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图表制作步骤

打开本书配套文件中“\第1章 图表制作之器\1.1-认识工具”源文件。

通过前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图表的基础知识,关于“柱形图”“饼图”“折线图”这些基础图表是如何制作的呢?图表语言又是如何实现的呢?其实,通过数据图表进行可视化呈现最关键的一项技能就是拆解优秀的图表,透过现象看到数据背后的逻辑和本质,进行数据分析,促进业务增长。

当我们看到一张好看的图表作品时,如何通过拆解图表了解它的结构,最终轻松做出一样的图表效果呢?通过一个小工具,就可以让你一秒读懂图表结构,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地介绍。

在“拆解图表结构”工作表中,选中工作表中已经制作完成的图表,并选择“图表设计”选项卡,单击“更改图表类型”按钮。在弹出的“更改图表类型”对话框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所选的图表类型为“条形图”,在这里可以对图表类型进行修改。不仅如此,对于复杂的组合图表,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图表的组成结构,如图1-4所示。

虽然已经掌握了图表的一些制作技巧,但是在日常工作中许多读者还是经常会面对这样的困扰:在实战操作过程中总是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究竟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这是因为制作图表前没有思考如何展示数据之间的关系,如何根据数据关系确认图表汇报展示的主题。图表的本质是为数据的观点服务,不是只为作图而制作图表。所以作图前要先按照图1-5所示的“了解图表:通过数据关系确认展示主题”厘清数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然后根据图1-6所示的“图表类型选择指南”找到表达对应逻辑关系的图表,最后进行图表的基础创建。

图1-4

图1-5

图1-6

在“图表类型选择指南”中按照比较、分布、构成、联系四大数据关系,将图表大致分为20种。在实际工作中不需要将这20种图表全部掌握,只需要掌握柱形图、折线图、饼图、条形图、面积图、环形图等几类常见的图表就可以满足日常工作的基本需求。在后面章节中笔者会针对这些图表的逻辑关系、应用场景及制作方法逐一进行介绍。

例如,图1-7所示的“直播数据大屏可视化看板”就是利用折线图、柱形图、饼图、环形图几类常见的基础图表组合而成的。对于看板中几个看似比较复杂的图表,实际上,它们的构成仍然是常见的基础图表,笔者会在后面分别对这几类图表进行详细介绍。

图1-7

无论是复杂的图表还是简单的图表,其实都离不开一个核心:你究竟想要展示什么?确定要展示的主题后,通过选择表达相应逻辑的图表类型进行创建,就可以制作出具有说服力的图表,让图表为我们说话。

除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之外,看起来好看的看板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接下来将看板的制作思路分为4步进行介绍。

(1)抓数据:制作作图用的数据源表。可以利用函数或透视表等工具将作图用的数据源表整理出来。

(2)造图表: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并插入图表。根据“图表类型选择指南”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进行创建。

(3)塑质感:元素设置与配色美化。设置图表元素并为图表配色,塑造图表的质感。

(4)注灵魂:补充图表信息,突出观点。最后一步是为图表注入灵魂,展现结构化思考,输出结论。

总结图表的制作步骤如下。

(1)拆图表:根据图表样式拆分图表结构,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2)抓数据:根据已收集的数据,整理出作图用的数据源表。

(3)造图表:根据拆解的图表类型插入合适的图表。

(4)塑质感:在初步完成的图表基础上进行图表类型的修改,图表元素的设置,以及数据系列的调整(详见第3章)。

(5)塑美感:图表颜色与风格的基础美化。可以通过设置主题颜色快速美化,也可以利用取色器工具进行美术风格的设计、ICON填充或文字风格的设计等(详见3.2节、3.3节)。

(6)注灵魂:补充图表信息,突出观点,使图表直观可见。

将数据图表可视化的初衷不单是为了美,更重要的是让数据更快、更好地呈现出观点和结论,从而促进业务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