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祭祖见先灵

贾环看了看面前的银票,又抬头看了看金彩。

金彩神情中,满是忐忑紧张。

贾环抬起小手,在石桌上敲了一下,忽然展颜笑了起来,抓起银票,塞入怀中,从石凳上跳下来,背对着金彩,说道,“金叔,你是老爷身边的老人,老爷信任你,才派你来照看祖宅。

“我这两次在祖宅到处看了看,能够看出来,金叔做事,是非常用心的,没有辜负老爷的信赖,回京之后,老爷如果问起祖宅的事情,我会如实禀报。

“今后,还请金叔继续安心做事,这里虽然离京城有两千多里,但是想必老爷,不会忘记亏待金叔你的。”

听到贾环这么说,金彩提到嗓子眼儿的心,稍稍放下,躬身小心伺候道,“三爷,等过几日,花园里的玫瑰、芍药花开了,小的请三爷过来赏玩。”

贾环说道,“不必特意如此,金叔以前在怎么做的,现在还怎么做就好,不必为了我特别做什么。”

金彩笑着应道,“是是,多谢三爷体谅。”

等如意取来茶水,贾环喝了,又在花园里逛了一会儿,这回没等到太阳西下,便回宁国府去了。

之后两天,贾环没有再来。

第三天,到了宁国府始祖,初代荣国公贾演的百年冥寿正期。

贾环起了个大早,没有再进行晨练,在如意的伺候下,换上早就准备的祭奠礼服,与贾珍汇合。

饱饱地吃了顿早饭,因为接下来要去城外的贾氏祖陵,进行祭拜,一来一回,再加上中间的祭拜,需要大半天的时间,下一顿饭要等到晚上了。

吃罢早饭,今日要陪着贾珍、贾环,一起去贾氏祖陵祭拜的贾家金陵族人,陆续来到宁国府汇合。

史家、王家、薛家、甄家,都没有特意派人来,只是提前送来了礼物。

因为,贾演是宁国府始祖,和史家、王家、薛家联姻结亲的,都是荣国府。

如果换成是荣国府始祖,初代荣国公贾源的百年冥寿,史家、王家、薛家就要派人来了。

甄家派不派人,除了情分,也要看宁国府这边主祭的人选。

甄家现在的当家人,是第三代,对应的是贾敬、贾赦、贾政这一辈。

贾珍虽然是贾家现任族长,但却是第四代。

甄家要派人的话,也只能派第四代。

而甄家第四代的嫡子,名叫甄宝玉,在甄家的地位,和贾宝玉在荣国府一般无二,年纪也小,不好参与这种场景。

所以,甄家也没有派人来。

这些都是提前确定好的情况,不是事到临头的临时决定。

贾珍提前回金陵一个来月,除了要为祭祖做准备,更多的还是走亲访友,把宁国府祭祖的事情,亲自与亲友们沟通好。

闲话不提。

贾氏族人聚齐,贾珍一马当先,带着族人出了宁国府,各自坐上马车,车轮滚滚,向城外驶去。

不一时,来到贾氏祖陵,这里早已经修整一新,又有宁国府的仆人,提前过来,布置好了祭祖所需。

贾珍、贾环等人到了之后,祭祖仪式,在一位金陵贾氏的代字辈老太爷的主持下,庄重进行。

先是重头戏,贾氏族人,在现任族长贾珍的率领,一起向百年冥寿的贾演,行三跪九叩的大礼。

祭拜过此处祭祖大典的正主贾演,贾氏族人便各行其是,趁机祭拜各自的先人。

贾环先跟着贾珍,一起祭拜了宁国府的老太爷,贾敬的父亲,贾珍的爷爷,前任京营节度使,世袭一等神威将军贾代化。

然后,贾珍又和贾环,一起祭拜了荣国府的太老太爷,初代荣国公贾源;接着祭拜荣国府老太爷,贾赦贾政的父亲,贾环的爷爷,二代荣国公贾代善。

