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历代书画7
- 宁同学,我对你心动了
- 陌言葛蓝朵
- 1013字
- 2024-10-02 14:55:43
到了宋代中晚期,随着书籍制作技术的进步和对书籍使用习惯的改变,蝴蝶装制逐渐成为主流。
蝴蝶装制是对前三种形制的继承和创新,它将单页纸张对折,然后将折痕处粘贴在一起,形成册页,阅读时可以像翻蝴蝶翅膀一样翻阅,因此得名。
这种装帧方式较之前的卷轴制和经折制更为方便,也更利于书籍的保存。
大约在宋代中晚期,蝴蝶装制的基础上又产生了包背装制。
包背装制是一种将蝴蝶装的册页背面用一张完整的纸或绢布包裹起来,形成硬封面的装帧方式。
这种装帧方式不仅使书籍更加坚固耐用,而且外观更为美观,翻阅也更为方便。
在明代初期至正德年间,刻书风格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元代的遗风,其特点主要表现为“黑口、赵字、继元”。
所谓“黑口”,指的是书籍版心的上下边沿使用黑色线条作为装饰,而“赵字”则指的是使用赵孟頫字体风格,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其字体风格在明代初期的刻书中被广泛采用。
至于“继元”,则意味着在版式设计和印刷技术上延续了元代的一些特点。
到了明嘉靖至万历年间,由于文学复古运动的兴起,刻书风格发生了显著变化,全面仿效宋代的风格。
这一时期的刻书,除了由司礼监刻制的版本仍遵循旧式,变化不大外,其他刻本普遍采用了“白口、方字、仿宋”的版式特点。
所谓“白口”,是指书籍版心的上下边沿不使用黑色线条装饰,而是留白;“方字”指的是字体方正,与宋代的字体风格相似;“仿宋”则是指在版式设计上模仿宋代的风格,追求宋版书的精美和雅致。
明天启至崇祯时期,刻书风气经历了一次显著的转变。
在这一时期,字形由先前的方正变为更加修长,字画的横笔轻细而竖笔粗重,整体风格显得更为严谨和庄重,但同时也略显死板。
这种字形的变化,反映了刻书风格的时代特征,以及对字体美观和版面布局的重新考量。
此外,讳字的使用在明代后期变得更加严格。
讳字,即避讳字,是指在刻书过程中,对于皇帝或尊长的名字中的某些字,采取省略、替换或改变笔画等方法进行避讳。
由于明代后期对讳字的重视程度增加,刻本中讳字的使用成为鉴定版本的重要依据之一。
而明清时期的刻书工艺是古代印刷技术的高峰,其精细程度和艺术价值至今仍受到赞誉。
在这一时期,刻书主要采用梨木或枣木作为雕刻材料,这两种木材质地坚硬且纹理细腻,非常适合用于精细的雕刻工作。
首先,根据书籍的大小和尺寸,将木料锯成适合的板片,并进行打磨,使之平滑,以备雕刻。
书稿通常写在薄而透明的纸上,以便于后续的工序。
刻工将原稿贴在准备好的木板上,确保稿纸正面与木板紧密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