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识”“无意识”与“养成习惯”之间的组织架构

“意识”“无意识”与“大脑程序”之间的关系

在前文中,我已经讲过“大脑程序是无意识地组建起来的”,并且还举了一个例子——当被狗咬伤后,被咬的人会自然而然地(无意识)产生“恐犬症”。换句话说,“大脑程序”也是由作为“国王”的“意识”所领导的“下属们(无意识)”自动创造出来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种由“下属们(无意识)”所创造的“大脑程序”究竟具备什么样的特征。

特征① “大脑程序”由“强烈影响(强度)”和“反复(次数)”组成

在前文中,我提到过“大脑程序是由体验构成的”。“强烈影响(强度)”指的是强烈的体验感。某件事情哪怕只发生过一次,只要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体验感,那么就会在大脑中创造相对应的“大脑程序”。比如,很多恐惧症的形成都验证了该说法。上面提到的“恐犬症”也是仅在被狗咬伤一次之后就出现的症状。

“反复(次数)”指的是反复体验和反复被提醒的事情。在儿童时期,我们会经常被家长要求:“一定要遵守时间!”久而久之,我们就形成了严格遵守时间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念也是“大脑程序”的一种。在我们的习惯中,很大部分都是由于“反复”而形成的。

特征② “大脑程序”是作为一种“安全装置”被创造出来的

那么,为什么“下属们(无意识)”要创造“大脑程序”呢?

“下属们(无意识)”创造“大脑程序”的目的是能够让“国王”更加安全且有效率地生活。

比如,一名3岁的孩子被狗咬伤,这是一件非常不好且充满危险的体验。此时,“下属们(无意识)”就会产生“如果能够提前意识到‘狗是危险的’这一事实,那么就能更加安全地生活了(就不会被狗咬了)”这样的想法。之后,为了保护“国王”,当再次看到狗的时候,身体会自然而然地启动相应的“大脑程序”,产生“恐惧”的念头。换言之,“大脑程序”具备“安全装置”的特征和作用。

特征③ “大脑程序”是一种公式化的体现

当人被狗咬伤之后,“下属们(无意识)”并非只有当看到咬伤自己的那条狗时才会产生“恐惧”的感觉,而是“看到任何一条狗都会产生恐惧感”。这就是一种公式化的体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够得出“狗=危险”这样一个公式。

通过这种公式化的操作,人们会将“被狗咬伤”这一经验应用到其他类似的经历中。为了将某种经历灵活地应用到未来的生活中,不得不进行某种“学习”。而这种“学习”的结果就是形成某个“大脑程序”。

当人们在大脑中形成“狗=危险”这一公式后,若再次碰到狗,大脑并不会认真分析这条狗是否真的会伤害自己。换言之,在大脑看来,花费时间来分析“这条狗真的危险吗”这一问题,无异于浪费精力和生命。而不经过思考,大脑瞬间做出判断才是高效的体现。

“大脑程序”的“安全装置”和公式化特征示例如图1-3所示。

图1-3 “大脑程序”的“安全装置”和公式化特征示例

“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

小时候,我曾经出于好奇用餐刀将手指割破。因为疼痛难忍,所以之后我再也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在后来的生活中,每当看到刀具类物品时,即使我没有有意识地考虑它的危险性,也仍会无意识地提高警惕。这是因为有着儿时被刀割伤的疼痛记忆,我的“下属们(无意识)”创造出了相应的“大脑程序(刀具很危险)”。即使到了现在,每当看到刀具类物品时,哪怕不是餐刀(比如锯),我也会不由自主地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这说明刀具很危险这个“大脑程序”已经在我的大脑中公式化了,即刀具=危险。

与其说这是我有意识地进行学习的结果,不如说这是我的“下属们(无意识)”自发地进行学习的结果。这种结果表现为——我并非有意识地躲开刀具一类的东西,而是每当看到刀具等就会无意识地提高警惕。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讲,就是“良好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人在吃完牡蛎之后出现食物中毒的症状,之后他再也不会吃牡蛎了。其实,这些人并不是“有意识地”厌恶牡蛎,而是自动地(无意识地)避开食用牡蛎。

通过这些示例,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无意识”作为优秀的“下属”,创造出无数个“大脑程序”,其目的就是使你能够更安全地生活下去。

如果“下属们(无意识)”不能从某种经历中汲取经验教训,或者不能将其应用到其他方面的话,那么后果会怎样呢?后果显而易见:我们会不停地重复相同的失败。

由此可以发现,“下属们(无意识)”能够自动灵活地运用过去的经验(记忆),这对于我们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就我个人经历而言,我“适度地”了解了“刀具是危险的”这一事实。之所以说“适度地”,是因为我虽然确实了解了“刀具是危险的”,但并没有因此而产生对刀具的恐惧,抑或是出现“刀具恐惧症”等症状。但是,和我有相同经历并出现“刀具恐惧症”的人却为数不少。一旦形成“刀具恐惧症”,即使使用剪刀,有“刀具恐惧症”的人也会紧张不安,甚至会出现“做饭时使用菜刀都会极度恐惧”的情况。这就是公式化所存在的不好的一面,过度的公式化会带来一些弊端。

由于“下属们(无意识)”进行了过度的公式化,最终将“国王”逼进了“死胡同”之中。换言之,由于“下属们(无意识)”过分强调安全性,最终导致我们不能顺利地展开某些行动。

当“下属们(无意识)”构建起过于强大的“安全装置”时,作为“国王”的“意识”就有必要对其采取“缓和措施”。对“下属们(无意识)”所构建的“安全装置”进行调整也是“国王”的重要职责之一。

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讲,这一工作就是“改正‘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