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佛图夜雨
- 宁同学,我对你心动了
- 陌言葛蓝朵
- 1004字
- 2024-11-12 23:19:54
而该寺庙更有一样奇特之处,就是不仅居于寺中可常听夜雨,而且寺内有一块壁间青石,无论天干到如何程度,青石都是津津生润,犹如夜间被雨水淋过一般。
故此寺得名“夜雨寺”。
百姓视此青石为圣物,常年香客不断,每逢干旱之年,来此求雨者更是络绎不绝。
此一奇特现象有史可考,记于王尔鉴主编的《巴县志》中。
王尔鉴是清雍正八年进士,初时,官居山东济宁州知州。
乾隆十六年,不知何事被贬至重庆(当时称为巴县)担任知县,在任期间,他不仅主持编撰了第一部《巴县志》,还对古巴渝最具代表性的风景名胜进行了评定,从此《古巴渝十二景》成为文人雅客必访之地,类似于今天的网红打卡地。
到清同治年间,“佛图夜雨”更位居《巴渝十二景》之首。
其实,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原因,巴渝之地夜间下雨白天晴较为普遍,并非一山一地专属,故而“巴山夜雨”的概念已经泛化。
沿着半山腰的悬崖行走,时而浓荫蔽日,时而视野开阔,悬崖险峻,时而出现洞穴,岩石湿润,洞穴内聚水,这更符合叶雨诗笔下的场景。
沿途有数个路口,山下有轻轨穿梭而过。
据说春天梅花盛开时,这些轻轨列车仿佛穿行在一片花海中,形成了一列开往春天的风景列车。
然而,夜晚的景象也独具一格。
万家灯火,璀璨夺目,轻轨呼啸而过,一片祥和。
第三个景点,浮雕从纤夫石开始,纤夫石上通常都刻有纤夫的痕迹。
曾经有一群人在激流险滩中与自然抗争,这是纤夫的时代。
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的航运中心,在没有机械船的时代,货船只能借助纤夫的帮助才能逆流而上。
直至90年代初,还能看到他们穿着草鞋,弯着腰,在肩上或腰上绑上一根粗麻绳,费力地拉着货船逆流而上。
川江岩石上的脚印痕迹,就是他们与险滩恶水抗争的历史见证。
这些痕迹让他们不禁想起了三峡博物馆一楼的展区,那里展示着从三峡地区开凿出来的纤夫石,场面震撼人心。
眼前的浮雕位于佛图关的悬崖上,紧邻步道。
浮雕以渝中半岛母城文化为主题,展现了佛图关地势险峻,怪石嶙峋,两江水势汹涌的景象,同时也展现了民国时期渝中半岛的人文与生活。
在渝中半岛的悬崖峭壁上,吊脚楼成群重生,屋宇相连,独特的台阶与黄杨树穿插在吊脚楼的巷道里,时远时近。
一些挑夫爬坡沿街卖货为生,一些渔船停泊在岸边,晚上煮火锅,还有马帮拉着货物从佛图关出来谋生。
这些景象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老山城居民浓厚的烟火气息和淳朴的民风。
打开相机闪光灯拍下的纤夫群雕,仿佛活了过来,正喊着激昂又低沉的号子。
他们大约又走了20分钟,就上到了一座镂空钢材铺贴的铁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