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自然界的创新之举——植物

以小博大

大的即好的

在过去的某些时代,人们一直信奉着“大的即好的”这样一种观念。

当然这句话并不是针对企业和商务而言的。

它是存在于植物界中的一种现象。

就植物而言,长得越大对自身越有利。毕竟,植物没有足够的光线照射并进行光合作用是无法持续生存下去的。如果某一种植物能够比旁边的植物长得更为高大,那么它就可以占据一个更高的位置,从而充分地接受阳光的照射。换句话说,单纯依靠“体形大”这一个优势,就可以拥有足够的竞争力。

体形较大的一方确实占据着有利位置。

如果终日身处其他植物的阴影之下,就不能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为此,旁边的植物为了自身能够生存下去便也会努力变得更为高大强壮。这样一来,这些植物就在互相竞争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了起来。

中生代亦是如此。

在恐龙生存的中生代,体形巨大的植物连成了一片片的森林。

对于植物而言,体形变大还会带来其他的好处。

食草性恐龙总是把植物作为食物而不停地啃食。但如果这些植物能够长得更为高大,在更高处生长,枝叶就不会面临着被恐龙吃掉的风险,从而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

当然,与此同时,没有食物可吃的食草性恐龙就面临着相继灭绝的命运。为此,恐龙群体之中的某些恐龙为了能够吃到更高位置的植物,也逐渐将自身的体型进化得更为庞大。

而植物为了不被那些体型变得巨大的恐龙吃掉,也会继续变得更为高大。

植物和恐龙在相互竞争的过程当中都变得异常的巨大。

这种竞相变大的“斗争”永无止境。

总而言之,体形巨大的生物是占据有利地位的。植物就是这样和作为其竞争对手的其他植物以及作为敌人的食草性恐龙展开了种种竞争。在这一过程中,它们走上了“日益高大”的道路。

安定时代的终结

自然界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适者生存——这就是竞争的社会。

为了变得更强,努力让自己的体形变大的做法无疑会发挥一定的作用。毕竟,体形巨大是“强大”的一种证明。

在同植物展开竞争,并期待体型变得更为庞大的过程中,食草性恐龙逐渐地进化出长长的脖子。雷龙就是这类恐龙的代表。不仅仅是植物与植物之间,就连植物与恐龙之间也在不断地持续“斗争”,竞相变得更为庞大。

体形巨大的一方占据压倒性的优势,因为“巨大”就等于“强大”。

至少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中,这一理论是行得通的。

但是不久,这一时代便宣告终结了。

实际上,在恐龙生存的时代行将结束的时候,植物界就开始了一种创新之举。

那就是“草类”。

草类并不会变得体形巨大,它们在接近地面的地方生根发芽。

“大的即好的”这种古已有之的价值观在“草类”这一创新之物的身上完全被颠覆了。我们甚至可以说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

“创新之举”同样改变了恐龙

“草类”这一新型价值观和新型战略也同样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恐龙的形象。

进入白垩纪之后,脖颈短小的恐龙开始登场了。

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三角龙就是此类恐龙的典型代表。

三角龙的脖子十分短小。这样一来,它们根本无法吃到那些高大树木上的枝叶。但这其实是它们为了吃到那些生长在地面上的草而不断进化之后的形象。

三角龙的样子和食草的牛或者犀牛非常相似。

“草类”作为一种新形式的植物生发出来。为了顺应这一形态,恐龙们也完成了较大程度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