肤
老年人皮肤因皮脂腺分泌减少而无光泽、易裂、瘙痒,由于表面粗糙、松弛、弹性降低而出现皱纹,下眼睑肿胀形成眼袋,皮肤毛细血管减少、脆性增加、易出血(老年性紫癜)。随着增龄,皮肤神经末梢的密度显著减少,致皮肤调温功能下降,感觉迟钝,脂褐素沉积形成老年斑。
感觉的变化
随着增龄、机体的细胞数减少,组织器官发生退行性变,致多种生理功能减退,如听力下降,视力减退、视野变小,嗅觉不灵,感觉迟钝,行动迟缓,步履蹒跚,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因而人们会用“老态龙钟”“老气横秋”等形容词来形容老年人因衰老所表现出的缺乏朝气的状态。
呼吸系统的老化
鼻
鼻软骨弹性减低,黏膜及腺体萎缩,鼻腔对气流的过滤和加温功能减退或丧失,加重下位气道的负担,使整体气道防御功能下降。
咽
咽黏膜和淋巴细胞萎缩,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气管、支气管
支气管黏膜萎缩,弹性组织减少,纤维组织增生,黏膜下腺体和平滑肌萎缩,支气管软骨钙化、变硬,管腔扩张,小气道状细胞数量增多,分泌亢进,黏液潴留,气流阻力增加,易发生呼气性呼吸困难,常使小气道萎陷、闭合。由于管腔内分泌物排泄不畅,发生感染的机会增多,内径变大呈桶状。
胸廓
因肋骨、脊柱钙化而变硬,黏膜上皮及黏液腺退化,管腔扩张,前后径变大呈桶状。
肺
肺泡壁变薄,泡腔扩大,弹性降低,肺组织重量减轻,呼吸肌萎缩,肺弹性回缩力降低,导致肺活量降低,残气量增多,纤毛运动功能退化,老年人咳嗽和反射功能减弱,使滞留在肺的分泌物和异物增多,易感染。
循环系统的老化
心脏
心脏增大,80 岁时左心室比 30 岁时增厚 25%,心肌细胞纤维化,脂褐素沉积,胶原增多,淀粉样变,心肌的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均降低,心瓣膜退行性变和钙化,窦房结P细胞减少,纤维增多,房室结、房室束和束支都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导致心脏传导障碍。
血管
随着增龄,血管动脉内膜增厚,中层胶原纤维增加,造成大动脉扩张而屈曲,小动脉管腔变小,动脉粥样硬化,由于血管硬化,可扩张性小,易发生血压上升及体位性低血压。
消化系统的老化
口腔
牙龈萎缩,齿根外露,齿槽管被吸收,牙齿松动,牙釉质丧失,牙易磨损、过敏,舌和咬肌萎缩,咀嚼无力,碎食不良,食欲下降,唾液腺的分泌减少,加重下消化道负担。
食管
食管肌肉萎缩,收缩力减弱,食管颤动变小,食物通过时间延长。
胃
胃黏膜及腺细胞萎缩、退化,胃液分泌减少,造成胃黏膜的机械损伤,黏液碳酸氢盐屏障的形成,致胃黏膜易被胃酸和胃蛋白酶破坏,减低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和灭菌作用,促胰液素的释放降低,使胃黏膜糜烂、溃疡、出血、营养被夺,加之内因子分泌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失去吸收维生素B12 的能力,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造血障碍。平滑肌的萎缩使胃蠕动减弱,排空延迟,是引发便秘的原因之一。
肠、小肠
肠、小肠绒毛增宽而短,平滑肌层变薄,收缩蠕
动无力,吸收功能差,小肠分泌减少,各种消化酶水平下降,致小肠消化功能大大减退,结肠黏膜萎缩,肌层增厚,易产生憩室,肠蠕动缓慢无力,对水分的吸收无力,大肠充盈不足,不能引起扩张感觉等,造成便秘。
肝
肝细胞数减少,变性结缔组织增加,易造成肝纤维化和硬化,肝功能减退,合成蛋白能力下降,肝解毒功能下降,易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由于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差,易引起蛋白质等营养缺乏,导致肝部脂肪沉积。
胆
胆囊及胆管变厚、弹性减低,因含大量胆固醇,易发生胆囊炎、胆石症。
胰
胰腺萎缩,胰液分泌减少,酶量及活性下降,严重影响淀粉、蛋白质、脂肪等的消化、吸收。胰岛细胞变性,胰岛素分泌减少,对葡萄糖的耐量减退,增加了发生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危险。
泌尿系统的老化
肾
肾重量减轻,间质纤维化增加,肾小球数量减少,且玻璃样变、硬化,基底膜增厚,肾小管细胞脂肪变性,弹性纤维增多,内膜增厚,透明变性,肾远端小管憩室数随增龄而增加,可扩大成肾囊肿。肾单位减少,70 岁以后可减少30%~ 50%。肾功能衰减,出现少尿、尿素,肌酐清除率下降,肾血流量减少,肾浓缩,稀释功能降低,肾小管分泌与吸收功能随增龄下降,肾小管内压增加,从而减少有效滤过,使肾小球滤过率进一步下降。肾调节酸碱平衡能力下降,肾的内分泌功能减退。
输尿管肌层变薄,支配肌肉活动的神经减少,输尿管弛缩力降低,使泵入膀胱的速度变慢,且易反流。
膀胱
肌肉萎缩,纤维组织增生,易发生憩室。膀胱缩小,容量减少,残余尿增多,75 岁以上老年人残余尿可达 100 毫升。随着增龄,膀胱括约肌萎缩,支配膀胱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致排尿反射减弱,缺乏随意控制能力,常出现尿频或尿意延迟,甚至尿失禁。
尿道
肌萎缩纤维化变硬,括约肌松弛,尿流变慢,排尿无力,致较多残余尿、尿失禁,由于尿道腺体分泌减少。男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液分泌减少,使尿道感染的发生率高。
