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所在

当代发达国家中的社交焦虑水平如此之高,说明形势十分严峻。友谊和良好的社交对于保持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但人们总是退缩,避免与他人碰面互动。

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不仅可以改善深受社交焦虑困扰的人的生活质量,即便是那些较为健康的人也能从中获益。幸运的是,问题的根源以及解决方法都越来越明晰。多项研究表明,在贫富收入差距更大的社会中,社区公共生活的影响力更弱,而收入差距较小的社会则更团结。生活在更平等社会里的人更容易参与地方团体、志愿组织和公民社团。[37]人们更容易与他人相处,更愿意信赖、帮助彼此,暴力事件发生的概率(用凶杀率衡量)也总是更低。[38-40]在相对更平等的社会里,人们更容易与他人相处。

早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前,人们就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共识,认为不平等会引发纷争并对社会造成巨大破坏。[41]现在我们收集了足够的数据,能够对不同国家存在的不平等——以富人和穷人的收入差距为测算基础——进行对比,结果很明显,上述依据直觉形成的观点绝对正确,甚至比我们预想的还要精准。这已经不是某些人私底下做出的一种揣测,而是——数百项研究结果均可证明——一个客观上可被证实的事实。[2][3]下一章中的图2.7会表明,各个国家收入不平等的情况与人们在地方团体和组织中的参与程度存在联系。在《公平之怒》一书中,我们也呈现了不平等与信任度之间类似的关联。

我们认为,在相对更平等的社会里,人们的公共生活参与度更高,对此最可信的解释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面对他人会更加放松。这是因为较小的个体差异、相对更平等的关系会让人们更容易与别人打交道,毕竟大部分人还是倾向于挑选与自己条件相当的人作朋友。尽管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两者间的因果关系并没有这么简单:人不仅仅是在与高自己一等的人接触时才会受到社交焦虑的影响,即便是与和自己条件差不多的人接触,也会担心是否能给对方留下一个足够好的印象。

其中暗含的逻辑(同时也是有最多证据支持的解释)是,一个社会的等级体系越严密,就越是会根据人们固有的个人价值来进行等级划分,人们也就会对自己的个人价值产生更强烈的不安全感。事实确实如此,我们在第6章和图6.7中还会看到,在更加不平等的国家中,社会流动性也更小。尽管个体的能力存在差异,但在这样的国家里,人们还是更倾向于通过一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来判断他的个人价值到底是高人一等还是低人一等。如此一来,社会评价威胁就不可避免地增强了,人们对于社会地位的焦虑也加重了。社交环境中的攀比现象更令人忧心忡忡,对个人价值的不安全感也逐渐增加。

不安全感和社交中的攀比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与社会地位有关的议题,还涉及任何可以被判定为积极或消极的个人特征。在社会阶层划分和个人价值评判中,从长相气质、聪明程度,再到平时的娱乐活动、肤色、审美趣味和消费能力,这些都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意义。如果说社会中的各种比较源于动物群体中存在的力量方面的对比,那么可以说,人类社会中的这种比较变得更加多元化,没有那么单一了。

接下来,我们将会提供简短、细致的解释,说明人们对自我价值的判断,以及对自己是高人一等还是低人一等的判断,会被他们所在的社会发生的各种不同的结构性变化所影响。这些问题至关重要,不只是涉及那些承受不同程度的社交焦虑的人,而是牵涉我们所有人,正如本章开篇查尔斯·库利明确指出的那样,我们都会受到他人看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