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用高效的沟通,赋能亲子关系

本书将为您分享,如何通过高效的沟通拉近亲子关系。

2020年年底,母亲永远地离开了我。她的突然离世给我留下了巨大的遗憾。就在她去世的前两个月,作为儿子的我还和她有过两次争执。因为突发疾病,毫无救治机会,她也没有给家人留下任何一句话。

我的母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她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的特点:勤劳、善良、朴实、节俭,在家庭关系中她是一个绝对的付出者。在她身上,我几乎看不到她对自己需求的关注,她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关心丈夫和孩子上。和绝大多数的中国传统女性一样,她所有的做法都是“委屈自己,满足家人”。

我从事家庭教育工作之后,一直试图改变母亲这种委屈自己的状态,可是每次都是以失败告终。在她离世前,和我生活在一起的那段时间里,她经常只吃剩菜,而不吃刚炒好的新菜。让她吃,她说她不喜欢吃新炒的那个菜,或者只是象征性地吃一点儿,然后一个劲儿地啃馒头。一次,家里吃面条,发现做得不够,她便给每个人都多盛了一些,自己却盛了一碗最少的。我看到之后就拿自己的那碗和她换,我说:“妈,我想少吃点儿,你吃我这碗。”她看到我要和她换,就说:“盛好了你就吃呗。”然后直接端着碗走开了。

从性格上来说,我的母亲是非常固执的,没有谁可以改变她的想法。想到她总是这样委屈自己,我就带着情绪对她说:“妈,你能不能不要这样,吃菜吃剩的,吃面条就只捞一点,家里又不是没有面条,你这是干什么呀?你总吃不好,我看你最近都瘦了,心里很难受。你以后能不能不这样?”她一听我这样说,直接生气了,说:“你管我那么多干什么?你们自己吃好不就行了,我又饿不着。你嫌我烦,就给我买张火车票,我明天就可以走。”然后放下碗筷就回自己的房间去了。我看她开始赌气了,就去哄她,说:“妈,我错了,我刚才话说重了,我没有嫌你烦,没有让你走的意思。这样吧,以后你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我不干涉你,好吧?”

母亲在我们面前一直都比较强势,强势的同时又对孩子付出了很多。所以成年之后,无论是我,还是我的两个姐姐,只要说一句母亲做得不对,她就会产生非常大的情绪。自那次她生气之后,我也不想改变什么了,只是尽可能地做到顺从。带她出去吃饭,她嫌贵不愿去,多劝两句就生气;带她去旅游景点,她怕花钱,也不愿去,说多了也是生气。我只能选择顺从。

我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母子之间的关系似乎越来越远。母亲有她固有的观念,做子女的又有各自的想法。有太多时候,彼此的话都说不到对方的心里去,想要操心的事也管不了,剩下的只能是闲聊。我想,像她那样强势的性格,一定忍下了很多想说的话;像她那样爱操劳的人,一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很失落。

我必须承认,无论我帮助过多少家庭,解决了多少有难度的问题,在自己母亲这里,我是一个失败者。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我的一个比较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能够享福。但是,作为儿子的我,又很难改变母亲的观念,让她真正看到亲子关系的变化,让她接受“只有先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孩子”这种观点。我从事家庭教育工作的经验告诉我,在关系中,由下至上的影响和改变是很难实现的。也就是说,如果父母没有主动改变的意愿,作为子女,大概率只有顺从和对抗两种方式。

母亲的去世,给我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父母的观念对亲子关系的走向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影响从孩子出生到孩子成年以后,一直都存在。我自己作为一个父亲,对此也有切身的体会。同时,基于我跟踪过的2000多个家庭咨询案例,也发现,有太多父母由于自己固有的观念和错误的沟通方式,正在破坏亲子关系。我也看到有很多母亲,正在走向和我母亲一样的道路。

庆幸的是,很多父母愿意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目前也已经有近万名父母,因为听了我的课程和向我咨询,得到了帮助,改变了之前的亲子沟通方式,从而改善了亲子关系。我想把这些方法写出来,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父母。

从“高效亲子沟通模型”谈起

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受到亲子沟通方式的影响,大多数的亲子矛盾和青春期对抗,几乎都是日复一日的语言伤害积累出来的。俗语讲“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亦是如此。可以说,父母每一次和孩子沟通,都会在孩子的记忆中积累出一个对父母的印象和判断,如果孩子对父母的印象是不理解自己,是否定和打击自己,那么这个孩子就会逐渐表现出主动疏远、对抗或逃避父母的行为。

也许在绝大多数父母看来,沟通无非就是“你一句、我一句”的简单对话,其实每一次简单对话的背后,都有一个复杂的心理反应过程。也就是说,表面的语言和行为,会对心理造成长期的影响。所以要想避免自己的沟通方式伤害到孩子的心理,首先要清楚沟通过程中父母和孩子都会发生怎样的心理反应。根据多年的学习和研究,我总结出了一套高效亲子沟通模型(如下图所示),帮助大家正确理解高效亲子沟通是如何实现的。

