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残疾人作家作品集(2021)
- 本书编审委员会
- 5452字
- 2024-11-02 03:52:17
逆行的勇士——蓝田新民街消防救援站8.19抗洪救灾纪实
王国栋
题记:这世上从未有从天空降的英雄,而有在特大的灾难面前,挺身而出的凡人。他们青春无敌,是一群可敬的勇士。
唐代诗人杜甫有两句名诗:“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让无数的读者非常向往这片热土。可是2021年8月19日19点蓝田县发生特大暴雨,降雨量达到当地自1959年建立观测点以来的极值。局部地区降雨量达到200毫米,全县多处发生山体滑坡,多地突发洪水。在这危机的时刻,蓝田县消防救援站接到紧急命令,迅速组织精兵强将,整装待发。
8月19日,彻夜难眠
灾情就是命令,很短的时间,蓝田县消防救援站出动6车29人,风雨无阻,计划第一时间赶赴九间房灾区现场营救、疏散群众。当晚新民街消防救援站共接警21起。夜黑雨大,瓢泼的大雨,像发怒的狮子,肆意发威。能见度很差,消防车行驶在盘山路上,山中巨大沉厚的声音几乎就要盖过急促的警笛声。
出警途中多处遇到危险,路况极其糟糕。赶往蓝桥方向,2车10人带队干部副站长杨壮壮,在出警途中前后方道路全部坍塌,上下路段全被滔滔的洪水冲垮。突击队进山后手机信号中断,失去联系。奔赴灞源方向,1车5人带队干部指导员赵凯,归队路上带着刚参加完晋级培训的3名同志直接投入救援,出警途中出现泥石流、塌方,被泥石流堵到隧道口无法继续救援。营救队员,心急如焚。奔赴九间房方向,2车10人大队长郝艳东带队,到达九间房政府时,洪水已经淹没道路,当地村干部告知前方道路被冲垮,无法前进。去杨斜收费站方向,1车5人站长武昊翌带队,当预判前方十分危险时,河道已将路基冲垮,百余米处的三台车的灯光直往下坠,瞬时淹没在巨大的洪流中。在观察山体暂无滑坡风险后,武昊翌果断命令驾驶员沿山体一侧向后倒车,这也是整个救援过程中第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退下山后,支队全勤指挥部及时调整救援力量,与县政府和支队领导走蓝关古道前往失去联系的村镇侦察了解受灾情况。凌晨五时许返回队站,收整器材后继续出动救援,于八时许完成任务返回队站。
这一夜,大雨像马拉松长跑的“狂人”,很少有暂停和长时间休整,仿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因交通障碍,救灾人员无法赶到灾区,但所有的消防战士彻夜难眠,内心在焦虑中度过每一分钟,想急速赶赴现场的心情,无法言表。
8月20日,第一场战役打响
8月20日早上6点34分,中队又接到水陆庵方向有人需要救助,于是出动1车7人紧急救援,8点30分返回中队。
早上9点,新民街消防救援站接到支队通知,出动2车14人前往九间房镇政府指挥部集合待命,准备随时出动。
中午12点,指挥部下达作战命令,蓝田大队14人从九间房出发向山内搜救。苍茫的秦岭,依然屹立在远处,可浮云已经读不懂秦岭的心事,山水册页,已经不完整。熟悉的景象已经模糊,面目全非。一场特大暴雨,有摧枯拉朽之势。上山后,原有的公路路面绝大部分被冲垮,救援队伍行动持续受阻,一路上险情不断。道路就像犁铧耕起的泥土,一部分翻到这边来,另一部分翻到那面去。中间是一条鸿沟,被大水冲击成的前行障碍。下午2点,终于到达柿园子村和金茂九路站汇合,迅速利用大绳牵引横渡的方式转移救助被困群众18人。救援队员虽然身心很疲倦,但更严峻的使命迫使每一名战士精神抖擞,准备下一场战斗。
