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手共富的探索与实践:宁波对口支援与协作口述史
- 陈泼 盛钢
- 6590字
- 2023-08-09 17:46:24
东西部协作篇
白山黑水脱贫路
口述者:曹敏杰
采访人:陈泼 梅庆生 崔宗军 严佳
地点:宁波市体育局
时间:2021年9月17日
口述者简介:
曹敏杰,2018年4月—2021年5月,挂职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任县委常委、副县长。
汪清初体验
2018年4月25日,我来到了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开始为期3年的扶贫工作。
我原来在宁波市北仑区工作,担任北仑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党委书记和北仑区体艺中心主任。之前我多在北仑和宁波开发区工作,有多个岗位的工作经历。也许是组织上看到这一点,让我挂职汪清县委常委、副县长,兼任宁波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延边州工作队副领队、临时党支部委员,我的主要工作是协管宁波—延边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合作。
“为宁波代言”,是我远赴汪清时暗暗立下的誓言。汪清3年内不脱贫,不退出国家级贫困县行列,就决不收兵,这是工作组立下的目标。
去汪清前,我对那儿的地理、人文和贫困状况多少也做了些功课,但实地调研走访看到的贫穷状况,还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汪清冬天天亮得特别早,也黑得特别早,下午3点半基本上天就黑了,当然也特别冷。延边人一般不喝热水,大冬天也喝冷水,这个我就不适应。几年下来,我基本跑遍了汪清的角角落落,小热水瓶和军训时穿的胶鞋是我下乡时的“标配”。
汪清南北距离108公里,东西距离152公里,与东北亚贸易区邻近,面对三合、沙坨子等边境口岸。最近的地方,与朝鲜相距18公里,离俄罗斯40公里。产业以林业、畜牧业为主。县域面积9016平方公里,在吉林省排第二,快赶上整个宁波市了,共辖8镇1乡3个街道,总人口20余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近10万人,是多民族聚居的老、少、边、穷县。1993年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2003年被确定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定点帮扶县,2011年被列为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到2018年,汪清扶贫工作虽已开展多年,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其他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原因是汪清处于自然条件恶劣的偏远山区,交通非常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受文化和技术制约,劳动力水平不高。汪清整体发展缺乏产业支撑,缺乏强有力的市场主体的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存在较大困难。
怎么办?既然是扶贫攻坚,对于汪清,就必须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蹚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可持续发展的精准扶贫之路。
在小木耳上做大文章
扶贫工作,产业要先行。没有产业,就无法斩断贫穷的根。经过大量的实地调研,我们决定在汪清这块“黑土地”上,把这篇“黑”字文章做深做大做强,使之尽快脱贫。
2020年6月底的一天,我接到汪清县鸡冠乡党委书记的电话,邀请我参加鸡冠乡首届木耳节。说起与鸡冠乡的“木耳缘”,还要从2017年中央明确宁波结对帮扶延边讲起。汪清县是我国十大木耳主产县之一,素有“木耳之乡”之美誉,当地百姓种植木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道光年间。2017年宁波援建汪清的两个产业项目,都是黑木耳菌包厂项目,其中一个就在鸡冠乡鸡冠村。
2018年4月,我作为宁波的帮扶干部到汪清后,经常下乡镇村屯调研,逐步确立了持续帮扶汪清发展黑木耳扶贫产业的基本思路,鸡冠乡就是我们重点发展的乡镇之一。鸡冠乡原有黑木耳产业虽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但缺乏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管理模式,存在低、散、乱的问题,依然是传统的“小作坊”式生产方式。做菌包有个环节叫“蒸锅灭菌”,需要高温。乡亲们除了烧煤,还烧轮胎、橡胶,一到冬天,全村100多个菌锅,几乎家家户户冒黑烟,很少见到蓝天白云。小作坊生产效率也低,十几个人一天最多做3000袋,一年产值也就30万~40万元。我们一趟趟走访经营户,一遍遍推演成本与产出,鼓励大家应用新的菌包技术,实施车间化生产改造,“菌包厂的提质扩建+定植车间”项目建设和管理模式,逐渐被鸡冠乡群众认可,并在全县推广。
