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刹那即永恒
- 宁同学,我对你心动了
- 陌言葛蓝朵
- 1008字
- 2024-11-12 16:39:43
随着时间的推移,火柴技术逐渐传入国内。
在晚清时期,当火柴首次进入我国时,国人对其便捷的取火功能感到惊奇,因此称之为“洋火”,意指这种物品来自外国。
由于它能够自行产生火源,人们还赋予了它另一个别称——“自来火”。
自近代起,ZG火柴工业长期依赖于国外进口,国内尚未形成自主的火柴生产能力。
直至甲午战争结束后,随着重庆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外国商人获得了在该地区设立工厂的权利。
这一变化促使一些外国投资者在重庆投资兴建火柴制造厂,从而推动了当地火柴工业的起步和发展。
辛亥革命后,国内政局逐渐趋于稳定,政/府开始实施一系列扶持民族工业的政策,这为重庆火柴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这一时期,江北县的燮xie和、集义、福星等火柴厂,以及合川县的合裕火柴厂相继成立,标志着重庆火柴业的壮大。
然而,由于国内军阀混战的不稳定局势,这些火柴厂的运营也遭遇了频繁的中断和重启。
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沿海城市相继沦陷,ZG的大后方工业发展变得至关重要。
重庆因其特殊的政治地位,成为了战时的临时首都,吸引了大量火柴商将工厂迁移到此,以维持生产。
尽管受到日本空军大轰炸的严重影响,重庆的火柴工业仍然在艰难中前行。
到了1942年,国民政府财政部为了加强对火柴行业的管理,设立了火柴专卖公司,并将总公司设在了重庆。
火柴大王刘鸿生被任命为该专卖公司的总经理,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政府对火柴行业的重视,也标志着中国火柴工业在国家层面上开始走向集中化和规范化管理。
《辞海》里面对火花的定义简洁明了,将其界定为“火柴盒上的贴画”。
然而,火花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李树松对这一定义进行了扩展和深化,他认为火花不仅仅局限于火柴盒上的贴画,而是涵盖了更广泛的内容。
李树松提出,火花应当被理解为包括60年代以前的火柴商标以及之后的火柴装饰画、宣传画,还包括了生产厂家的标志,这一总称更全面地概括了火花的范畴。
火花的分类多样,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纯商标火花、纪念火花、特种火花、系列火花等不同类型。
每一种火花都承载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它们不仅展示了火柴品牌的身份标识,也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趋势。
火花作为载体,其表现的题材极为广泛,从政治事件到经济变迁,从文化艺术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一不包。
因此,对火花的研究不应仅限于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更应深入挖掘其所反映的社会价值。
火花作为历史的缩影,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过去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