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翻身的刘洋

“都闭嘴!”

曹锦程面色阴沉,看了众人一眼,堂内立刻变的鸦雀无声。

“慌什么,天还没塌呢。”

曹锦程冷冷的看了他们一眼,说道:“殿下没有那么容易输,回去等消息吧。”

他走到堂外,沿着一侧的走廊,穿过两个月亮门,走到了西边的某处厢房。

厢房门口,两名护卫见他过来,立刻躬身道:“老爷!”

曹锦程淡淡道:“开门。”

其中一名护卫立刻从袖中取出钥匙,将房门打开。

曹锦程走进房间之内,望着坐在桌前的一名中年男子,平静道:“徐先生,别来无恙......”

曹锦程走进房间,目光望向那中年男子。

中年男子从座位上站起来,掸了掸衣袖上的尘土,看着曹锦程,问道:“曹大人准备关徐某到什么时候?”

曹锦程坐在他对面,为他倒了杯茶,问道:“徐先生在京都待的好好地,为何要离开呢?”

中年人淡淡道:“家母抱恙,徐某自然要回家探视。”

“徐先生的母亲,三年前就已经病逝了。”

曹锦程看着他,说道:“这个理由骗得了瑞王,骗不了本官。”

他自顾自的抿了口茶水,说道:“这些年,我曹家,甚至是靖王殿下,都在徐先生的手下吃了不少亏,徐先生忽然离京,本官觉的睡觉都不踏实,只好将你请回来,问问清楚。”

他望向中年人,问道:“这次的事情,不会也是徐先生的后手吧?”

徐先生挑了挑眉,问道:“什么事情?”

曹锦程放下茶杯,说道:“在本官面前,徐先生就不用装了,除了你,瑞王身边,还有谁能做到,仅仅利用一次普通的贺寿,便能将曹家和靖王的势力一网打尽?”

徐先生看了他一眼,说道:“我此次离京,本不打算再回来了,瑞王会做什么,我并不知道,曹大人实在是多此一举。”

“不打算回来?”

曹锦程看着他,问道:“你辅佐瑞王这么久,为他出了多少奇谋妙策,一旦瑞王成功上位,你就是功劳最大的从龙之臣,你会轻易放弃这一切?”

“正是因为我为瑞王做了这么多,才要及早抽身。”

徐先生面色平静的看着他,说道:“否则等到瑞王落败的那一日,岂不是要为他一起陪葬?”

“瑞王落败?”

曹锦程闻听此言,也是一怔,脸上的表情不再淡然,惊诧道:“你竟然放弃瑞王了?”

曹家代表靖王,与瑞王斗了这么久,十分了解瑞王以及他的阵营。

瑞王此人,是一个十足的草包,但他身后站的是京中绝大部分权贵,与曹家触及不到的将门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然,曹家在朝堂上的根基更加深厚,即便如此,在朝堂上的争斗,瑞王以往还是稍居上风的。

瑞王能有今天,全靠身边那几位厉害的谋士,这位徐先生,就是曹家最忌惮的一位,若非有他在,数年之前,在夺嫡之争中,瑞王就已经被淘汰出局了。

这些年来,曹家与靖王没少在此人手上吃亏。

让他难以置信的是,这位徐先生,竟是已经放弃了瑞王,这种感觉,就像是曹家蓄足了力量,想要给对手一记重击,拳头还没有挥出去,天上忽然掉下来一块陨石将他们的对手砸死了。

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情,由不得他不生疑。

徐先生对此丝毫不避讳,点头道:“瑞王此人空有大志,却毫无城府,又极其自以为是。便如同一根朽木,不堪雕琢,怪只怪当初在下走眼,所幸现在收手,还为时不晚。”

“识时务者为俊杰,徐先生能壮士断臂,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曹锦程看着他,说道:“若是徐先生能转投靖王殿下,本官保证,我们往日的恩怨都可既往不咎,等到靖王殿下继位,徐先生要的,我们都可以给你。”

徐先生目光望向他,问道:“如此说来,曹大人还是不打算放徐某走?”

曹锦程道:“徐先生是真正有本事的人,当初选择了瑞王,也是想要成为从龙之臣,只要你一句话,我们之间的恩怨,全都一笔勾销,你在靖王这里,地位一定不会比瑞王低,徐先生真的不再考虑考虑吗?”