鸡冠乡是我们帮扶时间最早、参与项目程度最深的乡镇,北仑区援建资金实施了大北村菌包厂改造及汪清县第一个定植车间项目,建设了红鸡冠黑木耳农场,培养出了致富带头人林岩。几年来,北仑援建资金在鸡冠乡共投入2660多万元,实施黑木耳产业项目6个,逐步形成日产17万袋、年产2550万袋菌包的生产能力,建成标准化定植车间3个,全乡基本形成从菌种研发、菌包生产及定植到种植、分拣包装的完整产业链。按每袋菌包产出干木耳60克计,年产2550万袋菌包可产出优质干木耳1530吨,产值在9000万元以上;按每个菌包可得纯利1元计算,可增收2500万元以上,有效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
鸡冠乡发展黑木耳生产是我们帮扶汪清大力发展“黑”产业的一个缩影。2018年以来,我们以黑木耳产业为切入点,持续打造延边州特色支柱产业和带动汪清长远发展的富民产业。3年来,北仑累计对汪清县援建黑木耳产业项目28个,投入各类资金2.13亿元,推动建设菌包厂、定植车间、培养室、立体大棚、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标准化产业园示范基地等系列项目,为脱贫摘帽提供强劲动力。2020年,汪清全县黑木耳栽培量达6.5亿袋,产量3.5万吨,销售收入34亿元,全县黑木耳种植户达1.38万人,3万余人从事木耳采摘等相关产业,黑木耳生产规模、产量和质量均得到进一步提升。
我们还加大对重点乡镇的帮扶力度,天桥岭镇成功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示范乡镇、吉林省特色示范小镇,鸡冠乡荣获2020年度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吉冠”牌木耳获省优质黑木耳金奖。帮扶汪清黑木耳产业的做法与成效,列入国务院扶贫办“携手奔小康”行动典型案例,得到时任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的批示肯定。国务院扶贫办公众号刊发《东西部扶贫协作“小木耳”助增收》,央视《攻坚之星》第35期做了专题报道。
把牛请进大棚里
我们帮扶汪清发展产业的第二个措施就是在“黄”字上做文章。
汪清清冽的山泉水既浇灌了木耳,也养活了延边黄牛。汪清耕地少、山地多,上山放牛曾是许多农户的收入来源。2016年,汪清县70.6%的县域面积被划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全县开始对东北虎豹野生种群及自然生态系统实行最严格的保护,禁止农民上山放牧。为了解决黄牛养殖户收入减少的问题,我们协助汪清县委县政府利用扶贫政策,引进大型企业,把牛“请”进了现代化养殖基地。我们在汪清镇柳树河村的一片群山环绕的河谷平地,援建了占地156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牛棚,这个天然肉牛养殖扶贫基地总投资6.4亿元,其中宁波提供援建资金5000万元,于2020年“五一”建成投入养殖。该项目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单体黄牛养殖基地,日存栏肉牛1.6万头,年出栏3.11万头,产值7.1亿元,有效破解了动植物保护工程下的“禁牧”难题,推进了肉牛屠宰、饲料加工、豆粕利用等关联项目,实现了肉牛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自2020年始,该企业每年按照政府实际投资金额6%的标准上缴扶贫收益,可使全县1万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
援建产业园区
我们帮扶汪清发展产业的第三个措施就是援建产业园区,孵化、壮大更多的当地企业。宁波北仑建区30多年,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建设、发展产业园区经济的“北仑经验”。汪清县农特产品和中医药资源丰富,但区位优势不突出,物流运输不发达,每年有长达半年的霜冻期,外来投资者购地建厂投资周期长、见效慢。本地具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面临二次投资的资本压力,技术、人才和产品流失严重。有鉴于此,设立孵化园并完善相应配套政策,成为汪清工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2020年11月19日,总投资2.36亿元(其中北仑出资1亿元)的宁波北仑·吉林汪清健康科技孵化园开园,从平台公司设立到一期园区开园,仅历时1年,其中工程施工仅用6个多月,是吉浙两省、延甬两地对口帮扶协作第一个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工业产业园区。同时,北仑汪清合作科创园在北仑挂牌运作,两地产业合作不断深化。
资金要用在“刀刃”上
在帮扶的3年多时间里,我共经手了44个项目,占全州援建项目的1/4,涉及宁波援建资金超2亿元。我始终不敢有丝毫懈怠和马虎,确保这些宝贵的项目资金用在“刀刃”上。我们在吉林省率先出台《汪清县产业扶贫项目收益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提升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项目绩效、落实项目带贫机制、促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减贫脱贫的指导意见》,对援建产业项目收益资金的分配使用进行规范管理,精准设定收益收取标准、收益分配方向和资金监管程序,有效杜绝产业收益资金分配“撒胡椒面”“大水漫灌”现象的发生。通过出台减贫脱贫政策、设立就业专岗、引导建立就业扶贫车间等途径,帮助贫困户实现就地就近就业,使每年上缴的1000多万元产业收益资金用在实处,使扶贫更加精准长效。
