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东坡
  • 子金山
  • 1986字
  • 2023-08-02 17:17:29

夜来幽梦忽还乡

有关苏东坡新婚后的幸福生活,正史记录空白,宋代文人笔记则记载了东坡婚前的许多传说,有些甚至是风流韵事。这也难怪,炒作名人的绯闻,其历史看来可追溯到中国的宋代。

大师林语堂竟然考证出东坡少年时曾暗恋自己的堂妹,并且对这个初恋情人毕生念念不忘。

老孙曾专门琢磨过林大师用作证据的那两首所谓“情诗”,却没能感悟出苏子这段情缘。

这两首诗,一首是写给好友刁景纯的,另一首是写给杭州太守陈襄的。苏东坡怎么会把自己的“邪念”显摆给朋友?至于东坡晚年闻堂妹去世的消息而“心如刀割”,以及身染重病还到堂妹坟前向堂妹及其丈夫致祭的行为,也只能证明东坡极重亲情。

东坡成年后在男女情事方面的绯闻不少,诸多宋代及后世人们的笔记给现代人提供了海量的书证。东坡经常在作品中旁证自己有携妓玩酒的爱好,正史记载东坡在陆续娶了三位妻子的过程中收了数名侍妾,事实上东坡的第三个妻子王朝云一直是侍妾身份,后来也只是代理妻子的角色,管理家事。

人生在什么时代是不能由自己决定的,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宋代士子大夫的生活作风及觉悟,哪能比得上今天?要是宋代才子都如王安石、司马光等坚决执行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历史上的秩闻传说岂不缺少了些逸趣,多了些古板与遗憾?

外面彩旗飘飘,家中红旗不倒,是当时的风气。

但苏子对首任妻子王弗的痴情可谓感天动地!

王弗在嫁给苏东坡十一年后撒手人寰,而立之年的苏东坡几乎肝肠寸断,以至十年后仍不能忘情,常于梦中悲痛,一曲《江城子》道尽恋念之苦,相思之痛,成千古绝唱,催后人眼涩鼻酸,泪从心出!

此词作于东坡就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之时,他虽因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而远离朝阙,但仕途尚未遭受重大坎坷,一州太守之尊,虽未必适意,但心情绝对好于日后被贬黄州之时。

提笔挥毫的东坡当然是在以真情怀念十六岁时的新婚妻子,追忆与之卿卿我我的十一载欢乐时光,描绘了十年中人鬼殊途的悲痛!能于梦醒时分,洒墨香对话亡妻,且道尽婉柔,痴情如涌,应是王弗深刻在东坡心头的倩影所致。

苏东坡在这首词中没有流露出一丝花间派的绮怨文风,真率的情感灌满字里行间。

自首句“十年生死两茫茫”的一声长叹,至末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的无限苍凉,我们看到的是生死相隔的深情伴侣在对话,在倾诉思念,虽然“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却注释了“此时无声胜有声”之真谛!

东坡用十年后的“夜记梦”,诉说了夫妻之情深,他没有在词中直接描述王弗蕙质兰心,明事通理,却使我们看到了王弗当年“小轩窗,正梳妆”的妩媚,那一瞬间,我们理解了东坡“不思量,自难忘”的缘由。

其时东坡已经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闰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风韵,或许这桩婚姻正是由东坡对爱妻王弗的眷恋促成。

不惑之年的东坡仍困惑于情中,哪怕“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是东坡在娓娓细语,向亡妻倾诉自己十年的艰辛。这时,谁能感觉到东坡的爱妻已经辞世十年?

如梦如幻、似真非真之中,我们触摸到了东坡用文字铸就的深情,那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们情为何物。情,就是四十岁时两鬓斑白的东坡的吟唱;情,就是他内心深处的歌!

一瞬间,我们看到了一轮冷月当空,看到了“千里孤坟”的幽怨倾诉,岂止于“无处话凄凉”?这“年年肠断处”留下了词人的孤影,我们的魂魄!

东坡曾在《亡妻王氏墓志铭》中记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这时的东坡是在以心托于梦境,于梦中携妻重游少年时的故乡,那里有爱,那里有梦,那里有情,那里有诗!

无怪乎东坡告诉爱妻“夜来幽梦忽还乡”,东坡期待爱妻能够与他随行,去重温如梦如诗的情爱,去收拾溢流在故乡的感动,去体验魂牵梦萦的“相顾无言”,去品嘬“唯有泪千行”咸涩的甜蜜!

阅读之间,黯然魂销;吟唱之时,亡灵重生;感动之中,词人活现;盈眶之际,穿越时空!

我们仿佛瞬间被词人带到了大宋,与苏子、佳人同行。啊!那种久觅的人间真诚啊!多少人从这里收获了感慨?我瞬间理解了:生命有独特的永恒!

这一曲绝唱实际开始于东坡十九岁那年,东坡豪放吟唱了十一年的幸福,这是绝唱的全部,又以词人的细腻概括出内心的感受,里面再掺兑上十年的凄苦,最后把思念挂在了明月下荒岗上的短松枝头。

由这首词可以推断,苏东坡与王弗的婚后生活是惬意的,不过,这种惬意东坡只享受了两年。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老爸苏洵在次子苏辙成婚后决定,让儿子们继续老爸未竟的科考大业,别说结婚两载的苏轼,就是新婚的苏辙,也要随老爸一起出发,目的地是京师汴梁,初步任务是参加礼部的殿试选拔考试。

这是一条艰难的求官之路,此路的尽头挂着诱人的乌纱帽。

事实上,老爸苏洵没有放弃对加入国家公务员队伍的追求。不过,苏洵没打算与儿子们步入同一考场,而是准备走捷径去摘那顶朝思暮想了二十年的乌纱帽。

有句名言说:“朝里有人好做官!”宋代也是如此,并且与今天完全不同,那时跑官是公开化、合法化的,跑来的官也是真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