时光似箭,午后2点30分。由于前方受灾情况不明确,指挥部命令先派新民街站7人、金茂九路站2人、特警支队8人、向导1人共18人作为救援突击队,进山侦查探明情况。教导员刘振驻守一线柿园子村,负责转运群众。去张家坪方向的道路全毁,班长尚永康在单位本就担任抢险车班长,一路上总是在最危险的地方帮助其他队员通过后,自己压阵。进山后,由于洪水肆虐,前方道路全部毁坏,山崩地裂,水流湍急。救援队员肩上背着几十斤重的救援装备,在向导的指示下毅然选择最危险却是最快速的山路向灾区挺进。山路崎岖蜿蜒,前后只能容下一人勉强俯身。他们抓着藤蔓攀爬通过,稍有不慎便会坠落山崖,短短直线300米的距离,像爬雪山一样,耗费了2个小时,终于,到达大山的背后。这一路上走峭壁、蹚河水,和电影《大渡河》中的情景有些类似。下山后,经过综合判断,选择走河道继续出发向灾区挺进。
晚上8点,在距离第一个目标点——流峪飞峡一公里处,河水突然上涨,汹涌澎湃,救援队一行18人被困河中。后方支援的队伍仅一河之隔,终因水势太大无法通过而返回。救援队采取了快速蹚水、强行跳石、垒大石块、搭独木桥等办法尝试过河。此时,突击队已失去和外部的任何联系,队员浑身上下也已湿透。天色越来越晚,队员体力也越来越不支,包括班长武昊翌在内的数名同志在尝试渡河时险些被湍急的洪水冲走。采访中,朱田刚告诉我,班长武昊翌按设计的路线,在河中,趴上木板前行,瞬间1米多高的巨浪涌来,像一头凶猛的怪兽,恶狠狠地张口了大嘴,想要把他吞掉,他被冲倒在河中。大伙都特别紧张,大喊“抓住木板,抓住木板”。在这万分惊险的时刻,武昊翌憋着一口气,紧抓住木板不放,用平时练就的过硬本领,顽强腾挪到木板上,上演自救,“死里逃生”!这时候,大家体力严重消耗,河水还在继续上涨,险象环生。可每一名“战士”都异常冷静,大家尝试蹚水、填河的办法,都无法通过。河水汹涌,像一匹野马狂奔。大家只能待在高处观察水情,休整体力。这时,云南文山市的朱田刚站了出来,他是入伍十六年的老同志,救援经验非常丰富。他利用间隙时间及时改变策略,观察周边地形,寻找新的突破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最终在河道下游找到了第一个突破口。于是朱田刚和一名特警先后从三米左右宽的急流跳过河对岸,再由对岸利用被洪水冲下来的木头在窄处搭建通道。最终,所有救援队员在身上绑着安全绳,通过攀爬的方式得以脱困,安全、顺利地转移出来,救援行动得以继续!上岸后,路上还是淤泥、积石不断,终于在晚上22点30分到达流峪飞峡。通过卫星电话得到指挥部命令:原地休整,第二天继续沿路搜救。此时流峪飞峡景区,仅剩河道中一栋三楼以下被洪水和淤泥覆盖的三层民宿,武昊翌与两名同志合力打开二楼房门排掉积水与淤泥,在三楼仅剩的一间房中准备休整一晚。这间房子原来是民宿,柜子中的几床被子已经半湿,武昊翌取下窗帘,铺在地上,让大伙将就着休息。
晚上,大伙都不敢休息,担心洪水泛滥。窗外的雨,还在喋喋不休地诉说。咆哮的河水拍打着岩石或者山墙。河水冲击山墙的声音,很清晰,像巨浪涌来,不绝于耳。因为第二天还有艰巨的任务,救援战士就轮流值勤,在饥寒交迫、担惊受怕中度过了一晚。
8月21日,又一场抢险救灾攻坚战
清晨的流峪河,长啸,奔腾,滚滚巨浪溢出河床,分成无数的支流,简直难以预料那狡猾和叛逆的洪峰将泻向哪条支流……