最后,贾珍、贾环二人,又一起祭拜了宁国府早夭的第三代嫡子,贾敬的兄长贾敷。

祭拜过贾敷,这场庄重的祭祖大典,才算落下尾声。

此时,已经是午后时分了。

大家顶着五月炙热的太阳,身穿祭奠专用的礼服,忙活了两个多时辰,不知道出了多少汗。

金陵贾氏族人中,有身体孱弱的,耐不住暑热,差点昏过去。

幸好,宁国府事先都有准备,在祖陵外边宽敞处,搭有祭棚,里面还摆着冰块降温,可供族人休息。

另外还准备了诸多解暑降温的汤药,用于疏解暑热。

整场祭祖大典,贾珍和贾环,作为主祭之人,都在祭棚里歇息了两回,喝了几大碗解暑汤,才能支撑下来。

贾珍虽然正值壮年,但是过去几年,在宁国府花天酒地、肆意妄为,身体已经被掏空,祭祖大典过程中的表现,着实有些不堪。

贾环虽然年纪小,还咬牙坚持到了最后。

不过,终于还是在祭拜过贾敷之后,精神和体力都再也无法支撑,两眼一翻,身体软软地倒了下去。

一直在旁边服侍的赵国基见状,连忙伸手扶住。

此时,原本万里无云的空中,忽然飘来一朵云,恰好帮贾环遮挡住毒辣的太阳。

贾环迷迷糊糊地,感觉自己的身体,飘飘荡荡,来到云朵之上,看到两位金甲神将,站在云雾缭绕之间。

贾环一开始不明所以,等看清两位神将的面貌,连忙扑身跪倒,口中叫道,“重孙贾环,拜见大太老太爷、太老太爷!”

左边的神将见状,拂须笑道,“你认得出我们?”

贾环恭敬回道,“重孙在京中祠堂的门槛之外,偷偷远眺过两位老祖的神像,这次回金陵,又在祖宅里,看到过两位老祖早年的画像,因此认得出。”

左边的神将哈哈笑着,对右边的神将说道,“这是你的好重孙呐!”

右边的神将也拂须而笑,看贾环的眼神,满是欣慰,点头道,“有此佳孙,我们贾家振兴有望!”

抬手在贾环的脑袋上拍了一把,说道,“你且回去,好自为之!”

贾环受此一拍,身形从云彩之上,急坠而下,回到本体。

感到人中处一阵刺痛,贾环痛哼了一声,缓缓睁开眼睛。

耳边一片纷纷扰扰,“醒了醒了,醒了就好,醒了就好。”

迎面看到赵国基已经急得涨红的眼睛,贾环向他挤出一个笑容。

贾珍这时,凑过来关切地问道,“环兄弟,你感觉怎么样?”

贾环说道,“我没有事,只是方才,恍惚间,好像去了云彩之上,见到了身着金甲战衣的大太老太爷和太老太爷。”

贾珍闻言,皱起眉头,说道,“当真?”说着,疑惑地抬起头。

围着贾环的金陵贾氏族人,也纷纷抬头看向空中,果然看到祖陵上空,不知道什么时候飘来一块云朵,正好笼罩住贾氏祖陵。

此时没有什么风,但是那块云彩,却忽而散开,在阳光的映照下,好似洒下万丈金光。

有机灵的贾氏族人,急忙跪倒在地,高声叫道,“老祖显灵了!”

周围的贾氏族人见状,不管相不相信是老祖显灵,都忙跪倒在地。

贾珍也跪在地上,口中念念有词。

转瞬间,空中的云彩散尽,空中再一次万里无云。

贾珍从地上爬起来,让赵国基把贾环抱上马车,自己也跟着爬上去,瘫倒在车厢里,一动也不想动。

赵国基把贾环在车厢里安顿好,跑到祭棚里,又端过来一碗解暑汤,服侍贾环喝下去。

贾环年纪小,肚量也小,早饭虽然吃得饱饱的,但是没到午时,就都消化了,祭祖大典过程中,都是靠解暑汤药,混个水饱,现在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刚才昏倒,也有饿的缘故。

