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连接梦想和现实

《未来简史》一书中提到:“如果我们可以创造千万个虚假的世界,而这世界只有一个真实的世界,那我们要如何确定,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世界,就是那千万分之一的真实?”

当元宇宙成为现实,人类有可能以一种虚拟的身份沉浸式体验另一个世界,从而有机会拥有更广阔的人生体验。而在那个元宇宙式的未来,人类将面临的或许是一个新的社会形态。

虚拟与现实正在连接,梦想和现实也正在连接。我们仿佛瞥见了属于未来的光,但它还未可知。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人类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也不会停止。不畏惧对未知领域和空间的开拓,或许正是推动人类文明前进最重要的动力。

本质上说,元宇宙是对现有互联网技术的扩展。未来,元宇宙的接入点包括通用计算机、智能手机、AR、VR等。

说到未来的虚拟连接现实,我们就不得不再次提到扎克伯格那项雄心勃勃的计划。

2014年,Facebook收购了虚拟现实公司Oculus。扎克伯格认为,该公司的技术核心在与元宇宙相关的研究和技术方面存在重大的商业机会。他希望通过“结缔组织”建立一个新的3D社交空间,以弥合不同服务之间的差距。Facebook接手Oculus后,将努力构建一套最大化的、相互关联的虚拟体验系统——一个被称为“元宇宙”的世界。

此外,2020年1月,风险投资家马修·鲍尔(Matthew Ball)撰写了一篇颇具影响力的文章,提出了未来元宇宙发展的关键特征,包括元宇宙须跨越物理世界(即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包含一个完全成熟的经济;提供“前所未有的互操作性”——用户必须能够将他们的化身和商品从元宇宙的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至关重要的是,未来将没有一家公司运行元宇宙,因为元宇宙将是一个“具体的互联网”,由许多不同的参与者以分散的方式运行。

纵观这些言论和文章,我们无法说哪个更大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元宇宙的发展方向,将以这一代互联网传播模式为基础,辅以人类科技手段所能达到的最高领域和级别,尽可能地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接轨。

从今天人们最初的展望来看,无论未来元宇宙如何发展迭代,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类文明,我们可以对此存疑,但不能不相信科技的力量及人类无边无际的想象。

如果没有元宇宙这个终极形态的数字世界,未来游戏与互联网科技产业还是各自独立发展,发展为各种极其发达的平台,如一个个孤岛般,难以打破圈层建构开放的生态。因为商业利益分配的不均衡,我们出入各种平台仍需不同的ID,构建不同的社交身份,连续性和沉浸式体验处于割裂的状态。

可能未来的游戏、VR产品会有极致的发展和良好的沉浸式体验,但仅限于游戏领域。对于其他行业领域来说,又得跳脱出来,沉入另外一种不太一致的感受。如同我们在一个时间段中分别观看小视频和使用社交产品,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割裂感受。也可能一些平台偶尔会因为商业利益有一些生态的联合,但是相比于元宇宙来说,还远远不够广阔与开放。发达的虚拟数字世界分割为好几个阵营形态,需要我们来回切换,作为真实物理世界的补充和延伸。

想想看,在元宇宙平台上,你喜欢的电影首映、演唱会等,不再有地域、场馆大小的限制,你可以参加任何想参加的集会,并且是VIP位置;数字门票价格平摊变薄,世界博物馆的游览、艺术品的拍卖与交易都可以深度参与;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不再停留在文字、音频和视频的社交,虚拟人格的实时互动与游戏娱乐拉近了交互距离,地域、宗教、国籍、文化在虚拟人格中被隐饰,我们因兴趣和内在而社交,这不就是我们对于社交产品的终极梦想吗?

赛博朋克式科幻世界的建立不是因为资源的枯竭和战争,而是因为技术层面的发达。在数字维度层面创造虚拟空间,比科幻世界描绘的还要科幻。逐渐减少的人类活动让绿水青山重返,喜欢深度参与虚拟世界的人在数字场域遨游,喜欢现实物理世界的人在野外漫游,这样的未来让人无限期待。

元宇宙描绘的未来很美好,目前所有的努力都是在拼凑元宇宙的未来,一切设想都处于萌芽初始阶段,对于其概念和形态都建立在科幻作品和技术形态的想象,而真实的样貌我们无法预见。元宇宙的概念太过超前,对于现实世界的孪生复制都极其困难,何况元宇宙还需要对现实世界的一些规则进行革新,勾勒新的虚拟社会和经济形态,打破一些物理世界的“窄门”。元宇宙的“数字”瓦片需要未来各个行业领域的“数字建筑师”参与,贡献编程、创作与设计等价值,而这其中,或许会有你的参与。

“It is a war to control the future”,而我们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1]以1982年1美元兑换人民币1.9249元计算。

[2]8个维度分别是硬件、网络层、计算力、虚拟平台、协议和标准、支付方式、内容/服务和资产、消费者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