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哪有什么天生好感,赢就赢在和气》:和气者赢人心,处处好人缘

吸引人心的秘密

一个人如果能时时对人怀着善意,对他人表现出关爱和和善,那么他自身的吸引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大增。

性情温和的人,往往能赢得他人的欢迎,也能得到他人的扶助。有些商人虽然没有雄厚的资本,却能吸引很多顾客,他们的事业与那些资本雄厚但缺少吸引力的人相比,进展必定更为显著。

在社交上,如果你能处处表现出友爱与和善的精神,乐于助人,那么就能使自己犹如磁石一般,吸引众多的朋友。而一个只肯为自己打算的人,会到处受人鄙弃。

慷慨与宽宏大量也是获得朋友的要素。一个宽容大度的慷慨者,常能赢得人心。

在社交上,还应说他人爱听的话,在谈话和做事的过程中,要发现他人的长处,而不去揭露他人的短处。那种习惯轻视他人、喜欢寻找他人缺点的人,是不可信赖的人,也不值得结交。

轻视与忌妒他人往往是一个人心胸狭隘、思想不健全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思想浅薄的表现,这种人不但不能认识他人的长处,更不能发现自己的短处。而有着健全的思想、对人宽宏大量的人,不但能够认识他人的长处,更能发现自己的短处。

好多人之所以不能吸引他人,是因为他们的心灵与外界是隔绝的,他们专注于自己。与外界隔绝的时间长了,便足以使自己陷于孤独的境地。

有这样一个人,几乎人人都不欢迎他,但他自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即使他参加一个公众集会,人人见了他也都避之不及。所以,当别人互相寒暄谈笑、大家其乐融融之时,他一个人在屋中的一个角落独处。即使偶然被人家注意,片刻之后,他也依旧孤独地坐在一边。这类人好似冰块一样,就像没有吸引力的磁石。

这个人之所以不受欢迎,在他自己看来是一个谜。他具有卓越的才能,又是个勤勉努力的人,每天工作完毕后,也喜欢和同伴们在一起说说笑笑,但他往往只顾到自己的乐趣,而常常给人以难堪,所以很多人一看到他就避而远之。

但他未曾想到,他不受欢迎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他的自私心理,自私乃是他不能赢得人心的主要障碍。他只想到自己而不顾及他人,一刻也不能把自己的事情搁起,来谈谈他人的事情,每当与别人谈话时,他总是要把谈话的中心集中在自身或自己的业务上。

一个人如果只顾自己,只为自己打算,那么就没有吸引他人的磁力,就会使别人对他感到厌恶,就没有一个人喜欢与他结交往来。

如果一个人真正对他人感兴趣,便有吸引他人的力量,而且对他人吸引力的大小,与对他人感兴趣的程度成正比。怎样才能对他人感兴趣呢?主要是要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能够推己及人,给他人以深切的同情。

其实,人生最大的目标,并不应限于谋生赚钱,更要把我们内在的力量、我们的美德发扬出来。这样,我们自然就会具有吸引他人的力量。

一个人要真正吸引他人,应该具有种种良好的德行。自私、卑鄙、忌妒都不能赢得人心,非但不能赢得人心,还会招人厌恶。所以,我们应该多给他人以关爱、同情、鼓励、扶助,这些东西不会因为我们的付出而减少,给别人越多,我们反而会收获越多。

关照,最有力量的交际方式

杰西克·库思是一个美国黑人,那时他在美国一家没什么名气的小报社里当记者。因为种族歧视,他在那家报社中四面楚歌,受人排挤,与别人交往更成了最令他头疼的事情。哈默是著名的美国石油大王,他那时的名声早已享誉世界。这家小报社的总编派出几位记者去试试看能否采访到哈默,希望能以此作为卖点,提高报纸的销量。

杰西克便是被派遣出来的记者之一,他在心底默默立下誓言:这篇稿件一定要自己独立完成,让他们不敢再轻视自己。

那天深夜,杰西克终于等来了时机,他成功拦住了哈默,并恳请哈默接受自己简短的采访。

对于杰西克的软磨硬泡,哈默没有生气,只是和颜悦色地说:“改天吧,我有要事在身。”

但好不容易等来机会的杰西克怎么可能就这样放过他?

