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培育稻种

  • 华宇颂
  • 公子忌
  • 4276字
  • 2024-12-05 17:55:57

“迦毗罗卫国在羌郡边沿,朕接报,那边的军队经常挑衅我大华军队,残杀我大华百姓,抢夺我大华百姓牛羊,这样的小部落,朕怎会容忍它如此猖獗!”

“卫青听令!”

“草民在!”

“青娥裨将听令!”

“末将在!”

青娥是公子宇身边的一个女护卫,孙雨痴特训的班长,她替下了孙英。

她突然听见公子宇呼喊她的名字,十分惊讶,从那一众女子护卫队里几步走了过来,跪拜在公子宇前面。

“卫青为主帅,从九品,青娥为副将,从九品,率五千士兵择日出发,五个月内将迦毗罗卫国收服,不得有误!”

“诺!”

“好了,这是朕的手谕,你们两人现在就去找皇城守将夜华,抽调五千装备精良的士兵,准备好一切粮草,以最快的速度奔往战场,将迦毗罗卫国给朕收服了!”

因为蒙忌太尉即将出巡罗斯郡,白浅将军又在云中郡选拔军事学院的兵士,如今只有皇城守将夜华担任一切调度。

“将迦毗罗卫国收服,立即建立一个县府,归入羌郡治理,找羌郡韩将抽调文臣担任县臣,五千士兵留下作为西边防卫军队,选择好军队统领,你们两人回归海陵听调!”

“诺!”

公子宇给他们五千士兵去收服迦毗罗卫国,一是考察卫青的作战指挥能力,再是青娥裨将是雨痴推荐给他的贴身护卫班长,他听蒙忌说这些护卫人人的武艺都很好,也是要有意培养一些女将军出来。

五千士兵收服一个小小的迦毗罗卫国,对方还是原始兵力,应该很快就能清剿那边的战斗力了。

两人告别公子宇,带着皇帝手谕找皇城守将夜华去了。

公子宇继续参观齐县这里的治理。

渐渐走进了乡村里面,公子宇只见这里的农田里这时已经插上的稻秧,那些稻秧都是新插上不久,还有不少稻秧还未能立起来,他又仔细询问这些稻秧的种子以及栽种方法。

公子宇走到一块水田岸边,微笑说道:“这一块水田的稻秧被水淹住了,水田里的水太多,得放一些出去。”

今日参观,自然也有魏冉,他虽然以前曾经是魏国的傀儡大王,归顺大华后,公子宇给这些曾经的大王俱都赐予了三品高位,他见公子宇说这稻田的水有些深,诧异地说道:“陛下,这水田里的水多深才好?”

“刚插秧后,稻田里的这个水啊,得浅一些,不能太深,否则秧苗就浮起来了,另外,那些栽种的秧苗也会淹死。”

“微臣对这稻秧的栽种可是不懂,若是有机会也来学学栽种的方法,看来这耕种的方法也很深奥啊。”

“这个稻种培育可是一个很大的学问,你有兴趣?”

“微臣一直不懂各种植物的培育方法,请陛下赐教。”

“好,魏卿,你能想到从植物的栽种方法开始学起,说明你对我们大华有了感情,这个朕到是很欣赏你。”

魏冉也知道,他如今在朝堂上可是一个闲人,虽然挂靠在礼部,就连李元朝侍郎也没有给他分派具体事务。

他见人人都十分忙碌,而自己则无所事事,心里不免有些焦急,如今就连魏无忌都坐不住了,听说几次三番给王源御史上书,想要进入礼部担任一些具体的职务。

若是得陛下欣赏,给自己分派一些事来做,就好了。

魏冉一直寻找着这样的机会。

他今日跟随过来,又遭受到朝中一些大臣们的白眼。

他见公子宇说起稻秧的栽种,一时来了兴趣,自己与陛下的年龄相差不了多少,陛下怎么什么都知道呢?

“嗯,若是自己主动询问陛下这秧苗的栽种方法,引起陛下对自己的注意才好呢。”

“说不定陛下就给自己分派了任务。”

魏冉想到这里,急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对公子宇询问。

正在这时,只见田间那边走过来一个六十余岁的老者,那老者远远地听得公子宇说这水田里的水太深,微笑说道:“昨晚给这田里放水,放多了,现在正要往外放些呢。”

那老者说着,卷起裤脚,走到水田那边开始放水。

公子宇对身后众人都摆了摆手,从岸上也跟随下来,微笑说道:“原来是这样,老丈,请问你家有多少亩水田?”