徐先生看着他,问道:“徐某还有别的选择吗?”

曹锦程笑了笑,说道:“没有。”

......

瑞王府内,瑞王在殿中踱着步子,脸上有着掩饰不住的喜色。

他拿过一张纸笺看了看,这是刚刚从大理寺传出来的,今天被抓进去的十六人中,有十一人已经定罪,不可能再翻身了。

而他手上的另一份名单上,密密麻麻的罗列了数十人,都是出现在刘家礼单上的名字。

“这只是一个开始。”

瑞王将那纸笺攥紧,说道:“赵匡晏啊赵匡晏,你不是想当皇帝吗,本王成全你,本王这次就让你变成一个孤家寡人!”

他目光望向后方,说道:“本王有一个想法,寻宝斋可以刊印报纸,我们为何不......,只要将这些人的名单都贴上去,让全城的百姓都知道,那么多双眼睛看着,众目睽睽之下,民意所指,父皇就算是不惩处他们也不行了!”

汤安伯看着他,说道:“殿下,寻宝斋的报纸卖一文钱一份,纸钱都不够,我们的价格卖的比他们高,没人买,和他们一样的话,会亏银子的......”

“愚蠢!”

瑞王瞪了他一眼,说道:“目光短浅,现在是吝啬银子的时候吗?”

汤安伯道:“可是殿下,就算是不吝啬银子,寻宝斋的报纸是经过朝廷......”

“同样的事情,他诸葛飞能做,本王难道就不行了?”

瑞王挥手打断了他的话,说道:“这件事情,本王就交给你......”

“这......”

汤安伯面色一变,忽然说道:“属下肚子痛,先去趟茅厕......”

说完他就一溜烟的跑出了出去,瑞王皱起眉头,手顺势指向另外几人,说道:“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们了,本王给你们银子,京中的各大书坊,你们都去走一遍,让他们也刊印报纸,本王就不信,这么多书坊加起来,敌不过他一个寻宝斋?”

......

没几天就过年了,诸葛飞和小靓兰儿盘算着今年的账目,晚晴对这些事情不感兴趣,家里的财政大权,都是小靓在管。兰儿辅助。

家里进项大,出项也不小,再加上诸葛飞认为银子放在家里就是一堆石头,平日里只留下日常花费的,其余的全都交给了赵灵燕,让她用来扩大产业,以钱生钱,现在他到底多有钱,他自己也不清楚。

他拿来账本,翻了几页,宫中便来了人,给他送来了一封折子。

折子上写的,是夏皇要求他登报的内容,朝中十余位官员因为贪腐被查,一旦通过报纸公布出去,怕是就再也翻不了身了。

从折子上涉及的人数来看,夏皇是不打算一刀切的,毕竟真要一个不漏的追究,怕是朝堂上要少一半人。

哪个时代都不缺清流,而这些清流一般也不缺气节,不会卑躬屈膝,也不会结党营私,这就导致党派之中的问题官员向来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基本一查一个准。

在京都日报上登广告是要广告费的,而且数额不菲,看夏皇的意思,应该是要他在报纸上开辟一个版面,专门留给朝廷通报这些事情,听他从始至终都没有提酬金的事情,应该是想要白嫖无疑了。

诸葛飞心中甚至觉得,就连这一次大型的反腐行动,可能也是国库缺银子,他想趁着这一个机会,割一波韭菜充充国库罢了,顺便再震慑震慑某些人,让他们收敛安分一些。

皇宫某殿。

御史大夫走到殿中,说道:“陛下,这次共查处大小官员十六人,从他们家中搜出的财物,共计两百余万两......”

夏皇看着他,问道:“十六个人,两百万两,也就是说,一个御史台的小小御史,都有十几万两身家?”

御史大夫道:“这其中的近八十万两,都是从礼部刘侍郎家中找出的,大部分都是各官员的贺礼,并没有查到刘侍郎受贿贪腐的证据......”