8月21日早,因为行走时不清楚行程,救援队带的方便面和面包有限,就把剩下的两个人分一袋方便面或三个人分一块面包充饥;带的矿泉水早已喝光,就喝山涧的泉水。战友们说,这样是轻装上阵。早上8点,准时出发。这一天,一路上还是险情不断,蹚汹涌的大河,翻崎岖的山峰,走悬崖峭壁,如杂技演员走钢丝绳,脚下每一步都如履薄冰。10点到达铜鹅村后,就开始紧张的营救工作。救援队先把河对面的一个群众解救上岸后,马上跟当地干部了解情况,知晓铜鹅村还有9名被困群众需要救助,就立即制定方案,其中3人行动不变,跟特警商量后进山一公里,到达铜鹅村救助被困9名群众。队友黄洋在抢险输送群众过程中,总是冲锋在前,背负老人或小孩穿过河流淤泥废墟路段,本来一个人就难走的路面,再负重前行,疲惫的身体,像一只蜗牛爬行,显得步履维艰。
安置好群众后,11点队伍从铜鹅村出发,一路向上继续搜索解救目标。中午12点30分,到达李家坪,此地有直升机空投的面包和矿泉水,才解决了午餐。采访中,朱田刚告诉我,那顿方便面真好吃,自己感觉是有生以来最美味的午餐。附近的村民,给救援队员带来自家蒸的馒头,让带着充饥。救援队配合直升机转移被困群众30人。下午1点钟接到命令,从李家坪出发沿路继续搜寻被困人员。下午2点20分到达张家坪,参与救援撤离群众300人。
8月22日,何家川营救刻不容缓
救援突击队请示指挥部后,决定不顾当天恶劣的天气状况,立刻向何家川挺进。这不是最危险,却是最艰苦的一段路程。此时,天气好像故意和救援队作对,制造救援难度,又开始酣畅淋漓地下雨,河道中水量陡增,开始怒吼,或者咆哮。
何家川是去灞源镇的必经之路,原来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美丽山村,但一场暴雨,已经让村子显得破烂不堪,仅有较高的房屋存留。突击队队员们看到此情此景,都沉默不语,心情异常沉重。
救援队是8月22日下午2点38分到达何家川的,恓惶的村子里还有老人、孩子驻留。在和当地干部商量后,决定由6个人抬着1名腿脚不方便的年迈老人转移。救援队决定就地取材,利用门板和绳索木棍制作担架转移行动不便的群众。何家川共转移群众25人,其中5名是行动不便或患脑梗后偏瘫的老人。道路全毁,山路崎岖,泥泞湿滑,水流湍急,突击队队员的体力到此刻又一次到达了极限,靴子反复进水早已无法正常使用,大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烧裆、脚底打水泡的情况。这时候,全凭一种信念支撑。仅仅数十公里路程,又加上天空一片漆黑,道滑雨大,能见度低,转移速度就显得“略慢”。将一部分群众转移到张家坪后,武昊翌又带领队员返回何家川的路上接应掉队的部分救援队员。作为站长,他心里万分焦急,顺利完成任务,一个都不少地和大家走出去是指挥员必须要达成的目标。此刻,山里也起雾了,能见度越来越低,只能靠着手里的手电和大声呼唤找寻失联的队友。终于在晚上9点10分将失联队友和被困群众全部成功转移到张家坪,10点37分何家川被救助人员全部登上大巴车转运至厚镇初中安置点安置。
队员王涛入伍年限最短,但是在抢险救灾中,丝毫不胆怯,危急时刻,总是冲在前面,为大家探路。张庆庆作为突击队18人中唯一的专职消防员,一直冲锋在前,披荆斩棘,经历了一次次险象环生的考验,圆满地完成了救援任务,表现出不输于国家队消防员的气魄和担当。至此,九间房镇所有存在安全隐患的村子群众已被全部成功转移至山下。
当晚准备休息时,得知还有最后一个村子虽然食物充足,没有危险,但仍处于断水断电,仅能靠卫星电话与外界保持联络的情况后,救援突击队决定和特警的同志们继续坚守,第二天向此次救援行动最后一个目标——流峪寺村前进。
8月23日,还未结束的故事