我始终认为,产业项目投资,每年要有稳定的收益资金用于分配,贫困户才能最终受益。因此,选择有较好经营效益、能持续运营的项目就很重要。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扶真贫、真扶贫,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绝不搞花拳绣腿,绝不摆花架子。3年多来,否决项目和建设项目大致各占一半。但是,看准了,该花的钱一定要花,我们投入汪清的帮扶资金,八成以上用于黑木耳种植、黄牛养殖等优势产业项目。
着眼民生,精准扶贫
除了产业扶贫外,我觉得最为关键的就是精准扶贫。我们的扶贫工作队着眼群众切身利益,从劳务协作、消费扶贫、社会帮扶三方面着手,使群众在共建共享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劳务协作。3年来,我们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23个班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1278人。2019年6月17日,北仑区出台《深化北仑与延边汪清图们产业合作、劳务协作和订单式消费扶贫工作实施办法》,鼓励区内用人单位积极设置“就业扶贫爱心岗位”,吸纳对口扶贫地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来北仑就业。共挖掘20多家北仑知名企业,提供爱心就业岗位1870余个,累计开办贫困劳动力专场招聘会10次,支持鼓励有条件的6个援建产业项目设立就业扶贫车间,吸纳就业24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6人;通过设立公益性岗位,帮助2028名贫困户上岗就业。
二是消费扶贫。我们先后在《人民政协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央视等中央媒体刊发文章及播出视频10余条,对汪清进行宣传报道,“中国木耳数东北,东北木耳数汪清”,扩大汪清木耳的知名度、影响力。从传统批发商代销向网上销售、直播带货转型,认定扶贫产品172款,扶持17家企业进入延边州扶贫产品及供应商目录,直接带动贫困户3088人。我自己也参与了宁波融媒体甬派优选“云”带货大型公益直播·延边专场活动,为汪清产品“代言”,邀请阿里巴巴特派员搭建网上平台,帮助汪清县在网上推销产品。
三是社会帮扶。3年来,我们主动谋划、积极宣传,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构建了从政府到社会、从企业到民间,多层次、立体化的结对帮扶网络,捐赠资金、物资逐年攀高。深入推进北仑乡镇、学校、医院、企业、村、社会组织与汪清贫困村结对帮扶。汪清县鸡冠乡结对北仑区郭巨街道,两地交往密切,互学互帮。郭巨街道从2018年到2020年无偿帮扶鸡冠乡75万元,用于鸡冠乡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庭院“四小经济”,使用帮扶资金购置垃圾清运“小绿车”,推动贫困户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新华社曾以《“小绿车”带来脱贫思维大转变》为题予以报道,这一经验做法也在全县各乡镇推广。
我们捐赠的路灯、洒水车、垃圾车、垃圾桶,援建的浴室、健身广场、门球场、农贸市场,帮扶的蜜蜂养殖、药材种植、庭院“四小经济”等设施设备和项目遍布汪清全县各乡镇村屯。社会组织“红领之家”的“‘红星乡邻’新时代走关东”项目获评全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胡朝霞爱心团队帮助汪清贫困学生到宁波免费医治幼时骨折手臂;浙江交通系统企业捐资400万元助力修建的汪清县红色旅游公路“浙江路”顺利通车;宁波对延边社会帮扶的“最大手笔”——浙江逸盛石化有限公司捐赠1000万元在汪清县建设农特产品冷藏库投产。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我们共协调募集社会帮扶资金和医疗设备、录播教室及群众急需的民生物资累计3996万元。
扶贫先要扶智
贫困地区要可持续发展,最终还得靠自己。为此,我们针对汪清教育和医疗领域人才长期不足带来的发展困扰,优先推进扶智工作。
汪清有20万余人,人口较少,但看病却是老大难问题,“小病忍一忍,大病去延吉”成了常态。当地医院资金短缺,医疗设备老化严重。2019年,我与北仑区慈善总会会长蒋素春一起联系了北仑区梅山保税港区的康达集团。企业当时投产不久,正在开拓市场,经营压力较大,且医疗设备单价昂贵。在我们说明来意后,企业负责人也是面露难色。我多次登门拜访和电话联系,向企业坦陈汪清医疗现状,最终打动了康达集团的郭总。在没有企业高层现场考察,没有签订捐赠协议的情况下,企业先行把价值500多万元的医疗设备运抵汪清,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医疗条件。