祖陵庄重,不能在那里胡吃海塞,只能等回到金陵城中,才能吃饭。

宁国府这边,本来在府中,准备好了筵席,从今天开始,要连续三天,大宴宾客。

但是,从祖陵回来的贾氏族人一行,刚走到金陵城外,就被饭庄子里飘散出的香气,引得走不动步子。

贾珍大手一挥,等不及回城了,先在城外大吃一顿,填饱肚子再说。

为了免得宁国府中等得着急,贾环命赵国基,提前回去,让府中只管开席,不用等他们了。

贾氏族人在金陵城外吃饱喝足,赶在城门关闭之前,进到城内。

此时,大乾王朝金陵城,已经承平数十年,早就取消了宵禁,城内夜生活十分丰富。

贾珍在祭祖大典之前,虽然和金陵的亲友交际应酬,吃过花酒,但至少没有在外留宿过。

今日祭祖大典已过,他算是放开了性子,尚未到宁荣街,便让马车停下,让贾环自己回去,他则带着几个臭味相投的金陵族人,换了一辆马车,往秦淮河去了。

贾环也想见识一下秦淮河夜生活的奢靡繁华,无奈此身只是个七岁孩童,就算去了也有心无力。

与其看得见吃不着,不如眼不见为净。

接下来两天的流水宴,贾氏祭祖的时候,老祖显灵的事情,先在贾氏族人中传开,瞬间传遍金陵城。

祭祖现场的贾氏族人,对此言之凿凿,但是外人是否相信,就另当别论了。

如意听说此时,偷偷问过贾环,是否真的见到了第一代宁国公贾演、第一代荣国公贾源,贾环当然是信誓旦旦,但是看如意的神情,似乎也不深信。

贾环也没有过多辩解,爱信不信。

流水宴摆过,就要定回京之期了。

可是,贾珍深陷秦淮河的温柔乡里,乐不思蜀,已经好几天没见到人。

贾环没有办法,只能耐心等待,贾珍什么时候能够收心。

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七八天。

就在贾环等得不耐烦,见不到贾珍的人,就想给他留个信儿,自己先去扬州。

等贾珍什么时候想起来,要回京城了,路过扬州,再把他带上。

刚刚摆好笔墨,还没有提笔,忽然有宁国府下人进来通禀,“环三爷,扬州来人,说有紧急事要向三爷禀报。”

贾环闻言,心头一突,大感不安,连忙放下毛笔,急匆匆向前面去。

扬州来的,正是先前陪贾环一起来金陵,给此次祭祖大典送礼的林府下人。

来人一见贾环,噗通一声双膝跪地,急声说道,“表少爷,我们太太突然不好了,老爷派小的来请表少爷,去见我们太太最后一面。”

贾环闻言,失声叫道,“怎么会这样?我离开扬州的时候,姑母的病情还稳定着呢,这次过去十几天,怎么就突然间不好了?”

林府下人抹着泪说道,“小人也不知道内里详情。”

贾环连连跺脚,一边命人叫赵国基来,一边问道,“你先不要哭,你是怎么来的?”

林府下人回道,“小人是坐船,连夜过来的,幸好一路都是顺风。”

赵国基得到传唤,急忙跑过来。

贾环吩咐道,“扬州我姑母情况不好,你等下陪我连夜坐船赶过去。”

赵国基连忙应了一声“是”。

贾环挥了挥手,说道,“你先出去准备,我去内院和如意姐姐说一声,出来立马就走。”

言罢,贾环三步并作两步,跑回自己在宁国府住的小院,把事情跟如意说了,吩咐道,“此事紧急,我要先赶过去,姐姐先留下来收拾行李,明天再出城坐船过去。”

如意前段时间,陪着贾环,在林府内院住了二十多天,亲眼见证过贾敏这个姑母,对贾环的喜爱看重,不好阻拦贾环的安排,只能听命。

贾环冲到桌前,急急写就一张留信,说道,“你把这封信,让府中下人交给珍大哥。”

说罢,不等如意应声,就转身跑了出去。

从东角门出了宁国府祖宅,赵国基已经备好了马车。

贾环上了车,马夫扬鞭,不多时把车赶到秦淮河边,赵国基上前,包下一艘快船,接贾环上船,和林府下人一起,出城入江,顺流而下,在运河口北上,趁着初夏的东南风,以最快的时间,赶到了扬州城。

在城外码头,雇了两匹快马,赵国基带着贾环骑了一匹,林府下人骑了一匹,快马扬鞭,向扬州城内奔去。

进入城外,一路小跑,来到扬州巡盐御史衙门处,远远地看到这边没有什么大动静,贾环一直悬在嗓子眼儿的心,才稍稍落下。

来到侧门,翻身下马,门内伺候的林府下人早就留意着外边,看到贾环,急忙给他开门。

贾环两只手分别抓着外衣的两幅前襟,小短腿运步如飞,闷头向林府后院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