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报灾情四地,本就是大乾王朝的赋税重地,大面积受灾,不仅要减免赋税,还要调拨粮食赈灾,让建和帝愁得又多生了许多白头发。
建和帝虽然生长在紫禁城中,没有真正接触过农事,但是通过各方奏折,也了解到,就是上等良田,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一亩地的产量,也不过五六百斤而已。
现在,长江以北,一年只能收获一季庄稼。
江南虽然可以收获两季庄稼,但是秋天那一季因为生长期短,产量更低,只有两三百斤。
许多江南的地主,为了节省地力,每年也只种一季庄稼。
如果林如海奏报是真,真的有亩产四五千斤的粮食作物,那对大乾王朝,会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林如海随着奏折,还送来了一小袋几块番薯,一并送到建和帝案头,还附有番薯的食用方法。
建和帝命人把那几块番薯送去御膳房。
御膳房那边,按法烹饪,让试毒太监试吃过,确定番薯无害,才给建和帝送上来。
建和帝尝了尝,发现果然像林如海奏报中说的一样,味道甘甜,颇为美味,确实能当粮食。
尽管心中仍有疑惑,建和帝仍然立即下令,命内监派专人南下,核实此事。
林如海奏报,走巡盐御史专奏渠道,四百里加急,扬州距离京城,近两千里路程,去时用了五天。
京中派人南下,同样也是五天,抵达扬州。
林如海见建和帝对此事果然重视,便亲自陪伴内监,前往姑苏原籍。
本来,番薯成熟之后,应该及时收获,不能长时间留在田里,会招惹虫害,若是遇到下雨的话,田里的番薯,还会泡水腐烂。
好在,这几日天公作美,一直没有下雨,尚未收获的番薯田,虽然难免受了些虫害,减了些产量,但是亩产仍然高达四千五百斤。
林如海虽然已经早知此事,但是看到从田里收获出来,堆积如山番薯,依然喜不自胜。
内监亲自监督收获,对番薯的产量也颇认可,事不宜迟,立即返京禀报。
林如海的姑苏原籍,只剩下一千亩祭田,拨出一百亩种植番薯,收获了近五十万斤。
其他九百亩,种的稻米,今年的收成也不错,亩产有五百斤,但是收获的稻米重量,还没有这一百亩番薯多。
林如海给族人,还有祭田佃户,分了十万斤番薯,让他们充当粮食,并留些作种,明年可以自行种植。
把那四十万斤番薯装船,运往扬州,足足装了三四十艘漕船,好在此时夏粮已经起运进京,秋粮尚未收获,正好是漕运的空闲期,才能让林如海召集到这么多漕船,若是赶上漕运繁忙时节,这些番薯就要另想他法起运了。
金陵贾敏嫁妆田地收获的五十万斤番薯,则就近收入荣国府祖宅的库房。
贾环当初留下四千斤番薯,培育的秧苗,就够种两百亩地,还有很多富裕。
两百亩番薯,收获了近百万斤,就算要留出一部分作种,剩下的数量也够多。
林如海欣喜过番薯的收成,又头疼起应该怎么处置这么多番薯。
林如海打算发扬风格,把一部分番薯,免费赠送给两淮盐场的盐工,补贴他们的生计,并教授他们种植番薯的技术,让他们可以开垦滩涂荒地种植番薯,贴补家用。
以此和盐工打好交道,以便他后续推行盐政改革。
两淮盐场有数万盐工,一人赠送几斤,几十万斤番薯,还不够送的呢。
贾环得知林如海的打算,一时无语。
他让林如海把番薯运到扬州来,是另有他用的。
其实,别看四十万斤番薯,数量看似不少,但是对人口二三十万的扬州城来说,根本不愁消化。
但是,林如海有官身,林家是列侯出身的世家大族,现在虽然凋零了,嫡脉只剩下林如海、林黛玉父女二人,该有的排面还是要有。
士农工商。
士族林家,不能自降身份,从事商业贱务。
就连贾环,作为荣国府贾家子弟,也不能和商业有过深牵涉,以免影响未来的前程。
抄书赚润笔,好歹还能和文人风雅扯上一些关系,算是商业活动中的异类。
而且,贾环卖出去的书稿,署名用的是笔名,他自己取的笔名,叫做“广陵客”,扬州古称广陵,贾环在此为客,因此得名。
贾环还把林黛玉,加入到了作者中,给她取了个“潇湘君”的雅号。
广陵客、潇湘君,现在已经成为江南话本小说界,冉冉升起的两颗新星。
运到扬州的这几十万斤番薯,是林家祭田种出来的,林如海自然有处置权。
他知道贾环当初花了二百两银子,买了六千多斤番薯,又是在贾环的建议下,才在原籍祭田试种,有了今日之事。
不提这几十万斤,赠送给两淮盐场的盐工,能给林如海这个扬州巡盐御史,赢得怎样的官声。
只说这件事上奏到建和帝那里,能让林如海在皇帝面前刷一回存在感,就千值万值了。
林如海拿出二百两银子,塞给贾环,只当那六千多斤番薯,是他买的。
贾环也没客气,痛快地收下了银子。
暂存在金陵荣国府祖宅的五十万斤番薯,林如海就把处置权交给了贾环。
贾环画了图样,派人给金彩送过去,让他依照图样,试制烤炉,烤炉用来烤番薯。
番薯虽然吃法多样,能蒸能煮能熬粥,还能生吃,但是最能彰显风味的吃法,还是烤!
