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磁器口

从轮渡上远眺,可以看见两岸的建筑、交通、桥梁交错,装着数不尽的人潮汹涌,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城市画卷。

重庆的江上,曾经没有桥,两江四岸的生活出行、商贸往来,都依靠“过河船”来沟通与链接。

朝天门作为重庆重要的通商口岸,是重庆最大的水码头,它不仅承载着重庆的商贸历史,也成为了“城市符号”,刻画着老重庆的码头记忆。

随着轮渡嘉陵航线的开通,洪崖洞码头再次承载起水上客运的使命,再度起航。

调整航线后,重庆交运两江游(日游+夜游)、两江小渡(洪崖洞-弹子石)、轮渡嘉陵(洪崖洞-大竹林)、周游峡岛(洪崖洞-广阳岛)均在此发航。

洪崖洞码头与水、路、地铁无缝衔接,将与山城的各处景点继续联动,让更多重庆人找寻到那份归属感。

随着一声鸣笛,轮渡缓缓前行。

两岸的风光随着船行而变化,高楼大厦与古朴的吊脚楼交相辉映,展现了重庆作为现代化大都市与历史文化名城的双重身份。

江面上,不时有小船穿梭,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

而当轮渡经过一座座造型各异的桥梁时,更是让人感受到重庆这座山城的魔幻与创新。

在白天,嘉陵江两岸的景色清晰可见,江水清澈透明,阳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

轮船在这样的背景下缓缓前行,让人不禁沉醉于这份宁静与美好之中。

而宁华他们则是前往第二个景点---磁器口古镇。

磁器口,这个重庆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原名白岩场,其得名源自于附近白岩山上的白色巨石崖壁。

白岩场的名称反映了该地区自然景观的特色,而其历史背景则与明朝的一段传奇故事紧密相连。

明朝建文四年,当时建文帝朱允炆在被其四叔朱棣篡位后,逃出皇宫削发为僧。

他流落到巴渝地区,在白岩山上的宝轮寺隐匿长达四五年之久。

这一历史事件使得宝轮寺和白岩场分别被更名为龙隐寺和龙隐镇,以纪念建文帝曾经隐居于此。

进入清朝初年,龙隐镇因瓷器产业的兴起而闻名。

1918年,当地商绅集资在镇中青草坡创建了“蜀瓷厂”,标志着新工艺制瓷的开始,产品远销蜀外。

随着工艺的不断进步和瓷器品种的增多,龙隐镇的瓷器业名声大振,最繁荣时期拥有70多家制瓷作坊。

民国时期,重庆成为陪都,龙隐镇因其水运便利成为嘉陵江中上游地区农副产品和土特产的集散地。

许多大商贩在磁器口开设分店,收购和输出各类商品,包括棉纱、布匹、煤油、盐糖、洋广杂货、日用百货、五金颜料、土碗土纸和特产烟丝等。

据统计,磁器口每天有300多艘货船进出码头,商号、货栈和各种作坊达1670多家,摊贩760多户。

码头河坝中搭建起临时街道,形成了上河街、中河街、下河街等专业市场,以及木竹街、铁货街、陶瓷街和猪市、米市等,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