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应和秦勾紧追不舍,但无奈刘御的马速太快,两人始终无法拉近与刘御的距离。
他们知道,一旦刘御进入襄阳城,再想救出秦良玉就难如登天了。
阳光斜洒在辽阔的原野上,给这片古老的土地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刘御与秦良玉的身影,在这光芒的照耀下,仿佛成了天地间最鲜明的对立。
秦良玉的目光穿过飞扬的尘土,望向远方那座巍峨的城池。
她试图挣脱刘御的铁臂,却发现那双手如同铁钳一般,牢不可破。
“刘御,你这样做,只会让两大家族结下不解之仇!”秦良玉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决绝,她深知这场突如其来的婚姻,不仅仅是她个人的命运转折,更是两个势力之间微妙平衡的打破。
刘御轻轻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对秦良玉坚韧性格的欣赏,也有对自己计划的自信。
“秦小姐,骊山秦氏一族早已我义父仇深似海,把你抢了又算什么。
再加上你可是我在江陵城,当着满城百姓的见证中,比武招亲赢来的。”
说话间,襄阳城的轮廓已渐渐清晰,城门巍峨,人流如织,一片繁华景象。
刘御策马穿过城门,所过之处,行人纷纷侧目,议论之声四起。
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抢亲”,人们或惊讶,或好奇,更多的则是对这位年轻勇士胆识的赞叹。
秦应和秦勾紧随其后,心急如焚,却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刘御带着秦良玉消失在熙熙攘攘的街市中。
他们心里清楚,在这座庞大的城市里,还是在刘备的地盘上,想要找到并救出秦良玉,无异于大海捞针。
所以他们只能返回南郡向秦温说明情况了。
刘御将秦良玉带回自己在襄阳的府邸,那是一处布置典雅、气势恢宏的宅院。
他命人妥善安置秦良玉,自己则是去刘备的府邸说明情况。
此时刘备正与张良、荀彧商量事,见到刘御走进来,问道:“御儿,你回来了?秦良玉带回来了没有?”
刘御恭敬地行了一礼,回答道:“父亲大人,秦良玉已被媳孩儿安全带回府中。
只是此事恐怕会引起骊山秦氏的不满,孩儿特来请示下一步该如何行事。”
刘备闻言,眉头微皱,目光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向门外喊道:“奎刚、金灵、云霄、琼霄、碧霄,奎刚负责她的安全,其他四人好好照顾秦良玉,不要让她出院外。”
“文若,麻烦你给秦温修一封信,言明一个月后御儿与秦良玉将举行婚礼,并请他务必前来观礼,共襄盛举。
刘备言罢,室内气氛一时凝重。
张良轻摇羽扇,眼中闪过一抹深思,而荀彧则提笔蘸墨,准备书写给秦温的信函。
窗外,微风拂过,带动竹简轻轻翻动,似也在聆听这室内的谋略与决策。
“主公,此举虽能暂时稳住秦氏,但长远来看,秦温见爱女当众被刘御抢走,恐难咽下这口恶气。”张良缓缓开口,语气温和却透着不容忽视的睿智。
刘备轻轻点头,目光深邃:“我正想他发难。
南方六郡的人马仍多达二十万,之前让六郡太守上交一半人马,结果都是阳奉阴违。
我正好借这次机会,让秦温联合其他五郡人马共伐我荆州,到那时,我再以正义之名,师出有名,一统南方六郡,奠定霸业之基。”
刘备言罢,眼神中闪烁着雄图伟略的光芒,仿佛已预见那即将到来的辉煌时刻。
张良闻言,羽扇轻挥,赞道:“主公深谋远虑,此计若成,不仅可解眼前之急,更能借机削弱各郡势力,实现南方一统,实乃上策。”
荀彧笔下生花,信函已近尾声,他搁下笔,轻轻吹干墨迹,道:“此信需用词恳切,既要展现我方诚意,又要不失威严,让秦温知晓,联姻乃双方互利之事,不容他轻易反悔。”
刘备接过信函,仔细审阅一番,满意地点点头,随即命人快马加鞭送往南郡秦府。
且说秦应、秦勾二人,垂头丧气地返回南郡,将刘御抢亲之事一五一十地向秦温禀报。
