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州,洛阳城,皇宫。
灵帝刘宏正在宫中大摆宴席,庆祝汉军在孟津关大败项羽的黄巾军,让他们退出司州境内。
金碧辉煌的大殿上,烛光摇曳,乐声悠扬,群臣身着华服,面带喜色,共贺这一来之不易的胜利。
何进、曹操、袁绍、袁术、公孙瓒、刘焉、刘邦、刘备,这些功臣也让灵帝召回来庆功。他们或站或坐,谈笑风生,眉宇间难掩豪情壮志。
何进身为大将军,威仪赫赫,举杯向灵帝敬酒,言辞恳切:“陛下洪福齐天,汉室得以昌盛,皆因陛下英明神武,我等不过略尽绵薄之力。”
灵帝刘宏龙颜大悦,笑声爽朗:“爱卿过谦了,若无诸位鼎力相助,朕又如何能稳坐这江山?来,朕与诸位共饮此杯,愿我大汉千秋万代,永享太平!”
曹操手持酒爵,目光深邃,他望向远方,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袁绍则与袁术兄弟俩低声交谈,偶尔相视一笑,满是默契。
公孙瓒英姿勃发,与身旁几位武将畅谈战场上的英勇事迹,气氛热烈。
刘焉则默默坐在一旁,眉头紧锁,似乎对眼前的繁华景象并不十分在意。
而刘备则静静地观察着四周,心中暗自思量:这宫中虽繁华,却也是是非之地。
自己若想在这乱世中立足,还需更加努力,广结英豪,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宴席间,歌舞升平,丝竹之声不绝于耳。
宫女们身着轻纱,翩翩起舞,如同仙子下凡,令人目不暇接。
而在这欢庆的背后,却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暗流涌动。
灵帝刘宏看着眼前的群臣,心中却有一丝忧虑。
他深知这天下并未真正太平,黄巾军虽败,但余孽犹存,更有其他诸侯蠢蠢欲动,虎视眈眈。
自己虽贵为天子,却也难以掌控这局势。
“报………,启禀陛下,冀州大军在邺城大败,皇甫嵩将军战死沙场,李世民将军和秦昊将军兵退三十里与邺城的黄巾军对持。”一名传令兵匆匆步入大殿,神色慌张,打破了原有的喜庆氛围,其声如雷鸣般在大殿中回响,震得众人心头一颤。
灵帝刘宏手中的酒杯猛地一顿,酒液溅落在华丽的衣襟上,他脸色骤变,目光如炬,紧盯着那传令兵,仿佛要将其穿透一般:“你说什么?再报一遍!”
传令兵跪伏在地,声音中带着几分颤抖,却也更加清晰地重复道:“冀州大军在邺城大败,皇甫嵩将军不幸战死,李世民将军与秦昊将军率余部退守三十里,与黄巾军形成对峙之势。”
大殿之内,瞬间寂静无声,连那悠扬的乐声也似乎在这一刻凝固。
群臣面面相觑,脸上的喜色被惊愕与不安所取代。
何进眉头紧锁,手中的酒杯已不知何时被重重地放在案几上,发出“砰”的一声响,他怒目圆睁,喝道:“此消息可曾核实?皇甫嵩将军乃我大汉忠良,怎会轻易战死?”
曹操放下手中的酒爵,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大殿,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似乎在嘲讽这世事无常。
他缓缓开口:“大将军勿急,战事无常,胜败乃兵家常事。当务之急,是尽快了解战况,调配兵力,以稳局势。”
袁绍与袁术兄弟俩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抹凝重。
他们深知,这冀州之战的失利,无疑给大汉朝廷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让其他诸侯看到了朝廷的虚弱。
公孙瓒紧握双拳,眼中燃烧着熊熊战意,他霍然起身,朗声道:“陛下,末将愿领兵出征,定要将那黄巾军斩尽杀绝,以报皇甫嵩将军之仇!”
