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限奴

朱元璋顺势看向林诚义笑道:

“林爱卿,咱这几天听说了不少你儿子的事。

前几天,你儿子知晓签了卖身契的奴婢世代为奴,便劝说你给陈家的人放良。

昨天,你儿子见到工部的工匠领不到足够的工钱,又劝说你到户部要钱。

林爱卿啊,你儿子林逸思心地善良,虽然位卑年少,但一心想着为民做主。

要咱说,林逸思这孩子当为天下之典范!”

位居宴席中后段的林诚义,在诸多二品三品,乃至一品高官的注视下,格外清醒。

陛下表面上是在夸耀他的儿子,但重点就在这“为民做主”四个字上。

什么是民?

士人是民,农夫是民,工匠是民,商人是民,唯独奴婢不是民!

只有放良的才是民!

林诚义沉思片刻,整理好所有思绪,大声道:

“臣乃凤阳人士,出身耕读世家,但到家父出生之时,天下大乱,礼乐崩坏,人心向生而不向善。

自从陛下践祚以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天下欣欣向荣。

臣出生之时,幸逢陛下践祚,天下趋于稳定,蒙学之际,又逢陛下重视教化,兴办学校。

臣由此日读诗书,领悟圣贤之道。

到臣犬子出生之日,天下日益向善,以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犬子常常听左右之邻夸赞陛下劝勉百官之事,又日读诗书,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之志。

由此,犬子听闻奴婢世代为奴之悲惨,放奴为良,工匠赚钱养家之苦,为其讨要工钱。

臣以为犬子心地善良,为民做主,是天下向善,陛下教化之功!”

林诚义的话将朱元璋夸赞了一遍,又把儿子的“心地善良,为民做主”归功于陛下。

但他依旧不敢主动引出限制奴婢的事。

按朱元璋之前定下的规矩,庶民不得存养奴婢,有司之家方可。

在朱元璋手底下干活,俸禄虽然低,但不代表着人家本身没钱。

家里养着一大家子奴婢的多的是。

若是依着陛下暗示的意思,主动引出限制奴婢的事情,他林诚义不用在官场上混了。

工部尚书孙显赞许的端详了一会儿林诚义。

他原本以为林诚义能一步步走到这个位置全靠陛下善待老乡,没想到林诚义有急智。

黄子澄、齐泰看向林诚义,心想有其子必有其父。

……

殿内沉寂了一会儿,朱元璋笑了笑道:“王景弘,你去把正主给咱喊过来,咱让他过来,不是坐在外面。”

李景隆意会到朱元璋的提醒,当即站起身,大声道:

“陛下!臣这些年常常听家里的老仆人说家父跟随陛下打仗的艰苦。

咱大明一路风风雨雨走来,一路披荆斩棘,这才使大明天下国泰民安,人心向善。

可臣近日屡屡看见家里的儿女无故打骂下人,问起他们,支支吾吾的,说不出一个缘由。

若是再过十年,他们长大成人,仗着自己的身份在外面为非作歹,岂不坏了祖辈的名声?

何况,家中子弟在仆人的细微的照料下,不识五谷杂粮,甚至连穿衣都必须下人伺候!

父辈拼了命的在外打仗杀敌,咱这些后辈却理所应当的享受父辈的恩泽,为非作歹,不思进取,只贪图享乐,岂不荒唐?

臣心想,国公之位又不是自己一刀一枪打出来的,乃是父辈、陛下的恩德!

咱功勋子弟乃是带兵打仗,马上将军之辈,岂能如此堕落?

于是臣遣散家里大量的奴婢,免了他们的卖身契。

可爵位世袭,钱财易得。等臣这一辈人死了,下一代下下一代又会重蹈覆辙。

因此,臣恳请陛下定下万世之法,限制臣曹国公奴婢数额!”

朱元璋笑着看向徐辉祖他们。

徐辉祖毫不犹豫的站起身道:

“陛下,暴元亡就亡在鞑靼占领中原后圈地为奴,奴役天下百姓。

百姓或许一时畏惧鞑靼刀剑弓弩,不敢反抗。

可他们积怨久了,被逼到绝路,不得不反,于是各地义军突起,天下大乱。

而北元将士多来自先辈的恩德,他们贪图享乐,不学无术,贪生怕死,毫无男儿气概。

到了战场甚至被拿着锄头、镰刀的农夫杀死,令人耻笑。

若是咱大明功勋子弟像他们一样废物,在战场上丢了性命不说,还污了祖辈的名声!

臣恳请陛下限制功勋之家奴婢数额!”

两位国公带头,再加上之前朱元璋派人通知,诸多勋贵纷纷响应。

朱元璋笑容更甚,扫了一眼诸多大臣,正当他们想吭声时,林逸思、朱允熥等人走了进来。

“臣林逸思参见陛下。”

“皇爷爷。”

朱允熥随口打了声招呼,回头看了一眼行礼的林逸思,露出嘲讽的笑意。

随后,他坐在了朱允炆那一桌。

“今日端午,礼节就免了吧。”

朱元璋看着没大没小的朱允熥,眼神闪过不满,但也没说什么。

倒是林逸思这小子,怎么看,怎么讨喜。

林逸思正常行完礼,正打算挨着老爹坐,耳边就传来朱元璋的声音。

“说正主正主就来了。”

朱元璋站在台阶缓缓向前走了几步,“林逸思啊,咱听说你放良了一大家子奴婢,你说说看这是为何啊?”

林逸思在来前大概猜测了一番朱元璋会问什么,心中早有腹稿。

他没有思考片刻,立马回道:

“臣听说签了卖身契的人世世代代都是奴婢了,那些人太可怜了,臣实在不忍心,便劝说父亲免了他们卖身契改为长工。”

林逸思稚嫩的语气像是没有加工似的,仿佛本该如此一般,听的一众大臣汗颜。

朱元璋又笑问道:“为什么改为长工呢?是怕你爹听了不高兴,打你?”

林逸思瞟了一眼尴尬的林诚义,解释道:

“他们为奴那么多年,不会务农,不会技艺,更不用说读书经商了。

他们除了照顾人,什么都不会。

臣若是给他们放良,却不给活计,他们离开我家,吃什么,住什么呢?

臣心善,但不傻,自然将他们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