“小爷啊,我们有五亩水田,这是其中的一块水田。”

“有五亩水田?”

“是啊,这是我大儿前年从军队退役回来,县里给我大儿划分的五亩良田呢!”

那老丈十分自豪地说道。

“你对大华奖励他们退役老兵五亩良田政策可满意?”

“满意,满意!”

“县里不仅给我大儿奖励了五亩良田,李公孙县臣还亲自送来了二十两银子啊,这样的政策太好了!”

“小爷啊,我给你说,这个得感谢如今的皇帝陛下啊,听说是这位皇帝陛下采取了几十年前大秦时期的政策,他鼓励我们百姓大力耕种,我们百姓以后就有粮食吃了啊!”

那老丈说着,已经低头将这水田里的水沟掏开,田里的水这时就往下面的水田里流了出去。

他站起身来,甩了甩手上的泥水,又说道:“小爷,你别过来,小心弄脏了你的衣服。”

“哈哈,没事,没事。”

“小爷,听你刚才说这水田里的水太多了,看来你还懂得栽种秧苗道理啊?”

“插秧质量讲究的是‘浅、直、匀、齐’,这是插秧的基本要求,浅插有利于早返青、早分集,秧苗垂直,行距、穴距和每穴苗数都要均匀,秧根要对齐,深度要一致......”

“插秧的深度一般在2-3厘米左右,过深会影响分蘖和根系发展,过浅则可能导致秧苗不稳或者漂浮......”

“水层管理是关键,插秧时水层得控制在一厘米左右,插后要及时上水护苗,主要是以提升泥温和肥效,这水田里的水刚才就过深了......”

“咦?”

“小爷,看你好像不是种庄稼的人啊?”

“你怎么懂得这么多呢?”

站在水田岸边的一众大臣们,听得公子宇与那个老丈的交流,俱都显得十分惊讶。

“陛下怎么连这插秧都懂得这么细?”

“他可是一个皇帝啊?”

“没有看见陛下以前插秧啊?”

钜子大人今日也跟随了过来,他听见公子宇与那老丈的对话,心里十分震惊:“这个小主真的是上天派下来拯救百姓的?他不仅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其武学也是通了神,就连这秧苗的栽种方法,他都十分清楚,这样的皇帝太少了!”

一众大臣们也都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有些不相信眼前所看见的情景。

但一众大臣们早已听说公子宇自己种了一块菜园,还听说他经常卷着裤腿去菜园地除草浇水,真正是一个百姓的打扮,而且所干农活还十分熟练,又不得信眼前事实。

“老丈,我之前曾经学过插秧苗,对这个可是懂得。”

“对了,老丈,我看你这水田里的秧苗还不错,如果你同意,我想借用你这块水田作水稻种子来育苗,你可愿意?”

“这?”

李公孙在岸边听得公子宇想要借用这块水田育苗,有些诧异,他见那老丈神色犹豫,从水田岸上急走几步下来,微笑说道:“吴老汉,我们这位小爷若是借用你这水田育苗,这块水田里以后的良种给你留下明年的种子,其余多的种子,我们县里按一倍的价格都收了。”

“啊?”

“原来是李县臣啊,你什么时候过来了啊!”

“恕老汉我刚才无礼啊!”

吴老汉说着,隔着公子宇对李公孙抱拳行了一礼。

“吴老汉,我们来岸上说,这里田梗小有些拥挤。”

公子宇对走过来的吴老汉微笑说道。

三人上得水田岸上,吴老汉瞧见岸边站了二三十个穿着大红袍的官员,他又分别对那些大臣们行了一礼。

李公孙也不好对吴老汉介绍公子宇的身份,微笑说道:“我们这位小爷看上了你这块水田,他是想作为培育稻种的水田,你若信得过本县臣,本县臣刚才的话一定作数。”

“哈哈,李县臣,我吴老汉谁都不信,但你这个李县臣的话,我吴老汉可是相信得很啊。”

“你每天都来我们乡村巡察,乡亲们谁不认识你啊?”

“若不是你亲自划分了这五亩良田给我家大儿啊,我们哪里有这五亩良田耕种呢?”