刘焉则轻轻摇头,眼中满是忧虑。
这乱世之中,单凭武力难以解决根本问题,唯有智谋与实力并重,方能在这波谲云诡的局势中立足。
刘备静静地听着众人的议论,心中暗自盘算。
这宫中虽繁华,却也是危机四伏。
自己若想在这乱世中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把握住每一个机会,结交英豪,壮大实力。
灵帝刘宏望着下方群情激昂的群臣,心中五味杂陈。
他缓缓起身,龙袍轻摆,步伐沉稳地走到大殿中央,目光如炬,扫视着每一个人,最终定格在刘备身上。
那目光中,既有审视,也有期待。
“诸位爱卿,朕深知此刻局势危急,黄巾余孽未除,天下未定。
然则,我大汉朝人才辈出,定能化险为夷。”
灵帝的声音沉稳有力,回荡在大殿之中,仿佛一股无形的力量,安抚着群臣躁动的心。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刘备,朕观你沉稳内敛,智勇双全,且素有仁义之名。
今朕决定,任命你为征讨黄巾军的主将,率领大军前往冀州,统帅李世民、秦昊二将,务必平定黄巾之乱,以安天下。”
此言一出,大殿之内一片哗然。
刘备本人也是微微一愣,随即跪倒在地,双手抱拳,声音坚定:“臣刘备,愿为陛下分忧,誓死平定黄巾之乱,以报国家之恩。”
何进、曹操等人闻言,神色各异。何进虽心中略有不甘,但碍于灵帝旨意,只能勉强点头表示支持。
曹操则目光闪烁,似乎在思考着更深层次的布局。
而袁绍、袁术兄弟俩则相视一笑,眼中既有对刘备的轻视,也有对未来的期许。
灵帝见状,心中稍安,这乱世之中,唯有团结一心,方能共渡难关。
于是,他再次开口:“刘备,你即刻准备,明日便启程前往冀州。朕会调拨粮草军械,全力支持你。”
“臣谢主隆恩,但臣有三个请求,请陛下恩准。”
灵帝刘宏闻言,眉头微挑,饶有兴趣地问道:“哦?但说无妨,朕自当酌情考虑。”
刘备抬头,目光坚定,缓缓说道:“其一,臣请陛下赐下赤霄,以便臣能号令三军,统一调度;其二,望陛下恩准,臣可以选择选择几位将军随臣出征冀州;其三,臣闻冀州之地,民心未稳,需有德高望重之臣前往安抚,以固根本,臣斗胆举荐恩师卢植,望陛下成全。”
灵帝刘宏听后,微微颔首,心中对刘备的深思熟虑颇为赞赏。
他沉吟片刻,道:“刘备,你所请之事,皆乃出征之要。
赤霄剑乃我大汉传世之宝,号令三军,自当无碍,朕便赐予你,望你能够不负所托,扬我大汉军威。”灵帝刘宏语气庄重,目光中满是期许。
一旁侍立的宦官闻言,连忙捧出一柄古朴长剑,剑身赤红,隐隐有龙吟之声,正是那传说中的赤霄剑。
刘备双手接过,只觉一股浩然之气扑面而来,心中顿时豪情万丈。
“其二,选将之事,你既有心,朕便依你。
除李世民、秦昊二将外,你再从朝中挑选五位将军,一同前往冀州,助你平定黄巾之乱。”
灵帝接着说道,语气中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刘备心中一喜,连忙叩谢:“臣遵旨,定当精选良将,不负陛下厚望。”
“至于其三,卢植乃我大汉忠臣,德高望重,前去安抚民心,确是最佳人选。
朕便依你所请,即刻下旨,命卢植前往冀州,协助你等。”灵帝刘宏微微一笑,似乎对刘备的提议颇为满意。
大殿之中,群臣闻言,皆是神色各异。
何进眉头紧锁,心中暗道刘备此举无疑是削弱了朝中的势力;曹操则目光闪烁,似乎在思考着刘备此举背后的深意;而袁绍、袁术兄弟俩则相视一笑,似乎对刘备的举荐并不以为意。
然而,这些心思在灵帝刘宏的眼中,皆如浮光掠影,转瞬即逝。
他望着下方跪拜的刘备,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信任与期待。
“刘备,你即刻准备,明日启程前往冀州。朕已命人调拨粮草军械,务必确保大军所需。
你等此行,务必平定黄巾之乱,以安天下民心。”灵帝刘宏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仿佛一股无形的力量,激励着每一个人。
刘备再次叩谢,心中暗自思量。
此去冀州,凶险万分,但自己既然已经接下这重任,便只能勇往直前,不能有丝毫退缩。
他抬头望向灵帝,目光坚定:“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厚望。待臣凯旋之日,再向陛下请罪。”
灵帝刘宏闻言,龙颜大悦,连声道好。他挥手示意刘备退下,准备出征事宜。
大殿之中,随着刘备的离去,气氛再次变得凝重起来。
灵帝刘宏望着群臣,缓缓开口:“诸位爱卿,我大汉正值多事之秋,黄巾之乱未平,天下未定。朕希望诸位能够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群臣闻言,皆是神色肃穆,齐声应诺。
这一夜,洛阳城中灯火通明,似乎连夜空中的星辰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战争而颤抖。
刘备在府中忙碌至深夜,挑选将领、调配兵力、制定战略,一切准备就绪,只待明日启程。
随着晨曦的第一缕阳光洒落在洛阳城头,刘备率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地离开了这座古老的都城,踏上了前往冀州的征途。
他们的身影在朝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坚毅与勇敢,仿佛预示着这场战争的胜利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