清晨,浓重的乌云依然笼罩天空,下垂的云脚紧贴着张家坪对面的山峰,也让突击队的所有队员对今天的救援任务,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重新返到流峪寺,因这两天的大雨,原来走的路面又被洪水冲断,所以,探寻新的路径,迫在眉睫。每前行一段,都在探索。
8月23日,9点出发,救援突击队穿过张家坪、郑家坪、李家坪、铜鹅村,步行两个半小时,中午11点30分到达流峪寺。行走中,救援队队员遇到小水潭,都喜欢用水浸泡。因为连续几天奋战,脚已经磨烂,水一浸泡,能稍稍缓解疼痛。
流峪寺路面被泥石流冲垮,救援队战士不敢松懈,在泥水深埋腿面的状况下,有的救援队员背着老人,像儿子背负着自己的老父亲;有的抱着一个小孩,像抱着自家的孩子那样疼爱。虽然有的队员年龄小,还未成家,但那种背老携幼的场面,让在场的群众热泪盈眶。队长武昊翌这样给我叙述:“有一个老奶奶70多岁了,她不让我背她撤离。老奶奶说:‘娃,你还小,和我在外打工的孙子年龄相仿。奶年龄大了,活够了,不拖累娃,娃快到安全的地方。'”武昊翌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眼眶有些润湿。他这样告诉我:“老人这样说,我更加不忍心,老人慈祥的面孔,多像自己已经过世的亲奶!我奶奶在世时,最疼我。她老人家在世时,我没有机会背她,今天我就了一个心愿。我毫不犹豫,从床边背起老人,快步走出屋子。”就这样,救援队有序救助90人撤离危险区。
下午2点,救援队将所有受困群众全部疏散至张家坪学校。3点,转移完最后一批群众。
通讯员田煜今年仅仅23周岁,一张还未脱去稚气的脸庞写满青涩。作为一名蓝田县本地人,他还未来得及询问家中受灾情况,就主动请缨,投入抢险救援第一线。在此次救援中,为保证通讯畅通,背负着30公斤的通讯装备和救援器材,翻山过河,保证了突击队和指挥部的联络畅通,为此次救援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站长武昊翌作为此次突击队队长,今年也仅仅28周岁,是一名党员,他英俊的脸上,写满自信和坚毅。每每遇到危险,他总是保持沉着冷静,鼓舞士气。他根据多年救援经验,运筹帷幄,能很好地应对各种突发险情,指挥得力,充分利用现有装备就地取材,克服了重重困难,带领队伍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抢险救灾攻坚战。
短暂的四天三夜,像一场刺激惊险的电影,故事悬念迭生,情节一波三折,细节感人肺腑。在最艰难的时刻,救援突击队所有救援队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在抢险救灾中,饿了摘野果子吃,渴了接山泉水喝,把一个个可触摸有形的救援障碍,通过智慧和意志,从容地一一化解成无障碍,让危险地段的群众得以安全转移。经历了这次特殊的救援,感悟到一个集体和团队的力量无比强大。四天三夜的救援,支撑救援突击队每一名队员的,已经不是体能,而是心中的使命和担当!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据了解,这次参与救援的18人,除向导庞社江年龄大(59岁)外,其余的都非常年轻。青春无敌!在抢险救援的危急时刻,他们忘却自己也是肉体凡胎,没有金刚护体,没有不朽之身。参与一线救援的勇士,有的是独生子,他们在父母眼里还是孩子,宝贝一样心疼的孩子,可当组织需要时,祖国召唤时,义无反顾,毅然前行,甚至不顾个人的安危。是什么支撑他们克服了艰难险阻,圆满完成了抢险救援任务?我久久地思索……
心中有大爱,大爱谱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