哈默在无奈之下,只好答应回答他一个问题。杰西克反复思索了一下,想到了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于是他问道:“为什么前一阵子阁下对东欧国家的石油输出量减少了,而您最大的对手对那些国家的石油输出量却有所增长,这与您如今的身份似乎并不相符?”

哈默依旧不愠不火,平静地回答道:“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那些想在竞争中出人头地的人,如果能明白只需要付出些许理解与大度来关照别人,就能获得意料之外的收获的道理,那他们一定会后悔不迭。关照,是一种最有力量的方式,也是一条最好的路。”

采访结束后,杰西克还一直呆呆地站在那里,怅然若失。他觉得哈默的话大概只是在故弄玄虚来敷衍自己,当然那次采访也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杰西克一直耿耿于怀,想要弄懂哈默那番不知所云的话的含义。

直到10年后,他在有关哈默的报道中读到这样一段故事——哈默在成为石油大王之前,曾经当过一阵子的逃难者。某年冬天,年轻的哈默跟着同伴们一起流亡到美国南加州的一个名叫沃尔逊的小镇上,在那里,他结识了善良的镇长杰克逊。

毫不夸张地说,杰克逊镇长影响了哈默的一生。

那天,冬雨霏霏,镇长门前的花圃旁的小路变成了一片泥淖。于是行人就从花圃里穿过,花圃也因此变得凌乱不堪。哈默看到这样的情景觉得很可惜,便冲进了冬雨中,独自看护着花圃,让行人从泥淖中穿行。这时出去半天的镇长笑盈盈地挑着一担炉渣铺在泥淖里。

炉渣铺好后,人们便不再从花圃里穿行了。哈默愣住了,镇长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你看,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有什么不好?”

看过哈默的故事,杰西克也终于理解了哈默当年那番话的含义。每个人的心就如同一个花圃,每个人的人生之旅就好比花圃旁的小路,而生活的天空又不是只有风和日丽,也有风霜雪雨。如果那些冒雨而行的人能有一条可以平坦通过的路,就没有人会去踩踏美丽的花圃,伤害善良的心灵了。

自此之后,杰西克在与人相处时变得真诚起来,他明白,缩短两颗敌视的心之间距离的最好方式就是理解和大度,关照则是两颗心之间的最美的桥梁。

同事们感受到了杰西克的真诚,也慢慢接纳了他,还给他起了一个毫无恶意的昵称——“黑蛋”。多年后,杰西克卸下报社主编的重担,一个人隐居在乡间安享晚年,那时,围着他蹦蹦跳跳的不同肤色的孩子们依然称呼他为“黑蛋”,因为这个名字更加亲昵,让他的邻居们都记不得他真正的名字了。

你为什么不受人欢迎

在与人交往时,我们常常容易犯随便指责别人的错误。“哎呀,你做得不对!”“怎么连这点儿小事也办不好。”像这样的指责,在生活中随处都可以听到,然而随便指责别人并非什么好事,它会给你的人际交往带来严重的阻碍。

有一位先生,喜欢跟别人争辩,借以卖弄自己的学识,如果你不跟他争辩,他倒也不会来麻烦你、伤害你。

这位先生本身是一个很好的人,忠实、不说谎、不伪装,也从来不投机取巧,不做一点儿亏心事,更不占别人便宜。

像这样一个好人,怎么会不受别人欢迎呢?

原来他过分看重了自己,以为自己是个十全十美的人,以为人人都应该以他为模范、为导师。因此,他喜欢随时随地地去教训别人、指导别人。看见别人有一点点缺点,就加以批评、指责,像大人管小孩、老师对学生一样,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神圣不可侵犯的神态,甚至常常有意地夸大别人的缺点,把别人的一时疏忽或无心的过失,说成存心不良或者行为不端。

同时他又不能容忍别人对他有什么不恭敬、不忠实之处。如果他吃了别人一点儿亏或受了别人一点点欺骗,那他就把对方当作罪大恶极、无耻之极的人,加以攻击、嘲笑、讽刺或谩骂。

