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传说故事

据传,从三国到民国时期,最高行政管理者“每月来磁办公一天”的惯例一直传承下来。

第三个是建文帝的隐居趣闻。

朱允炆,明朝建文帝,于建新元年(1398年)继承皇位,年号建文。

然而,在明建文四年(1402年),他被其四叔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明成祖)打败,流落民间,下落不明。

关于建文帝的下落,历史上有许多传说,其中一种说法是建文帝曾经多次来到磁器口,并在宝轮寺隐居。

宝轮寺因此又被称为龙隐寺,而磁器口也有了龙隐镇的别称。

据传说,磁器口正街的深水井原本是一口废弃的枯井。

建文帝在逃亡途中,饥渴难耐,为了躲避追捕,慌乱中跌入了这口枯井。

然而,奇迹般地,井底突然涌出清泉,建文帝饮后顿感饥渴全消。

后来,他被一位农妇救起,躲过一劫。

建文帝被磁器口百姓的善良所感动,决定在白崖寺(即今宝轮寺,过去又叫龙隐禅院)出家为僧。

农妇发现枯井涌出清泉后,认为此事非同寻常,便买下此地皮修建房屋。

自那以后,磁器口的许多枯井都涌出了甘甜的清泉,因此老百姓又称这口井为“生水井”。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知道这口井的神奇之处与建文帝有关,于是又将其称为“僧水井”。

经过多年的误传和井水的不断挖掘,最终形成了“深水井”的称呼。

这一传说不仅为磁器口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也反映了当地百姓对建文帝的敬仰和怀念。

第四个是藏宝九石缸。

每年9月到第二年4月,嘉陵江水位下降,磁器口码头至高家花园一带的河滩逐渐露出水面,形成一个约1平方千米的大渍坝。

这个由鹅卵石与河沙堆积而成的坝子,成为了当地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孩子们在这里放风筝,大人们则摆上坝坝茶,享受悠闲时光,或是骑马、练车,享受户外活动的乐趣。

这个坝子在当地被称为“九石缸”,传说中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藏宝的地方。

据传,江中有九道石梁横卧江心,形状如同石缸,内藏有张献忠留下的金银财宝。

九口石缸由一个石鼓控制,石鼓埋在河滩之中,据说找到石鼓并打开石缸,就能用里面的财宝买下整个重庆城。

民谣中唱道:“石缸对石鼓,金银万万数。谁人解得开,买下重庆府。”

这反映了人们对宝藏传说的向往和想象。

张献忠,号称“八大王”,在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攻下重庆城时,曾查获大量府库银两。

由于无法全部运走,他将部分金银珠宝埋藏在九石缸中,并用石鼓来控制。

但随着张献忠的失败和被杀,石鼓的埋藏位置和使用方法失传,宝藏也就一直埋藏在九石缸中。

自张献忠死后,数百年来,无数寻宝人来到这片河滩,希望找到传说中的宝藏。

尽管有人在此小有收获,发现了古钱币和散碎银子,但真正的宝藏却始终未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