我们还积极协调北仑、汪清两地卫健系统建立对口帮扶关系。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宁波先后选派59名专家到汪清,言传身教帮助开展新项目,交流新技术,完成了显微镜下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等74个汪清县医疗领域的首例新技术应用,使帮扶医院的年轻医生得到快速成长。我们还协调实施了延边州全州首个医疗帮扶“通畅行动”,帮助全县93名贫困户实现零费用就医,减免就医费用9万余元,该做法与成效入选2020年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携手奔小康典型案例。在《延边晨报》和“汪清新闻在线”开设“宁波医生聊健康”专栏,刊出医疗保健科普文章25篇,并结集成册分发到基层。我们还协调挂牌运行泌尿外科中心和消化内镜中心,推进甬延两地搭建远程会诊系统,送医下乡义诊25次,服务群众1880余人次。据汪清县卫生健康局测算,自开展医疗帮扶以来,汪清县住院转院率下降了10%。
3年来,我经手的项目和资金很多,已记不清具体的数据,但我始终记得一笔12.85万元的设备采购费用。2018年的一天,我到复兴镇中心小学进行调研。对比北仑基础教育的软硬件设施,眼前这所小学的情景,让我辗转难眠:学校地理位置偏远,老师不愿来,来了留不住,学校已多年没有开设美术课、音乐课了。老师请不来,可以远程学,但设备的钱从哪里来?为此,我硬是“挤”出了一笔钱,这笔钱来自北仑区春晓商会的捐款,少则1000元,多则2万元,共计12.85万元。于是,汪清县有了第一个录播教室。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累计捐助汪清录播教室4个,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即时共享,带动并实现全县乡村学校录播教室全覆盖。
在汪清县的广大乡村,不少年轻父母外出打工,小孩跟着老人留守,孩子成长期的困惑、烦恼无人倾诉无处排解。我专门邀请了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的心理课老师施海静,为汪清的老师和学生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公开课和讲座。我联系了北仑大港工业城的怡人玩具有限公司,为汪清捐助了价值68万元的木质智能玩具,这也是2018年延边第一批东西部协作的社会捐赠物资。我还先后协调选派26名宁波优秀教师到汪清支教,涵盖学前、小学、初中、高中、职高等各个阶段,协调组织名师团公开课16次,培训1695余人次,特别是两地职业高中持续深化合作,共有43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赴北仑职高和宁波职校免费就读。3年来,共协调选派115名人才帮扶支援汪清,组织支教、支医团队开展培训讲座64场次,受训人员4583人次,助力汪清教育、医疗水平不断提升。
足球和冰上项目是延边体育的特色。2019年,经我牵线并落实经费,汪清业余体校的足球小将们前往宁波北仑参加全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我还牵线组织汪清的企业学习考察宁波先进的体育产业培育模式和赛事举办经验。在宁波的体育产业博览会上,就特意为汪清留设了摊位,一是让他们学习,二是展示自我,向更大的市场推荐汪清的体育产业。如今的汪清县,全民健身之花开遍山野,广场舞、门球等项目也成为老百姓的健身首选。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4月11日,汪清县正式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同年6月15日,“北仑路”在汪清落成,这是宁波与延边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以来第一条以区县命名的道路,这是汪清人民对东西部帮扶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工作的鼓舞。
作为帮扶工作组组长,我积极策划宣传结对帮扶的产业模式、人物典型和协作经验,鼓舞干部人才士气,累计在《人民政协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经济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发文30篇,在《浙江日报》等省市级媒体发文37篇,在县区级媒体发文近百篇。鼓励挂职人才与当地文艺骨干共同创作了歌颂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歌曲《同心同行》,由两地爱心人士共同拍摄的MV获多方好评,央视频、人民视频、“学习强国”浙江学习平台、浙江新闻客户端等先后转发宣传。
2019年6月,我被宁波市委授予全市“六争攻坚”好干部荣誉称号;2020年11月,被吉林省委省政府授予年度脱贫攻坚特别贡献奖。2021年2月25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并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这份荣誉,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更是属于宁波驻汪清整个工作队的,属于宁波人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