只要想一下就可以知道这种人是多么令人讨厌,走到哪里都会激起别人的憎恶与反感。

一个人对自己要求严格,不做一点儿错事,这自然是十分正确的事,但不要因此就把自己看得太高,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以为别人都是笨蛋,只有自己才是圣人。对别人的过失与错误,首先要分析他们犯错的原因,可能是受到恶劣环境的影响,可能是因为他们自己认识不清,也可能只是一时疏忽,有时还可能因为一心求好反而犯了错误。除了一些真正与人为敌的社会败类应该群起而攻之外,大多数人所犯的错误都是可以原谅,也都是可以改正的。对别人的错误,我们应该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在不伤别人自尊心的原则下,诚恳而婉转地加以解释与劝导,安慰他们的苦恼,鼓励他们改正,这样做对改善你的人际关系更有效。

1863年,盖茨堡战役开始了,7月4日晚上,李将军率着残部开始向南方溃退。李将军带着败兵逃到波多马克河边,面对前方高涨的河水与后方追击的政府军,李将军进退维谷,他们此刻已成瓮中之鳖。此役只要彻底击溃李将军的残余军队,内战很快就可以结束。对此良机,林肯信心十足地用电报命令维得将军:“立刻出击,不用通知召开紧急军事会议。”随即又另派特使督促维得马上行动。

而维得将军呢?他完全违背了林肯的命令,先行通知召开紧急军事会议,而后又迟疑不决,一拖再拖。最后,河水退了,李将军带领军队越过波多马克河逃走了。

林肯闻知此事,勃然大怒,在失望、痛苦之余,林肯坐下来给维得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体现了林肯内心极大的不满。

我亲爱的将军:

我不相信你不懂得因李将军逃走一事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他本来在我们的掌握之中,而且,只要他一就擒,加上我们最近获得的胜利,战争即可结束。现在,战争可能会无限期地持续下去,上星期你不能顺利擒得李将军,如今他逃到波多马克河以南,你又如何能保证成功呢?我无法期望你改变形势,而我也并不期盼你现在会做得更好。良机已经失去,我实在感到无限的悲痛。

林肯在写完这封信之后,心里又产生了别的想法:无论如何,大错已经铸成,把这封信寄出,除了让自己觉得一时痛快以外,没有别的用处。维得会为自己辩解,会反过来攻击自己,这只能使大家都不愉快,甚至危及他的前途,以至于迫使他离开军队而已。

此时,如果说有人最有资格批评人的话,那个人就是林肯,可是他却没有那么做。惨痛的教训告诉他:尖锐的批评和恶狠狠的责备,所得的效果都等于零。

于是,这封信没有被寄出,它被永远收藏了起来。试想,如果维得将军读了此信会有何感想?又会有什么反应呢?如果你希望激起反抗,使人痛恨数年或至死难忘,那你就可以试试对人发表一些尖酸刻薄的批评,这样你的愿望就可以轻易实现了。

说话要过脑子,何必惹人不高兴

在社交场合中,一些人说话简直像不经过大脑一样,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些话常常是不恰当的、没分寸的,结果不知不觉中就得罪了人。

宋光心地善良,乐于帮助人,可是,他却没有赢得别人的好感,为什么呢?原因是他说话经常得罪人。一次,他热心地为一个男同事介绍对象,他说:“这个女孩个子长得高,而且也很漂亮,你去见见,我看你们俩挺合适的。”同事很感兴趣,就向他询问了这个女孩的具体情况。听他介绍完以后,同事觉得这个女孩条件不太适合自己,但同事不好意思对他直说,就委婉地对他说:“我现在很忙,暂时还不想交女朋友,等以后再说吧!”他听同事这样说,知道同事不同意,就一副不高兴的样子说:“你有什么了不起呀,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还想找什么样的?你真是太狂了。”同事一听这话,当时就生气地说:“我现在就是不想交女朋友,你操哪门子心呀!不同意就是不同意,要是真的那么好,你自己处算了,反正你也没有对象呢。”其实,他为朋友介绍对象,不管成与不成,同事都应该好好地感谢他才对,可是由于他说话出口伤人,所以才引起了同事的不满。本来是一件好事情,他却没有把握好,反而得罪了人,真是“费力不讨好”。在现实生活中,像他这样的人大有人在。