烤番薯,哪怕是到了现代社会,也是街头美食。
江南富庶,金陵又是江南的中心城市,普通百姓的生活,要比他处好很多。
几文钱,就能吃点一块散发着浓郁香气,味道甘甜的番薯,一般百姓,也能消费得起。
金陵城的人口,是扬州城的两倍,足有四五十万人,区区五十万斤番薯,根本不用怎么推销,只需要制作几个烤炉,摆在街头,烤番薯的香气,自然能够吸引来顾客。
烤番薯在九月份,出现在金陵城,只用了不到两个月,五十万斤番薯,就消耗殆尽。
贾环让金彩做的是批发生意,以三文钱一斤的价格,批发番薯,五十万斤番薯,售得一百五十万铜钱,兑换成银子,足有一千二百余两。
贾敏的金陵嫁妆田,也是一千亩,此前一年的收益,好年景大约能有八百两,年景不好的话,就只有五百两的收益。
这次划拨出一百亩,种植番薯,剩下九百亩,夏秋两季租子,一共收了七百两。
那一百亩番薯田,收获的番薯,经过倒手一卖,收益高达一千二百两,几乎是那九百亩收益的两倍。
金彩在番薯销售一空之后,亲自来到扬州,把一千二百五十两银票,交到贾环手里。
贾环赏了他一个笑脸,从银票里抽出一张五十两,赏给他。
金彩叉手道,“小人能为三爷、表姑娘做些事,是小人荣幸,哪敢领赏?”
贾环笑道,“怎么?你在吃够了回扣,看不上这五十两?”
金彩连忙双膝跪地,俯身在地,惶恐道,“小人不敢,小人不敢!”
贾环笑道,“你这是做什么,我把这件事交给你,给你定下番薯批发价格,你能够如数把钱交上来,就说明你做事用心,至于你在中间吃多少回扣,那是你的本事,我不会管。
“这五十两是赏给你的,你就安心拿着!今后还有用得着你的地方,你只需要用心做事,少不了你的好处!起来吧。”
金彩抬手擦着额头上的汗,讪讪笑着从地上爬起来,双手接过银票,连声说道,“谢三爷赏!谢表姑娘赏!”
贾环说道,“我看你做批发番薯生意,做得十分顺当,这么快就把那五十万斤番薯卖完了,给你指条路,我听说,这番薯从海外番邦传进来,靠的一位福建海商,番薯已经在福建种植多年,你如果想要继续做这个批发生意,可以让人去福建看看,在那边收购,运回金陵售卖。”
这个番薯生意,确实做得,贾环定价三文钱一斤,等到销路打开之后,金彩加价到四文钱一斤,五文钱一斤,仍然供不应求。
那五十万斤番薯销售一空,那些已经靠着在街头巷尾售卖烤番薯,多了一份生计的小商家,财路也一起断了。
金彩这次之所以亲自来扬州跑这一趟,除了要亲手把银票给贾环送过来,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向他打听一下,别处还有没有番薯。
现在不用他发问,贾环就给他指了一条明路,金彩喜不自胜。
贾环想了想,又说道,“这番薯,是我去年这个时候,碰见一个老汉,偶遇到的,老汉亲家今年不知道种了多少,你可以去问一问,若是有货,你可以先运回金陵去应急。”
金彩听了,更加欢喜,辞别贾环,在赵国基的陪伴下,找到那位番薯老汉,得知他的亲家,今年加大了番薯种植面积,收获足有三四万斤,正发愁怎么处置呢。
金陵虽然距离扬州不算远,但是此时交通不便,金陵街头出现的烤番薯这个新事物,还没有传到扬州。
金彩捡了个便宜,以一文钱一斤的价格,把老汉亲家的番薯收购一空。
这个价格,远不能和去年贾环给的,六千多斤二百两银子相比。
但是,四万斤番薯,收入四万铜钱,折合也有三十多两银子,多一个普通农户,已经是一笔大收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