高效亲子沟通模型

在这张模型图里,我把亲子沟通过程总结为四条线,上下两条横线分别代表的是“表达线”和“倾听线”,左右两条竖线分别代表父母和孩子的“心理需求线”。由于在亲子沟通过程中,父母起带动和引导的作用,所以这张模型图是以父母的视角来设计的。要想实现高效沟通,一定是表达线和倾听线同时顺畅通达,即父母说的话,孩子都理解和接受,孩子表达的意思,父母也都理解和接受,最终亲子之间的心理需求通过沟通的形式,达到某种程度上的统一。

要想实现这样一个高效沟通的结果,就必须厘清以下四大影响因素。

第一,父母对孩子的了解程度。在亲子沟通中,父母作为心智更成熟的一方,应该在意识上起到主导作用,也就是说,父母有责任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能够在沟通中对孩子的感受做出判断,把话表达成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实现怎么说孩子都愿意听的结果。

第二,父母的认知观念。孩子的心理需求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父母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调整和孩子的沟通方式。这就要求父母必须清楚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成长规律和心理变化,同时掌握正确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因为孩子年龄的增长而不会沟通。

第三,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容易情绪失控,把负面情绪直接带给孩子,而负面情绪是破坏亲子关系的最大因素。所以,在和孩子沟通时,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避免坏脾气的爆发。

第四,父母的沟通技巧。沟通时,每句话该怎么说,倾听时,又该怎么听,针对孩子的具体问题又该用什么样的沟通步骤来解决,都是需要掌握的。

整体来说,高效亲子沟通模型就像一张亲子沟通路线图,给了我们一个清晰的方向。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只要解决以上四大影响因素的阻碍,就能实现高效的亲子沟通。

本书结构

本书基于“高效亲子沟通模型”,介绍处理好四大影响因素的方法,帮助大家真正掌握亲子沟通的正确方式,实现增进亲子关系的目的。

第一章,读懂孩子的需要,主要针对影响亲子沟通效果的第一个因素给出具体方法,帮助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沟通前先看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具体通过五节内容详细讲解,包括看见孩子的真实存在、接纳孩子的真实现状、欣赏孩子身上的优点、听见孩子表达的需求和懂得孩子内心的感受。每一节都配有辅助性练习和工具,帮助大家真正读懂孩子,全面了解和接纳孩子。

第二章,觉察自己的错误做法,主要针对影响亲子沟通效果的第二个因素给出具体方法,帮助父母提升认知,为更好的倾听和表达做准备。首先,讲述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心理需求的变化,针对每个阶段孩子的养育重点给出了一些建议,同时分享了基础的家庭教育理念,让父母更好地找到家庭教育的节奏。其次,针对自我觉察能力,给出了三个具体的提升方法。再次,针对在养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改变方案。最后,重点探讨了如何成为“合格的教练型父母”,为持续赋能孩子的成长提供正确方向。

第三章,保持情绪稳定的方法,主要针对影响亲子沟通的第三个因素给出具体方法,帮助父母管理好情绪,以明晰自己的心理需求。首先,分析了影响情绪的主要因素,让父母清楚自己的负面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并针对负面情绪给出了具体的处理方法,让父母能够在情绪爆发前及时“刹车”,同时能够有效地处理掉负面情绪。其次,针对如何获得正面的积极情绪,分享了两个具体的方法,让父母能够在生活中不断获取正向信念,每天都有阳光心态。最后,重点探讨了如何成为情绪稳定的父母,通过分析生命中的四大重要关系,让父母认识到“爱自己”的重要性,并且对如何“爱自己”给出了具体方案,让父母能够在爱自己的过程中得到疗愈,从根本上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

第四章,用沟通技巧解决孩子的具体问题,主要针对影响亲子沟通的第四个因素给出具体方法,帮助父母掌握和孩子沟通的技巧,实现有效倾听和表达。首先,详细讲解了“高效亲子沟通模型”的原理和用法,并针对表达和倾听两个环节,分别给出了具体的步骤和训练方法。其次,讲述了如何有效鼓励和批评孩子。最后,针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容易遇到的具体问题,例如如何解决孩子的无理取闹、如何让孩子共情他人、如何解决孩子的悲伤情绪、如何让孩子学会面对失败等,分别给出了具体的沟通解决方案,让父母能够通过高效沟通,轻松地面对孩子的各类问题。

本书的使用方法

因为常年工作在家庭教育一线,能接触到大量的父母和孩子,我发现有太多爱学习的父母,买了很多书和课程,但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将学到的方法进行实际应用。在我看来,学习的目的是成长和改变,而真正的成长是要通过具体的行动来实现的。基于此,在本书的每一节,我都设置了针对学习内容的小练习,希望大家在阅读这部分内容的同时,能够按照要求完成相关练习,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到并做到”。

最后,希望每一位拿到这本书的朋友,都能认真地阅读每一章的内容,并能从中有所收获。同时,我也感谢每一位找我做咨询的家长,正是你们的信任,给我提供了研究亲子关系的机会和信心,也才有这本书形成的基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也会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助力家庭教育的研究上,把更多的宝贵经验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