一个女孩要到深圳去闯一闯,临行前,她去看望一个过去十分要好的朋友。当朋友得知她要到深圳发展时,不但没有鼓励她,反而嘲笑她说:“你在这个小地方还没混出个样来,就要到深圳去发展?深圳就缺你呀!那是什么地方!走到街上迎面遇到三个人,两个本科生,一个博士生!中专生到那里怎么混啊!我看比你强的人,出去的也没几个发展好的,你还是好好想一想吧!作为朋友我提醒你,要看清自己有多大本事。”女孩听了这话很是生气,起身离开了朋友的家。

作为朋友,在这个时候即使不说鼓励的话,也不应该泼冷水,这会伤害朋友的自尊心,影响日后的交往。

其实,像他们这样的人,品质并不坏,坏就坏在没有掌握说话的分寸。除非他们不说话,只要一开口就得罪人,久而久之,人们从心底不愿再与这样的人来往。

在与人交往中,想要不得罪人,就要注意说话的分寸,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为他人着想,尽量不要触怒对方,否则不利于自己的人际交往。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场合,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一个在社交场中游刃有余的人,深知在不同的场合,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

小雪是福建人,来京3年多了,几天前处了个对象,条件非常好:家在本地,有房有车,人品长相都不错。同事们都十分羡慕她,说她找了一个好对象,纷纷祝贺她。可是有一个同事却说:“你条件也不太好啊,怎么偏偏找了一个条件这么好的?是不是这个人有什么毛病?”小雪本来很愉快的心情,被她这突如其来的话就给破坏了。一个同事赶紧打圆场说:“你怎么能这么说人家呢?咱们小雪条件也不差呀,皮肤又好,又苗条,性格又好,单凭这一点,什么样的找不着啊!”那个泼冷水的同事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是那个意思,真的,小雪,你可别误会。我觉得你男朋友条件太好了,与你的条件太悬殊了,我只是觉得有点儿不可思议。”小雪很生气:“你说来说去,还是在贬低我!怎么啦?我家条件是没有他家好,那又怎么样?他就是看上我了,有什么奇怪的!我看你才是有毛病呢!”

这个泼冷水的同事其实也没有什么恶意,就是不知道把握说话的分寸。不知道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这么几句话,就把人家给得罪了。假如她真的这么认为,也不该说出来,心里知道就行了,她要是不说话,谁也没有把她当哑巴看,何必说出来,惹得人家不高兴呢?闹得自己没有台阶下。在与人交往时,说话一定要有分寸,三思而后言,少说别人不爱听的话,以免触怒对方,影响人际关系。

友谊,不因一时之气说散就散

朋友之间健康的关系应该是双方都愿意承担各自的责任,并珍视他人的自由。健康的人际关系应建立在愿意承担责任而不是逃避责任的基础上。如果你能为错误和失败承担责任,他人就会为你的道德品格所折服。然而,如果你经常为你的错误和失败逃避责任,那么,你与对方的关系就不会存在信任和善意。也就是说,在交往的过程中,如果两个人都只为自己着想,期望他人能为自己做点儿什么,而不考虑自己应该为对方做点儿什么,那么,这种关系就不会顺利发展,必然会矛盾重重。健康和谐的友情应该建立在利益共享、互相帮助的基础上,而不是一方付出,一方获得的基础上。了解他人,体恤他人,这是你应该具备的能力,这样便可以激发你对他人的爱、同情和理解,而这些情感是形成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的核心。

需要朋友的帮助,要先给朋友帮助。对朋友要一心一意,如果一味地苛求或责怪朋友,那就“有所不足”了,这个时候,就要努力纠正自己。一位哲人说:“凡事皆贵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人生在世,所做的事都要专心、专一,若不然,学习知识的时候就学不进东西;对待朋友不专,虽然朋友多,但也都不会亲近自己。由此看来,不仅是在处理朋友关系上,在社交过程中,对他人也不能苛求。

