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结:王阳明弟子研究的新视角

上述与孙蒙泉有交游与论学的王阳明弟子、后学之外,还有不少人物未及详述。浙江的余姚、慈溪地区为孙蒙泉出生、成长、养老之地,这里有他的同门可与论学,并承传其师阳明之教,如管州、徐芝南、杨珂等。致仕居家期间,孙蒙泉还多次对乡土的地方治理事项(丈量沙地以征税事)提出书面建言,以良知为民请命。此外,他在江浙地区有交游者,有一大部分是其同年或近年的进士,如翁溥、周臣、曹逵、皇甫百泉等。孙蒙泉与之论学、答问之人,有许孚远、朱鸿等。

来自广东的庞嵩父子倾心阳明良知学,他们远道而来,与孙蒙泉相交于天真精舍,朝夕论学,并且期望调和湛甘泉、王阳明两家学说,把心学思想传播到粤地。这也是王阳明弟子群体中交游与论学的重要内容。此外,王阳明弟子、后学多以书院建设为事弘扬师道,孙蒙泉与之交游者,如尹湖山与邹守益共建复真书院,又如徐芝南在扬州建维扬书院。

一般来讲,学派的构成,离不开开宗立派的“祖师”,一定还需要若干骨干弟子,他们都是“核心人物”。另外,学派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也必定涉及直接或间接的论学、交游活动。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王阳明及其弟子的社交关系网络,可以被构建、描述出来,以此作为背景去探究其论学、交游的内容,不仅有助于对某一弟子的个案研究,还能够另辟蹊径地说明阳明学派的传播与分化问题。

王阳明弟子有关良知学思想的论述内容庞杂,很难通过几个案例就能完全梳理清楚。然而,围绕若干在阳明学派社交关系网络中最为核心的人物去探究,庶乎可收纲举目张之效。良知学体系由若干概念、命题等构成,抓住其中被集中讨论者,比如良知概念、格物致知、本体功夫、悟等,亦可从多个角度管窥阳明心学的精深无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