神经精神系统的老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脑组织开始萎缩,脑细胞数减少。一般认为,人出生后脑神经细胞即停止分裂,自 20 岁开始,每年丧失 0.8%,且随其种类、存在部位等的不同而选择性减少。60 岁时大脑皮质神经和细胞数减少20%~ 25%,小脑皮质神经细胞减少 25%。70 岁以上老人神经细胞总数减少可达 45%,脑室扩大,脑膜增厚,脂褐素沉积增多,障碍细胞代谢,脑动脉硬化,血循环阻力增大,脑供血减少,耗氧量降低,致脑软化,约半数 65 岁以上的正常老人的脑部都可发现缺血性病灶。老年人多种脑神经递质的能力皆有所下降,导致老年人健忘、智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佳、精神性格改变、动作迟缓、运动震颤、痴呆等,脑神经突触数量减少发生退行性变,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导致老年人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动作协调能力下降。随着增龄,植物神经变性,功能紊乱,导致体液循环、气体交换物质吸收与排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内脏器官的功能活动的平衡失调。老年人的触觉、本体觉、视觉、听觉的敏锐性均下降,味觉、嗅觉的阈值明显升高,向中枢的传导信号明显减少,从而使老年人的劳动能力下降,只能从事节律较慢的活动和较轻的工作。
内分泌系统的老化
下丘脑
下丘脑是体内植物神经中枢。一些学者认为“老化钟”位于下丘脑,其功能衰退,使各种促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或作用降低,接受下丘脑调节的垂体及下属靶腺的功能也随之发生全面减退,从而引起衰老的发生与发展。随着增龄,下丘脑的受体数减少,对糖皮质激素和血糖的反应均减弱,对负反馈抑制的阈值升高。
垂体
随着增龄,垂体纤维组织和铁沉积增多,下丘脑—垂体轴的反馈受体敏感性降低。
甲状腺
老年人甲状腺重量减轻,滤泡变小,同化碘的能力减弱,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降低,血清抗甲状腺自身抗体增高,甲状腺在外周组织的降解率降低,垂体前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刺激的反应性亦降低。
甲状旁腺
老年人的甲状旁腺细胞减少,结缔组织和脂肪细胞增厚,血管狭窄,PTH(甲状腺素)的活性下降,Ca2+(二价离子钙)转运减慢,血清总钙和离子钙均比年轻人低。老年妇女由于缺乏能抑制PTH的雌激素,可引起骨代谢障碍。
肾上腺
老年人肾上腺的皮、髓质细胞均减少,不论性别,随着增龄,肾上腺皮质的雄激素分泌皆直线下降,使老年人保持内环境稳定的能力与应激能力降低。
性腺
男性 50 岁以上,其睾丸间质细胞的睾丸酮分泌下降,受体数目减少,或其敏感性降低,致使性功能逐渐减退。女性 35 ~ 40 岁雌激素急剧减少,60 岁降到最低水平,60 岁以后稳定于低水平。
胰腺
随着增龄,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减少,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减少和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致 65 岁以上老人中 43%的糖耐量降低,因此糖尿病发生率高。
松果体
老年人垂体产生的胺类和肽类激素减少,使其调节功能减退,下丘脑敏感阈值升高,对应激反应延缓。
免疫系统的老化
随着增龄,人体免疫功能与机体衰老呈平行下降。
胸腺
老年期胸腺明显萎缩,血中胸腺素浓度下降,使T细胞分化、成熟和功能表达均相应降低。
T细胞
在抗原刺激下转化为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明显减弱,对外来抗原的反应减弱。
β淋巴细胞
β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应答随增龄而下降,抗原和抗体间的亲和力下降,需要T细胞协助的体外免疫应答也随增龄而下降。
自身免疫
老年人自身免疫功能大大增强,免疫细胞的识别能力随增龄而减弱,除攻击外来病原体外,还攻击自身组织,引起机体衰老甚至死亡。
运动系统的老化
骨老化
骨老化的总特征是骨质吸收超过骨质形成。骨皮质变薄,髓质增宽,胶质减少或消失,骨内水分增多,碳酸钙减少,骨密度减低,骨质疏松,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肋软骨钙化、老年人骨质畸形,越活越矮。
关节老化
老年人关节软骨含水量和亲水性黏多糖减少,软骨素亦减少,关节囊滑膜因沉积磷灰石钙盐或焦磷酸盐而僵硬,滑膜萎缩、变薄,基质减少,液体分泌减少,关节软骨和滑膜钙化、纤维化而失去弹性,血管硬化,供血不足,加重变性,韧带、腱膜、关节素纤维化而僵硬,使关节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引起疼痛,骨质增生形成骨刺。
肌肉老化
随着增龄,肌细胞水分减少,脂褐素沉积增多,肌纤维变细,重量减轻,肌肉韧带萎缩,耗氧量减少,肌力减低,易疲劳,加之脊髓和大脑功能衰退,活动减少,反应迟钝,笨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