孔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也就是说:可以和朋友一起学习,但不一定可以和他趋向正道;可以和他趋向正道,也未必可以和他有相同的道德品质;可以和他有相同的道德品质,也未必可以和他权衡世事。所以,对待自己的朋友,不能片面地苛求他都与你相同,如果过于偏激,就会伤害到朋友。

小张和小李是多年要好的朋友,大学毕业后进了同一家公司。有一天,小张因为工作没做好,被老板大骂了一顿,为此情绪很低落。看到小张一个人闷闷不乐地坐在沙发上看报纸,小李就知道可能小张工作中出了什么问题,挨了老板的批评。偏巧这时要打扫办公室,小李也就没让小张和自己一起收拾。

小李收拾茶几的时候,不小心把小张的茶杯碰到地上摔碎了。这茶杯是小张的舅舅从美国捎回来的,小张一直把它视为珍宝,而现在成了一堆碎片,当下脸就拉长了。小李马上说了对不起,可小张还是抱怨,小李的火气一下子也上来了,说道:“不就是一个杯子吗?你发什么脾气啊,难道朋友连个杯子都不值吗?不要受了老板的气就来给我脸色看,拿朋友当出气筒算什么英雄好汉!”

本来工作中的麻烦就够令小张痛苦和沮丧的了,这时又在这么多同事的面前被小李嘲讽挖苦了一番,他心里很不好受,说道:“你小李在老板面前得宠了,还能把谁放在眼里!”小李也不经考虑,反驳道:“那是,说不定我哪天就当主管了。”此时,随着情绪的失控,两个人都偏离了就事论事的轨道,越吵越厉害。小张趁小李不注意,拿起小李的杯子也摔在地上。一对朋友就因为这样一件小事而争吵不休,最终两人的朋友关系也结束了。之后,小李不在这家公司了,路上遇到的时候,两人就当是陌生人,看都不看对方。

一对本来要好的朋友,因为都不懂得相互谦让,不知道理智地谦让对方,言行举止也走上了偏激,最终只得散伙。如果当时有一方能够平心静气地处理这件事情,也就不会产生这样的后果了。

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条路,意思是说朋友越多越好。如果是志同道合,这样的朋友当然是多多益善;如果志不同道不合,那就是乌合之众,也就算不得是朋友。有真心相交的朋友是好事,但绝对不能像故事中的小张和小李那样彼此苛求。当想抱怨或苛求朋友的时候,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能盲目地只从朋友身上找原因。

微笑是亲近别人的媒介

在台湾的一个博物馆里,有这样一个牌子,上面写了两句话。前面一句是“本馆有摄像监视”,按照我们通常的理解,后面的一句话应该是类似“如有偷盗,罚款×元”这样的警示语言,但实际上后面的一句话是:“请你随时保持微笑!”出乎意料之余仔细想想,博物馆这两句话让我们不由赞叹这从容而又有风度、充满善意的忠告。

给他人一个小小的微笑,就能传达“你好!希望你快乐!”这样的信息。如果我们脸上随时面带微笑,那么周围的人会投桃报李,会有更多的笑容向我们绽放。当人们置身在这微笑的海洋中时,人与人之间的陌生和隔阂就会冰雪消融,就会感觉到春风习习、暖意融融,自然就难以干那种“顺手牵羊”的事情了。

当我们向别人微笑时,实际上就是以巧妙的方式告诉他人,你喜欢他,你尊重他,这样就容易博得别人的尊重、喜爱与信任。人人多一点儿微笑,世界也就多了一些安详、融洽、和谐与快乐。因此,英国诗人雪莱说:“微笑,实在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媒介。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

有一位叫珍妮的小姐去参加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招聘,她没有任何特殊关系,完全凭着自己的本领去争取。她被录取了,原因就是她的脸上总带着微笑。后来,那位人事经理微笑着对珍妮说:“我宁愿雇佣一名有可爱笑容而没有念完中学的女孩,也不愿雇用一名摆着生硬面孔的管理学博士。小姐,你最大的资本就是你脸上的微笑。”