受贿和收礼不一样,朝廷禁止官员收受贿赂,却并不禁止官员收礼,这其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精膳司郎中和某位监察御史是明确的克扣朝廷拨银和收受贿赂,这两条罪名便足以定罪,但礼部侍郎刘栋勋,却和他们有本质的区别。

一个是克扣朝廷的银子和收贿,一个是在母亲大寿的时候收了些贺礼,虽然这贺礼有些重,但似乎也不是刘栋勋的错。

夏皇揉了揉眉心,忍不住又看向那折子上的数额,喃喃道:“八十万两啊......”

从礼部刘侍郎府中流出的一份礼单,使得在年节之前,京都的百姓多看了一场不花钱的大瓜。

十余名官员被查,具体涉及工部、国子监、司农寺、御史台等,礼部更是重灾区,算上之前因为舞弊案被拿下狱的仪制清史司郎中,礼部六名高级官员,如今只剩下礼部尚书曹锦程和祠祭司郎中刘洋了。

寻宝斋的报纸上虽然没有刊登细节,但简短的几句话中,字里行间涌动的无数暗流,即便是普通百姓也能感受到。

诸葛飞在昨天晚上就得到了消息,连夜安排宣传部的人排版印刷,直到今天早上,他们还没有下班。

夏皇这次处理了不少人,礼部更是被撸的几乎只剩曹锦程一个光杆司令,精膳司郎中和主客司郎中锒铛下狱,侍郎刘栋勋官降两级,贬去外州,做了一州别驾,这辈子很难再回来了。

夏皇对其他人的处置,不出诸葛飞的预料,一个个七品官员,年俸禄不过百两银子,却动辄就能拿出上千两当做贺礼,像曹家那些豪门大族好歹有雄厚的资本,在外都有族人经营家族生意,那些本该是清流的官员,根本解释不了那些钱是哪里来的人,该削官的削官,该罢职的罢职,该罚俸的罚俸,并不奇怪。

但刘栋勋是礼部侍郎,好歹是四品官员,只是收了些贺礼,也并没有和其他人一样贪污受贿,如此判罚就不正常了。

刘栋勋此人虽然讨厌,但或许是身居高位,警惕性很高,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污点,连林青黛都没有查到,否则诸葛飞上次就直接下手拿捏他了,单单因为收了贺礼,夏皇就将他贬谪出京,家产大部分查抄,连诸葛飞都觉得有些重了。

此外,夏皇还顺便颁布了一条法规,为整肃官场的不正之风,但凡朝廷官员,不可铺张浪费,亦不可以贺寿娶亲之名等,大肆收礼。

如果不是从刘家查抄到的那八十万两银子,诸葛飞差点就相信夏皇真的想要整肃官员,严查官员收礼的行为了。

这一波官员清查之后,朝廷就没有了什么大的动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从现在起,到除夕之前,京中应该能安宁些。

毕竟朝局还是要维持稳定,再这么折腾几次,怕是夏国数十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官僚体系也会崩溃。

夏皇做事向来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一波官员下去了,另一波官员很快就提上来。

礼部侍郎暂时由翰林学士兼任,祠祭司郎中刘洋,作为四部郎中里面唯一的幸免者,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其他贪官污吏同流合污的作为,获得了不少人的认可,接任了礼部仪制司郎中的位置。

虽然仪制司郎中与祠祭司郎中乃是同级,但地位却天差地别,仪制司乃是礼部四司之首,仪制司郎中这个位置,向来都是为担任礼部侍郎做准备的。

京中某处府邸,刚刚升任仪制司郎中的刘洋回到家,便有一美妇迎上来,高兴的问道:“老爷,他们说你升仪制司郎中了,是不是真的?”

“妇道人家。”

刘洋看了她一眼,说道:“我上次就说了,刘侍郎这次在劫难逃,跟他走的近了就是找死,你看看精膳司郎中老高和主客司郎中老王的下场,当初我要是听了你的话,你现在已经是活寡妇了。”

“都是奴家的错,都是奴家的错......”

妇人一脸歉意和后怕,说道:“我是妇道人家,以后外面的事情,老爷说什么就是什么,我绝不多嘴......,老爷想吃什么,妾身这就去给你做......”

刘洋满意的看了她一眼,享受着一家之主的威严,大马金刀的坐在凳子上,看着老婆猥琐地说道:“嘿嘿。吃的先不急,这些天累坏了,先给老爷我捏捏肩膀捶捶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