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历代钱币5
- 宁同学,我对你心动了
- 陌言葛蓝朵
- 1012字
- 2024-09-24 17:04:18
这一时期,货币的发行主体极为多元,包括国家银行、地方银行、商业银行、外国银行,以及军阀和人民政权等。
由于中央政府权威的缺失和地方割据的现实,货币发行极为混乱,导致了货币价值的不稳定和经济秩序的混乱。
1935年,国民政府实施了“法币”改革,试图统一货币制度,以法币取代银元作为法定货币,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货币制度的规范化。
然而,由于战争和财政赤字的压力,国民政府采取了掠夺性的货币政策,大量发行纸币,导致了恶性通货膨胀,严重削弱了法币的购买力,损害了民众的生活水平。
在1931年至1945年期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沦陷区扶持了多个傀儡政权,并通过这些政权开设了八家银行,发行了超过150种纸币。
这些银行包括满洲中央银行、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北平)、中央储备银行(南京)等,它们发行的纸币,如满洲中央银行的“中银券”、中国联合准备银行的“联银券”、中央储备银行的“中储券”,在沦陷区内流通使用。
这些纸币不仅是货币流通的工具,更具有明显的殖民地色彩。
它们被日本侵略势力用作实行金融垄断的手段,通过控制货币发行和流通,破坏中国的抗战经济,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
日本侵略者利用这些傀儡政权银行的纸币,对占领区的经济进行严格控制,削弱了中国民众的经济自主权,加剧了沦陷区的经济困境,对中国的抗战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1948年,国民政府为了应对严重的通货膨胀,推出了金元券作为新的法定货币。
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经济基础和财政纪律,金元券同样遭遇了快速贬值,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失去了信用,几乎沦为废纸。
与此同时,人民政权在革命根据地发行了自己的货币,这些货币虽然在初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和挑战,但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人民政权货币逐渐稳定,成为了一种新的经济秩序的象征。
在艰难的环境中,这些货币犹如星星之火,不仅为人民政权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支持,也闪耀着希望之光,预示着新中国的曙光。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党的领导下,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政府银行、信用合作社等机构开始发行自己的货币。
这些货币的发行,从最初的萌芽状态,经历了初步的发展壮大,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货币的完成形态——人民币的诞生。
这一过程大致与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要历史时期相伴随。
在北伐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开始尝试发行自己的货币,以支持革命战争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随着红色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货币发行逐渐增多,开始形成较为系统的货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