一副微笑的面孔就是一封介绍信,我们为人处世要做到心态平和,乐观向上,善待人生,这样才会自然地流露出真诚的笑容。真诚的微笑最能打动人心,会使我们产生一种无形的亲和力与人格的魅力,甚至还能给我们带来巨额的财富。卡耐基就曾说过:“微笑不花费什么,但却永远价值连城。”

装潢富丽的科尼克亚购物中心即将开业的时候,让经理犯难的是,导购小姐工作装的款式迟迟没有定下来。他望着7家服装公司送来的竞标样品,尽管设计得各有特色,但他还是感觉缺了点儿什么。为此他不得不打电话向他的老朋友——世界著名时装设计大师丹诺·布鲁尔征求意见。这位83岁的老人明白朋友的意思后,说:“穿什么制服并不重要,只要面带微笑就足够了。”靠着微笑服务,科尼克亚成了巴黎最大的购物中心。

美国著名的“旅馆大王”希尔顿也是靠微笑成就事业的。当初希尔顿投资5000美元开办了他的第一家旅馆,资产在数年后迅速增值到几千万美元。此时希尔顿得意地向母亲讨教现在他该干什么。母亲告诉他:“你现在去把握更有价值的东西,除了对顾客要诚实之外,还要有一种更行之有效的办法,一要简单,二要容易做到,三要不花钱,四要行之长久——那就是微笑。”于是希尔顿要求他的员工不论多么辛苦,都必须对顾客保持微笑。“你今天对顾客微笑了没有!”是希尔顿的名言。他有个习惯,每天至少要与一家希尔顿旅馆的服务人员接触,在接触中他向各级人员问及最多的也是这句话。即使在美国经济萧条的1930年,全美的旅馆倒闭了80%,希尔顿的旅馆也连年亏损,但希尔顿仍要求每个员工:“无论旅馆本身遭遇如何,希尔顿旅馆服务员的微笑永远是属于旅馆的阳光。”微笑不仅使希尔顿公司率先渡过难关,而且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使其发展到了在世界五大洲拥有70余家旅馆,资产总值达数十亿美元。

人什么时候最美?就是在脸上浮现一丝微笑的时候!微笑是一种含意深远的身体语言,是沟通人与人心灵的渠道。它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化解令人尴尬的僵局,可以使别人从见到你的第一分钟起,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安全感、亲切感、愉快感。微笑就是如此富有魅力,如此招人喜爱。每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所具有的神奇力量往往是无法估量的。

玛丽小姐打开门时,发现一个持刀的男人正恶狠狠地盯着自己。玛丽灵机一动,微笑着说:“朋友,你真会开玩笑!是推销菜刀吧?……”她边说边让男人进屋,接着说:“你很像我过去的一位好心的邻居,看到你真的很高兴,你要咖啡还是茶……”本来脸带杀气的男人慢慢变得腼腆起来,有点儿结巴地说:“哦,谢谢!”最后,玛丽真的买下了那把明晃晃的菜刀,男人拿着钱迟疑了一下走了。在转身离去的时候,他说:“小姐,你将改变我的一生!”

如果说这个故事无法考证真伪的话,那么《小王子》的作者安东尼·圣艾修伯里的经历却是千真万确的,微笑将他从鬼门关中拉了出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圣艾修伯里参加西班牙内战,打击法西斯分子,后来陷入魔掌。在监狱里,看守监狱的警卫一脸凶相,态度极为恶劣。圣艾修伯里认为自己第二天绝对会被拖出去枪毙,于是陷入极度的惶恐与不安中。他翻遍口袋找到一支香烟,却找不到火柴。他鼓起勇气向警卫借火,警卫冷漠地将火递给了他。

那刻骨铭心的一瞬间被圣艾修伯里用细腻的文笔记录了下来:“当他帮我点火时,他的目光无意中与我的目光相接触,这时我突然冲他微笑了一下。我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有这般反应,在这一刹那,这抹微笑如同鲜花般打破了我们心灵之间的隔阂。受我的感染,他的嘴角不自觉地也现出了笑意,虽然我知道他原无此意。他点完火后并没有立刻离开,两眼盯着我瞧,脸上仍带着微笑。我也以笑容回应,仿佛他是个朋友。他看着我的眼神也少了当初的那股凶气……”

