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毕业

粮票被称为“中国计划经济第一票”,这个人们生活第一位需求品。大致可分为全国粮票、地方粮票、军用粮票和划拨粮票等数种。

除了粮油票外,还有猪、牛、羊肉票、鸡、鸭、鱼肉票、鸡、鸭蛋票,糖类票,豆制品票及蔬菜票等等。

穿的方面,布票被誉为“粮票的姊妹花”,年发放量多少不一,多时每年每人一丈二尺,少时每年每人仅五尺左右。

由于受布票制约,城乡居民普遍过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节俭生活。

尤其是家里子女多的家庭,基本上是一套衣服老大穿几年,再给老二穿,一直向下传,连女孩子当时也穿男孩子的衣服。磨破了就打上补丁,变短了就接上一截。

几乎所有的上班族,还有一个服装上的标配,就是袖套。这是为了减少衣服的磨损,袖套破旧可以换一套,而衣服破旧,就不太体面了。

甚至后来还出现了“假领子”。

其实是真领子、假衬衫。是仅有领子、有肩、没有袖子的上半截衬衫。省去袖子和衣身的假领子穿在外衣里面,露出的衣领部分完全和衬衣一模一样,足以以假乱真。穿上外套后,看起来好像内穿有衬衣,显得人衣着周正。

这都是缺少布料,人们不得已想出来赶时髦的办法。

布票甚至精确到了一厘,弥足珍贵。那会儿,就连尼龙布做的尿素袋子也是奢侈品,很多人想方设法弄来做衣服和被子。

除了各种布票外,细分下来还有化纤票、棉花票、汗衫票、背心票、布鞋票、棉胎票等等。

用的方面,日常生活所需的票证就更加多了,五花八门涉及方方面面。

手帕、肥皂、手纸、洗衣粉、火柴、抹布、煤油,煤……几乎什么都要用票。

20世纪50年代后,“三转一响”是开启一对新人生活的大件“奢侈品”。

还有些票证,在现在的人们眼里会感到很“奇葩”。比如肥猪准宰证、给农田施肥所需的挑粪票、就连妇女每月所需的卫生用品也要凭票领取居然还有春节票。

为了考核劳动好坏,当时还有一种票叫“觉悟票”。

马速专程去鸽子市观察了一下,票证制度启动后,这里的交易更加活跃了。各种粮食大幅涨价,之前2毛左右可以买到的棒子面,现在直接涨到了5毛一斤。

当然,若有票证,生活用品的物价也很低廉,甚至更稳定。

可问题是,许多家庭配给的粮票、肉票远远不够全家所需,只得到鸽子市来淘换粮食、粮票或肉票等。于是,鸽子市逐渐再度演化,向黑市方向过渡。

毕竟票证是不允许私下交易的,且随着公私合营,打击投机倒把的力度越来越大,让鸽子市最终成为了不是秘密的黑市。

肉类涨价幅度更大,猪肉飙升到一元以上。糖、副食品等,也大幅度涨价。

南锣鼓巷95号四合院里最大的变化,就是著名的“门神”闫埠贵终于正式上岗,每天都扶着破损了半条腿的眼镜,极具警惕性地在门口认真观察,每一个进来的住户,手里的物资状况,好似要从中找出什么破坏分子的物资一样。

好在这个时候的闫埠贵,还保留了一丝知识分子的脸面,邻居们问到他为何在门口徘徊时,还耐心地解释,这是替大院群众看守大门,防止破坏分子进入到大院来。

或许因家庭成员多达6人,票证化后,闫埠贵感受到了生活的巨大压力。只得放下知识分子的矜持,当起了门神,试图薅羊毛。

不过,每个邻居进出,闫埠贵都要真真假假搭把手,也不主动向人开口索要回报,全凭这些邻居自觉,给点小葱小蒜什么的,他都来者不拒。

他尚未演化为彻底的算盘精,还保持了一点底线,至少不去主动去损人利己。

……

时光如梭,转眼已经是1956年7月。

马速的四年学生生涯,一瞬即逝。今天是他从京城钢铁工业学院,中专毕业的日子。

虽然现代时空自己拥有学士、硕士学位。但这个年代,中专毕业生在社会上,也算是不多见的高材生。

同学们从今天起,就要奔赴祖国大江南北,投入到新华国的大建设之中去。大家既有分别时的不舍,又有干大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

环境和氛围所在,让马速也不禁融入到同学队伍中,一起唱起歌、跳起舞来。感受着这个年代特有的激昂、欢快。

随着电影《上甘岭》的播映,片中的主题歌《我的祖国》也从此风靡大江南北。

50年代不止有现代时空年轻人印象中的红歌,其实还有不少流行、抒情歌曲。

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都是尽人皆知,每个同学都能哼上两句。

每当听到这些流行歌曲,来自现代时空的马速,就感到非常亲切。果真是经典,70多年后,也耳熟能详。

一番激情四射的毕业庆典结束后,马速从班主任手里,领取了毕业证和工作分配介绍信。

与同学告别后,马速又和几个“铁杆朋友”低声交待了几句,约定了见面时间和地点,并交换了通讯地址,这才各自离开。

骑上了票证实施前买的自行车,马速慢悠悠地往市中区而驶去。

感受到身后不少女生羡慕、或者爱慕的眼神,马速没有丝毫回头的想法。这两年,他一直没给任何女生一点机会。

一方面是自己这幅身体还小,另一方面,他不知道能回归现代时空后,怎么与这个时代的伴侣相处。

毕竟70多年的思维、意识,还是有着巨大的差异。关键是,他在现代时空,也是一个恋爱小白,没经验呀。无量天尊!

反正时间足够,走一步看一步,现在不用着急。

毕竟,来这个时代,还是要做一些事情,尚未成年,更未立业,想这些个人问题,还为时太早。

至于以后,就随缘吧。

而且,他冥冥之中,感知到在这个年代,有一个她在等待着自己。

马速就读的学校,是1952年才成立的“八大学院”之一的京城钢铁工业学院。54年才选址在HD区满井村,距离南锣鼓巷有10多公里。

2年前,马速提前一年完成了初中学业。正值这所学院迁移新址,计划大幅扩招学生。他便放弃了继续读高中、上大学的机会。

初中读书生涯,他最多只花费了1%的时间在课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游历在四九城各大图书馆,甚至一些大学图书馆。

毕竟这个年代,新华国被西方封锁,科技类、甚至涉及到理工科类正常的学科书籍,都非常稀缺。

想要学习这方面知识,只有自己多跑图书馆,大海捞针般拼拼凑凑寻找学习资料。

利用海岛洞天10倍时间流速,即使马速用了常人10倍以上的学习时间。

加之拥有了一定的修为,脑域扩展比常人大了4倍以上,还有前世硕士学历的知识积累,以及学习方法,按理说,重读实在没有任何难度。

可马速最终还是发现,和前世的学习能力相比较,没什么质的区别。

拥有了过目不忘的能力,胜在死记硬背,对于国学、中医和历史也有了更多的理解能力,学习文科课程及相关知识领域,也更有效率。

可一旦涉及到数学、物理及化学等理工科领域的知识,他就没有多少天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