“我们有你这样的好县臣,这是我们百姓的福分啊!”

“吴老汉,这是我一个县臣应该做的,你们百姓有什么困难,我们这些县臣不亲自解决,还要我们县臣做什么啊?”

“好,好,这一块秧田我吴老汉提供给这位小爷!”

公子宇见那吴老汉与李公孙十分熟悉,想必李公孙经常到这些乡村里来察看他们疾苦,心里感动,微微点了点头。

“吴老汉,刚才李县臣的话一定作数,这块秧田里的种稻育出来了啊,我们给你留好良种,其它的按一倍价格收。”

公子宇说着,又将魏冉叫了过来,说道:“朕刚才见你对耕种秧苗很感兴趣,这块秧田就交给你育种,你可愿意?”

“微臣愿意,陛下!”

“好,朕给你说啊,从今日起,你得亲自来管理这块秧田,不懂的地方就问这个吴老汉。”

“苗期管理是水稻育苗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在育苗期,特别要注意控制好防虫和光照等因素,为秧苗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还要及时进行除草、病虫害防治不能放松,确保秧苗健壮生长......”

“等这秧苗全部成活了,要及时进行施肥,但不能施过多的肥料,以促进秧苗尽快茁壮生长起来......”

“水稻育苗过程中,还容易出现各种病虫害,对秧苗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你每天都要这样做......”

“防止一些病虫害的侵袭,如纹枯病、稻飞虱等......”

“水稻杨花的时候,你要拿一个长长的竹杆,去里面轻轻赶花,将父本稻花花粉扬起来,为母本稻花授粉......”

“这?”

一些大臣都听得十分惊讶而疑惑,魏冉更是听得十分迷茫,他诧异地说道:“竟然还有这么多的学问?”

吴老汉这时也十分诧异,说道:“小爷啊,培育稻种还有这么多的大学问啊?”

“是啊,吴老汉,这个赶花可不能简单,水稻‘赶花’的最佳时间在中午时分最好,掌握好时间要及时‘赶花’,在田间拉动着长长的绳索来回穿梭,将水稻雄性植株上的花‘赶’到雌性植株上,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完成人工授粉!”

“小爷,你说的这个好像很有道理!”

“其它的稻谷在杨花时,也要这样去‘赶花’吗?”

“也可以!”

“这样‘赶花’,就能将那些没有授粉的稻花上授上粉,能够带来更多的稻谷成熟。”

“原来以前有许多没有成熟的稻谷,瘪瘪的,里面都没有稻米,难道它们都是没有授上粉的?”

“对,它们就是没有被授粉才成为了那样瘪瘪的壳。”

“老丈,父本水稻大概开花时间是在上午巳时左右,我们‘赶花’就是要抢这个时间段进行拉绳操作,或者用长竹竿赶,这样赶几次花后,种子粒粒都生长得十分饱满......”

“哈哈,我吴老汉种了几十年的稻谷啊,可从未听说还有这样的讲究,今日我在小爷你这里可是学到了不少!”

“陛下,微臣一定会好好向这位吴老汉学习水稻的管理知识,以及陛下刚才教授的一些新知识,管理好这块水田,育出好稻种出来!”

魏冉躬身说道。

“陛下?”

吴老汉瞧得魏冉刚才说话的神态,以及一众大臣们的眼里的尊敬,他这时终于明白公子宇的真实身份。

“小爷啊,你原来是我们大华的皇帝?”

吴老汉满脸惊骇,颤抖着就要跪拜下去行礼。

公子宇一把拉住吴老汉,微笑说道:“老丈,你这块水田的秧苗,从今日起,就是我大华的一块试验稻田,朕还有一些育种的方法,这得等田里的稻秧边长边育。”

“比如何时施肥,何时薅秧,如何辨别稗子等等!”

“朕以后每隔几天也会过来查看这块稻田。”

“我们一起来育好稻种!”

“魏卿,这块稻田就交给你具体负责管理和育苗了,先和吴老汉学习一些最基础的稻田管理方法,再慢慢学习如何育好稻种,以后你得成为稻种的育种专业人才,朕给你三年时间,一定得育出更优质的稻谷品种出来!”

“我们大华如今人口还少,再过几年,人口就逐渐多了起来,人口一多,所需粮食就多了,只有更优质的稻谷品种,才能满足人口多的需要!”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