随后,两人聊了起来,对家人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担忧使圣艾修伯里的声音渐渐哽咽。后来,看守一言不发地打开狱门,悄悄地带着圣艾修伯里从后面的小路上逃之夭夭了。

微笑,就这样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笑容是一种令人感觉愉快的面部表情,它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深入沟通与交往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因此,有人把笑容比作人际交往的润滑剂。而在笑容中,微笑最自然大方,最真诚友善,是人类最美的表情。微笑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表情,却可以表达多种积极的含义:歉意、支持、赞赏、安慰、关怀……因此,我们最应当问自己的一句话就是:“我微笑着吗?”

为什么要随时面带微笑呢?因为保持微笑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放松身体。当你在生活中处于紧张状态时,在脸上漾出一个微笑,就能够化解自己的紧张。二是能够放松人的心理,放松人的情绪,放松紧张的思维状态。三是能够缓解痛苦、哀伤、忧愁、愤怒、难过、压抑等不良情绪。四是能够使一直处于紧张、僵化状态的思维松动,甚至创造出灵感。五是能改善你的人缘,给你带来朋友,为你增加人生的机会,让你更容易成为一个成功者。

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已经笑不出来了,即使勉强笑一下,也是皮笑肉不笑,笑得比哭还难看。只有那些心态平和、与人为善的人,才能真正从内心深处发出真诚的微笑。因此,想要自己的微笑感染他人,还是先将心态调整平和吧!

别人想要的,不过是一个尊重

我们从小就从各种渠道得知尊重的重要性,但我们真的尊重别人了吗?

许多人都学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理论,这个理论指出,无论你向一个物体施加多大的力,这个物体都会反馈给你一个大小完全相等的力。其实,这个理论不仅适用于物理学,在人际交往中也同样适用。当你对别人多一分尊重时,别人对你的尊重也会多一分。下面是由两个著名谈判专家讲述的小故事,它便说明了这个道理:

我和一位同事去曼哈顿出差,那天早上的第一个约会并不是特别早,因此我们可以从容地吃顿早饭。在等待上菜的时间里,我的同事想要看报纸,便出门去了报亭。5分钟之后,他空手回来了。他摇摇脑袋,含糊不清地小声咒骂着。“怎么了?”我问。他回答说:“我本想在对面那个报亭买报纸,可在我给对方递过一张10美元的纸币后,他非但不给我找钱,反而从我腋下抽走了报纸。我正在纳闷儿这是怎么回事,他就开始教训我,说在这种人流量高峰期,他没时间给别人换零钱。”

在吃饭的过程中,我的同事一直对这件事念念不忘,觉得这里的人都太过傲慢,是“品质恶劣的家伙”,他还说以后再也不让任何人给找10美元的纸币了。饭后,我们讨论决定,由我去试试看能不能从对方手中得到报纸。我的同事在饭店门口观察情况,我则直接走了过去。

当报亭主人转向我时,我微笑着说:“先生,对不起,我不知道你能不能帮个忙。我从外地来,需要一份《纽约时报》。可是现在我没有零钱,只剩一张10美元的纸币了,我该怎么办?”他毫不犹豫地把一份报纸递给我道:“拿去吧,找开零钱再给我!”

我高兴地拿着我的“战利品”得胜归来。我的同伴摇了摇头,还给这件事取了个代号——“五四街上的奇迹”。

我说道:“为我们这次出差任务又多得一分,一切在于方法。”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此前所说的道理,尊重对方是你赢得良好合作的保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能建立起公平和信任,能互相交换实情、态度、感情和需要,有了这种自由的相互影响和共同分担后,就能够想出突破性的解决之法,让双方在合作中都获利。

例如,20世纪40年代中期,休斯制作了一部名叫《做剥夺权利者》的电影,珍·拉塞尔是电影的女主角。她是一位非常美丽的黑人女郎,令人印象深刻。

那时,休斯对拉塞尔很着迷,因此以100万美元的年薪雇用了对方。

12个月之后,拉塞尔理所当然地说:“我想要拿到我应得的工资。”休斯说他没有现金,想要以不动产来等值抵扣薪水。拉塞尔需要交纳所得税,所以她不听对方的辩词,一心只要现金。休斯继续向她说明他现在资金周转不灵,要她等一等。而拉塞尔一直指出合同的法律性,上面清晰地写有年底付款的条款。