秦温闻讯,怒不可遏,拍案而起:“刘御小儿,竟敢如此欺我秦家!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然而,怒气过后,秦温亦知刘备势力庞大,硬碰硬绝非上策。
他沉吟片刻,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你们且退下,让我好好想想对策。”
秦温独自坐在书房,望着窗外月色如水,心中五味杂陈。
秦良玉被抢,不仅关乎秦家颜面,更可能引发家族间的战争。
正当他陷入沉思之际,刘备的信函适时而至。
秦温拆开信函,细细品读,字里行间透露出刘备的强势与自信,以及联姻背后的政治考量。
他心中暗叹,刘备此人,果然非同小可,行事之周密,手段之老辣,令人叹为观止。
思忖良久,秦温终是决定,暂且隐忍,待时机成熟,再图报复。
他提笔回信,言辞间虽表不满,却也透露出愿意配合婚礼之意,实则暗藏锋芒,静待变数。
当刘备收到秦温的回信后,只是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
他知道秦温的回信,不过是权宜之计,但这对他而言,已足够。
他需要的是时间,是南方六郡逐渐归一的契机,而秦良玉,便是那枚关键的棋子。
“文若,子房,你们看,秦温虽心有不甘,却也明白当前局势。他选择隐忍,正合我意。”刘备轻抚着案上的信函,仿佛能从中感受到秦温的无奈与妥协。
张良轻捋胡须,笑道:“主公之计,妙就妙在此处。
秦温若拒婚,便是公然与主公为敌,难免引火烧身。
而他若应下,便等于默认了主公在南方的地位,为将来的一统埋下了伏笔。”
荀彧亦点头赞同,道:“秦良玉之事,虽看似突兀,实则步步为营,皆在主公掌握之中。此等谋略,实乃天下少有。”
刘备闻言,心中自是得意,却也不忘谦逊:“此皆赖诸位先生相助,我方能有此成就。待南方一统,我必与诸位共享天下。”
言罢,刘备目光转向窗外,那是一片广阔无垠的天地,然后下令道:“来人,去后院告诉两位夫人,让她们准备好明天刘御与黄蝶舞的婚礼。”
然而,刘备的话语刚落,却似一阵寒风拂过室内,让张良与荀彧不禁相视一眼,面露疑惑。
刘备察觉二人神色,微微一笑,解释道:“诸位莫急,且听我细细道来。
秦良玉只是我用来逼秦温出手的棋子,而黄蝶舞乃我荆州名将黄忠之女,其勇武之名,亦传扬四方,这是我早已为御儿定下的婚约。
至于秦良玉,到时候将放她离去,但现在不能让她知道任何消息。”
刘备言罢,室内气氛微妙地转变,张良与荀彧面露恍然之色,随即又陷入更深一层的思索。
张良轻摇羽扇,目光闪烁:“主公此计,真乃神来之笔。
以秦良玉为饵,诱秦温入局,同时又不失信于黄忠,维持荆州内部稳定,一举两得,高明至极。”
荀彧亦颔首称赞:“黄蝶舞与刘御之婚约,乃荆州内部之事,关乎黄忠将军之心。
主公此举,既稳固了军心,又未失对秦氏之威慑,实为高招。”
刘备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自信与睿智:“子房、文若,你二人乃吾之左膀右臂,有你们在侧,何愁大事不成?”
言罢,刘备神色一正,继续道:“不过,此事仍需谨慎行事。
秦良玉虽为棋子,但亦需善待之,以免落下口实,引人非议。
至于黄蝶舞那边,更需安抚妥当,让她明白吾之苦心。”
张良闻言,羽扇一顿,沉吟道:“主公所言极是。
秦良玉之事,可暗中安排人手,确保其安全无虞,同时亦需观察其反应,以防不测。
至于黄蝶舞,可命人备下厚礼,亲自前往黄忠府上说明情况,以显主公之诚意。”
荀彧亦点头附和:“子房所言甚是。
此外,还需加强府中戒备,以防秦氏或其他势力趁机生事。
同时,可命人散布谣言,混淆视听,让秦温难以摸清我军虚实。”
刘备闻言大喜,拍案而起:“好!就依二位先生之计行事。吾等需齐心协力,共谋大业!”
言罢,刘备目光坚定,望向窗外那广阔无垠的天地,仿佛已看到未来霸业之基正在稳步构建。
时光荏苒,转眼间,刘御与黄蝶舞的婚礼之日来临。
襄阳城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刘备府中宾客盈门,热闹非凡。
而刘御与黄蝶舞则是一对璧人,共赴红毯,成就一段政治联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