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理论与实务研究(2020)
- 刘志主编
- 3967字
- 2023-09-18 17:52:03
一、出版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社会效益考核评价工作——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为例
钟馨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对加强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核,构建社会效益首位、“两个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提出要求。2015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2018年12月,中宣部印发《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强调“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聚焦内容生产,鼓励多出精品,提高出版质量;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考核结合,做到客观公平公正;统筹当前和长远,推动图书出版业持续健康发展”。顶层设计、多措并举,开启了新时代出版领域深化改革的重要实践,为在国家层面谋划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评工作、推动出版单位“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建社60多年来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秉承“出教材学术精品,育人文社科英才”的办社理念,实施精品战略,出版了大批具有文明传播、文化累积价值的高质量的教材和学术著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500多项,是荣获国家级奖项最多的出版社之一。面对新时代出版业的发展与要求,人大社一方面要保持优势、坚守阵地;另一方面也要思考,如何整合优势资源、开拓创新,找到一条新的科学的发展路径。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出版阵地
“出教材学术精品,育人文社科英才”是人大社的办社理念。不忘办社初心,牢记办社使命,就是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和出版导向不动摇,坚持大学出版社服务于一线教学和科研的出版理念不动摇,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我们要结合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科特色和“双一流”学科建设的要求,坚持出版高质量教材和高品质学术著作;我们要坚守人大社主题出版重镇的使命,出版符合时代要求的主题出版物;我们要继续发扬人大社“走出去”图书出版优势,让全世界读者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之际,全面厘清工作思路,紧跟党和国家的出版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和价值取向,实现高质量发展。可以说,坚守办社初心,牢记办社使命,是人大社践行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要求的重要前提。
在教材出版方面,我们要踏踏实实研究学科发展方向、高校招生政策、高校课程设置,既立足中国人民大学,也着眼于全国院校,开发符合新时代教学要求、新时代大学生学习习惯,适应新技术手段的高校教材。既要注意传统优势教材产品的修订、服务、多版本开发、多形态开发,又要注重潜力教材产品的培养和开发,补齐短板、关注市场,建设老中青梯队化作者队伍,保持人大社教材产品的旺盛生命力。
在学术出版方面,要涵养一批真正有学术价值、代表我国学界学术水平的著作,既要服务好、涵养好顶尖学者,同时也注意寻找、培养优秀的中青年学者。策划编辑要主动贴近学术圈,培养个人学术眼光和学术品味,敏锐地发现作者、挖掘选题。同时也要进一步强化学术著作的宣传营销工作,不能“墙内开花无人知”,要把优秀的学术著作、优秀的学者通过座谈、培训、会议、直播、微信、抖音、喜马拉雅、得到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推广出去,善于利用新的推广方式、新的传播媒介让更多大众读者了解知识、享受文化,扩大学术图书的社会影响,进而带动经济效益,打造新时代人大出版社的学术品牌。
在主题出版方面,我们一方面要按关键时间节点梳理好出版周期、做好选题储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同时也要主动出击,策划符合时代主题,弘扬主旋律、正能量的选题。从全社层面讲,既要有顶层设计的大型主题出版项目,也要组织多个分社联合出版学科相关性较强的中型出版项目,还要有分社自主策划的优势学科的单本图书或小规模出版项目。策划编辑要把主题出版选题策划的眼光放宽、放远,不扎堆出版、重复出版,做真正有社会价值、符合人大社特色和优势的主题出版物。
总的来说,无论是教材产品,还是学术著作、主题出版物、大众图书,我们都要注重社会效益、长期利益,不被短期的利润诱惑,不忘办社初心,牢记办社使命,方能坚守出版阵地,突出出版特色,保持出版品位。
二、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效益突出的产品高质量出版
出版质量是社会效益考核的重要指标,图书的质量管理贯穿于选题策划、编辑加工、设计包装、生产印制的全流程。出版社必须有贯穿整个出版流程的质量保障机制,实施科学、规范、高效、优质的管理。