双方无法达成一致,便一直争执不休。他们变得敌对起来,沟通、交涉也都不再亲自出面,而是通过律师。原本亲密的关系变成了胜败争斗的关系。外界都说,他们只能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了。而如果真的上了法庭,大概只有律师能够从中获利。

这一冲突后来是怎样解决的?事实上,拉塞尔很聪明地对休斯说:“啊,你和我是不同的个体,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不同的,那么我们能不能试着去信任对方,了解对方的需要,最终达成共识呢?”他们确实这样做了,于是双方以合作者的身份出现,最终他们妥善地解决了之前的纠纷,双方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

原来,他们将原来的合同改为每年付5万,分20年付清,合同上的金额不变,但时间变了。调整过后,休斯不必再担心资金周转的问题,而且得到了一笔利息;而拉塞尔的所得税则会逐年分期交纳,需要交的费用也降低了一些。另外,要知道,演员这一职业一般不是很保险,而她此后20年每年都有了一笔收入,她就不必为每日的财务问题操心了。她既保住了面子,又取得了胜利。当我们在与休斯这类的怪人往来时,即使自己站在了正确的一方,也无法取得胜利。但在这个事件中,拉塞尔和休斯可以说都是胜利者。他们之所以能够获得胜利,是因为他们都在寻求合作,尊重了对方的意愿。

不想讨人厌,就学着给人留面子

与人交往充满了学问,给人留面子便是其中重要的一课。想要在不冒犯对方或不引起对方反感的前提下改变对方的观点,给人留面子是最好的办法。

杰克在电气部门工作的时候游刃有余,但后来调到计算部门当主管后,却发现非其所长,不能胜任,公司察觉到后想要改变这个情况。毕竟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公司不想打击他本就敏感的自尊心,于是,公司又给了他一个新头衔:电气咨询主任工程师,工作性质仍与最初一样。计算部门则交给了更加适合的人。

杰克当然很高兴,因为他既得到了提升,又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工作。

公司领导也很高兴,因为他们既维持了公司风平浪静的氛围,又成功地调遣了敏感的杰克,这就是保留面子的功效。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为他人保留面子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可人们却很少会考虑到这个问题。摆架子、我行我素、在大庭广众之下指责孩子或雇员等行为,已经成了很多人习以为常的事情了,这些人从来没有考虑过别人自尊心的问题。其实,只要多考虑几分钟,讲几句关心的话,为他人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就可以避免许多不愉快的场面。

所以,当孩子或是雇员犯了错,你必须指责甚至解雇对方的时候,请一定要给人留下颜面。

美国曾有一位会计师说过这样的话:“解雇别人并不有趣,被人解雇更不有趣。我们的业务是季节性的,所以,在结束所得税申报高潮之后,我们就不得不解雇许多人。

“在我们这个行业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没有人喜欢挥动斧头。所以,大家逐渐变得麻木起来,只希望事情赶快过去就好。通常,例行谈话是这样的:‘请坐,先生。旺季已经结束了,你已经没有什么工作可以做了。当然,你早就清楚我们的雇佣关系只维持到旺季结束,因此……’

“这种谈话会让当事人失望,而且有种损害尊严的感觉。所以,除非不得已,我绝不直言解雇之事,而是委婉地说:‘先生,你已经很好地完成了你的工作(假如他确实表现出色)。上次我们要你出差,那工作很麻烦,而你处理得很好,一点儿也没有差错。我们希望你知道,公司对于能够拥有你这样优秀的员工感到很荣幸,我们对你的能力没有丝毫疑虑,愿意永远支持你,希望你别忘了这些。’这样一来,被遣散的人觉得好受多了,至少不觉得‘损害尊严’。因为我的话语令他们感到安心,他们知道如果我们有需要,应该还会再去找他们。这样等我们又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还是很乐意再回来。”

即使我们是对的,错在别人,也要给对方保留面子,否则就可能毁了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