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明白了”和“理解会做了”完全不同

·越过“理解了”和“会做了”的障碍

丽奈: 我试着去做“错题集”里的题目,却怎么也做不出来。

叶一: 你觉得是为什么呢?

丽奈: 我就是不知道才问的嘛!看了答案我才知道“哦,原来是这样啊”。我可能真的很笨……

叶一: 不是那样的。这可能是因为你正处于“感觉明白了”“感觉会做了”的状态。

丽奈: 啊!那是什么意思?

叶一: 比如语文的阅读理解问题——“哪个选项最接近作者此时的想法?”这是个三选一的题目。(因为著作权,我的授课视频很少讲解阅读理解的问题。)

假设你选的是“A”,但其实正确答案是“C”,这时,你会不会去思考为什么答案是“C”,或者去看看答案的讲解呢?

丽奈: 我嫌太麻烦,懒得看……“原来答案是‘C’啊……嗯,这么一想,好像确实挺有道理”,我顶多就是这样的感觉。

叶一: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往往会“感觉自己已经明白了”。

如果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C”是正确答案,仅仅是标上对错的话,下次遇到类似的题目,或者选项的顺序变换了,还是会答错的。

可以说,“感觉明白了”是指记住了某个选项,而“理解会做了”是指能够说出“为什么选这个选项”。

丽奈: 但是,语文考试的时候,阅读理解的文章和教科书上的文章肯定不会是一样的吧?因为题目不一样,所以,做练习册或者学校考试时就算答错了也没什么关系吧……

叶一: 只要认真分析考题,就能看出出题模式是什么,这样一来,就算是面对完全不同的文章,也能将答案灵活运用到各种题目中。所以,在选择语文参考书的时候(不仅是语文学科),我建议不要只看参考书中的题目,也要看看答案的“讲解”部分,再决定是否购买。

丽奈: 原来是这样啊……我好像明白了。上完学校的课,再看了叶一老师的视频以后,总感觉自己弄明白了。但是否真正理解了,还是要通过自己独立解答问题才能知道。

叶一: 是的。你在看“错题集”中题目的答案时,并没有看关于答案的讲解吧?

丽奈: 讲解的文字太多了,我总感觉看不进去……

叶一: 和刚才的阅读理解题目一样,如果只是原封不动地把答案抄上去的话,就只是“感觉自己明白了”。只有知道自己为什么做错了,为什么是这个答案,才能接近“理解了”和“会做了”。

丽奈: 原来如此……我以后做错的题目要看答案讲解,并且做好归纳总结。

叶一: 这就对了。不仅仅是“错题集”,要想彻底摆脱

“感觉明白了”的状态,就要在学习之后立刻练习相关习题,使知识点固着在大脑之中,这一点很重要。比如,每次教完教科书上的内容以后,我都会反复强调“一定要做配套的练习题”。特别是数学教科书,内容说明后面都有例题,并附有详细步骤。看到这些步骤以后,你会感觉虽然不是自己解的题,但是自己也会做了。

丽奈: 我明白这种感觉。当看到答案中的解题步骤时,我会觉得很简单。而一旦要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类似的问题,我就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解题了。

叶一: 是啊。所以要好好地进行复习,必须靠自己的力量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