从制度建设上来说,总编室、出版科、质检科等行政管理部门,需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出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坚持选题三级论证、三审三校、重大选题备案、书号管理、样书缴送、出版物质量检查等制度。为此,人大社先后出台了《选题论证管理规定》《书号实名申领管理办法》《关于“三审”“三校”的具体要求》《书稿档案管理办法》《加强引进版出版物管理工作的若干办法》《加强图书生产流程管理的若干规定》《分社出版物封面设计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并严格要求各编辑部门落实到人、责任到人。我们要根据上级主管单位的新要求、新部署,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补充各类制度,优化管理手段,保障出版质量。
从流程管理上来说,人大社严格执行选题三级论证制度,从选题源头起就从严从实,从选题内容、倾向导向、作者背景等多方面把好选题质量的第一关。在编辑加工阶段,人大社要求只有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的编辑,才能对对应学科内容进行编辑加工;定期组织责任编辑和出版社资深编辑召开编辑研讨会;建立责任编辑与作者的长效沟通机制,并通过编辑、校对、质检等多环节联合把关来减少内容差错。在图书生产阶段,排版、印装、装订等各环节均由各部门对应的印制员负责,同时对排版厂、印刷厂和材料供应商采取招标制,合作生产厂商均有良好的信誉、先进的设备和丰富的生产经验,出版科也制定了各类奖惩制度、管理办法,力求科学管理、质量效率并重,减少印装环节的质量问题。
从奖励机制上来说,为了提升各类社会效益突出的图书的出版效率,提升编辑积极性主动性,人大社也制定了相关奖惩机制。如对承担“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走出去’出版项目”“主题出版物”等重大项目的部门及编辑,在资金奖励、评优推优、培训学习等多方面给予政策性倾斜。对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中国出版政府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好书”等国家级大奖的部门及个人,提供相应的资金奖励和发展政策。同时,为了保障这些社会效益突出的产品出版,重大项目办公室协调总编室、编辑部、国际出版中心、出版科、美编室、质检科、市场部、发行公司等多部门,保障出版质量和进度,举全社之力为重点产品保驾护航。
三、优化产品结构,强调人大社专业特色
不是说有几种图书获奖、有几种图书质量获评优秀就是高质量,而是全社产品整体出版质量过硬才是真正的高质量发展。我们不光要抓重点产品,还要对出版社的每一个选题实施精细化管理。因为,即使我们出版了再多社会效益突出的产品,只要有一本书出了质量问题,就是影响全社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从源头抓起、从选题抓起,做我们擅长的事,才能保证出版质量。
人大社自2012年起实行调结构、减品种、出精品的选题战略,选题数量每年以15%左右的速度递减,目前从数量上来说,已经调整到一个比较稳定的数字。出什么书、怎么出书,是每个出版社在发展中都要思考的问题,经过人大社多年的产品结构调整,我们更加专注于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就是“出人文社科精品”,文、史、哲、法律、经济、管理等学科是我们的出版重点,中小学教辅图书、童书等市场再大,不是我们擅长的领域我们不进入或者谨慎进入;我们更加注重主题出版,打造人大社主题出版重镇的名片;我们更加注重原创图书,关注国内学者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我们更加注重产品的多形态开发,适应科技发展带来的多种阅读习惯;我们更加注重产品的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从产品类型上看,教材是我们的立社之本,学术图书是我们的强社之基,大众图书是我们扩大社会影响和市场份额的有力支撑,我们将继续保持这三类产品的合理出版比例,继续以读者为核心,出版读者真正需要的图书。
四、加强队伍建设
对于出版单位来说,内容质量、制度建设、选题结构调整的根本在于队伍建设,队伍建设的核心是编辑队伍的建设。策划编辑是出版方向的把关人,文字编辑是内容质量的把关人,毫不夸张地说,编辑队伍的建设,直接决定了出版单位的核心竞争力。新时代的出版业,对编辑的要求更高更专业,编辑必须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和市场认知水平。
我们要从岗位上进一步专业化分工,策划编辑、文字编辑、营销编辑既能各司其职,也能良好沟通,形成良性循环。提升策划编辑的审稿能力,优化文字编辑工作流程,营销编辑要成为联通策划编辑、文字编辑与市场的纽带。
制定岗位分级政策。对老中青编辑队伍实施分级管理,根据工作经验、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分级考核管理,明确岗位职责、考核标准、薪酬体系,提升编辑工作主动性自觉性。
对于出版社来说,要用优惠的用人政策吸引人才,配合科学的培训体系培养人才,既要让编辑在干中学、学中干,也要帮助编辑扩展视野,不局限于一本书、一部稿。坚持贯彻三审三校制度、重大选题备案制度,将政治敏感性成为自然,让新编辑养成规范化工作习惯,将正确的制度、理念深入骨髓。
五、结语
《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的出台,对出版社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更加具体、更加明确的要求。我们要好好领会《办法》精神,仔细研究评价考核内容与方式,对涉及的出版质量、文化和社会影响、产品结构和特色、内部制度和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重点落实、着力保障、创新发展,走专业化路子,形成品牌特色,力争成为新时期中国出版行业的旗帜和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