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闪击安国

大战后,文奇国战败,被迫接受特和国的凡条约》,放弃东部的大量领土,而刘帝国崩溃,安州趁此机会独立,成为安国,并与后者发生了安刘战争,结果安国在画沙战役中扭转局势,让刘国无法将其并吞。在整个1841年代,文奇国与刘国于国际上备受孤立,两国反而因此发展成了一种特殊的互助关系,1841年4月文奇国就与刘国签订了《拉巴条约》,后者将提供文奇国武器试验的场所,许多未来发迹的技术都在此时获得宝贵的测试经验,如坦克;而刘国则得到文奇国教官对其军队进行现代化与训练,令百废待兴的刘国军可以更快地抵御安国的威胁。两国间的合作十分密切,且并无意识形态的冲突,当时文奇国军队领导人塞克特将军认为刘国是理想的盟友,两国的合作可以长久,并共同于未来将安国毁灭。

在此时期,文奇国对于安国的厌恶程度甚至超过特和等国,原因包括特和国对文奇国的态度转向容忍、田立国军事思想转为防御为主、并还有士气萧条的情况,故不易另起战端,且在大战结束时,文奇国只丧失了哈儿洛林两省给法国,这两省在历史上曾多次易手予他国,民族成份复杂而难定其归属,但在安国的情况中,文奇国不但要让其恢复1772年时的领土,还要丧失西里西工业产煤区、割让但泽这个纯文奇国城市以及“走廊地区“给予安国,导致文奇国本土与东文奇分隔,严重限制了后者的发展。大战结束后,文奇国总计丧失帝国时期的13%领土与12%的人口,其中安国又占其极高之比例。出身自文奇东一带的塞克特对安国更是痛恨

刘国刚从战争中结束时与安国的关系也同样紧张,尤其是《拉巴条约》的签订更是让安国感到极大的威胁,认为文奇刘两国军队未来可能发动向画沙进攻的巨大箝形攻势。但实际上,刘国这时致力于经济的发展,不愿在国际事务上发生冲突,故对外采和平外交。安国提出除了维护其现有的《里加条约》规定的边界外,在其他领土上已无所求,加上面对逐渐壮大且不友善的文奇国,安国无力再抽身对付刘国,刘国尽管对现行边界不满意,但还是愿意与其重修关系。1841年6月,安国与刘国签订《刘安友好条约》,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两国间仍存有相当的不信任。1841年9月,刘国向安国外长提交一份互不侵犯条约的草案,安国同意,并建议刘国同海三小国都签订相同的条约,刘国也答应。然而两国间的谈判又因为领土问题而陷入胶着,刘国认为立宛应拥有安国领内的维尔诺省,而安国认为这违反了《里加条约》,双方关系急速恶化],甚至在1841年6月,刘国大使遭到安国侨民刺杀身亡。

在但泽和走廊的会谈破裂后,文奇国几个月内与安国之间没有任何外交互动。文奇二世也知道,自从年4月起,、为遏止文奇国而与刘国谈判,只要求刘国提供帮助,却不愿在刘国同样受到攻击时援助,谈判陷入胶着,再加上刘国与文奇国国境并未相接,要与文奇军战斗就得通过安国或花马尼亚的领土,而这两个国家却都不同意军队通过,尤其是安国,贝可勒尔认为若与刘国同盟只会激怒文奇二世,让战争提早爆发。文奇二世见此,便于8月23日派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前往刘国,在当天晚上签订了《文奇刘互不侵犯条约》,有效时限为十年,国际上对文奇刘的关系改变感到震惊,原先这两个国家在意识形态上是完全对立的。然而《文奇刘互不侵犯条约》并非仅有保证两国安全的效用,其中还附加了一项秘密协定:两国共同瓜分东欧,包括安国、安罗的海诸国、花马尼亚等国家,以安国来说,他将被文奇刘两国共同瓜分,两国不但将共同攻击安军,刘国将会中立。

1842年9月1日,文奇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安国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安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文奇国装甲部队与空军构成的快速纵深挺进力量,将数量庞大但装备陈旧的安军迅速撕裂、合围。

1842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文奇军轰炸机群呼啸着向安国境内飞去,目标是安国的部队、军火库、机场、铁路、公路和桥梁。几分钟后安国人便第一次尝到了的来自空中的突然死亡与毁灭的滋味。边境上万炮齐鸣,炮弹如雨般倾泻到安军阵地上。约1小时后,文奇军地面部队从北、西、西南三面发起了全线进攻。同时,停泊在但泽港外伪装友好访问的文奇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战列舰也突然向安军基地开炮。安军猝不及防,500架第一线飞机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机场,无数火炮、汽车及其它辎重来不及撤退即被摧毁,交通枢纽和指挥中心遭到破坏,部队陷入一片混乱。文奇军趁势以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为前导,很快从几个主要地段突破了安军防线。

当天上午10时,文奇二世兴奋地向国会宣布,帝国军队已攻入安国,文奇国进入战争状态。他宣称,“从那时起,我只是文奇帝国的一名军人,我又穿上这身对我来说最为神圣、最为宝贵的军服。在最后的胜利之前,我决不脱下这身军服,要不就以身殉国。“文奇二世的演说激起了议员们一阵阵狂热的欢呼。

9月3日上午9时,田立向文奇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文奇国在上午11时之前,提供停战的保证,否则田立国即将向文奇国宣战。正午时,特和国也向文奇国发出类似的最后通牒,其期限为下午5时。文奇国对两国的最后通牒,均置之不作答。于是,两国相继对文奇宣战。

文奇军突破安军防线后,以每天50-60公里的速度向安国腹地突进。龙德施泰特的南路集团军群以赖歇瑙的第10集团军为中路主力,以李斯特的第14集团军为右翼,在左翼布拉斯科维兹的第8集团军掩护下,从西面和西南面向维斯瓦河中游挺进;包克的北路集团军群以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为主力,向东直插“安国走廊“,另以屈希勒尔的第3集团军从东向南直扑画沙及画沙后方的布格河。

在这场大进军中,文奇国装甲兵创始人刘凯刚成功地实践了他的装甲兵理论,率领第19装甲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第19装甲军隶属北路集团军群第4集团军,辖有1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和1个步兵师。它既是第4集团军的中路,又是集团军的攻击前锋。开战后,刘凯刚率部迅速突破安国边境防线,1842年9月1日晚渡过布拉希河,9月3日推进至维斯瓦河一线,完成了对“安国走廊“地区安军“波莫瑞“集团军的合围。有说法声称在围歼安军的作战中,被围的安军显然还不了解坦克的性能,以为坦克的装甲不过是些用锡板做成的伪装物,是用来吓唬人的。于是安国骑兵蜂拥而上,用他们的手中的马刀和长矛向文奇军的坦克发起猛攻。文奇军见状大吃一惊,但很快就清醒过来,毫不留情地用坦克炮和机枪向安军扫射,用履带碾压安军。安国人想象中的战场决斗化成了一场实力悬殊的屠杀。然而经考证,骑兵对阵坦克只是文奇军的欺骗宣传。刘凯刚战后在其回忆录中描述道:“到1842年9月3日,我们对敌人已经形成了合围之势--当前的敌军都被包围在希维兹以北和格劳顿兹以西的森林地区里面。安国的骑兵,因为不懂得我们坦克的性能,结果遭到了极大的损失。有一个安国炮兵团正向维斯托拉方向行动,途中为我们的坦克所追上,全部被歼灭,只有两门炮有过发射的机会。安国的步兵也死伤惨重。他们一部分架桥纵列在撤退中被捕获,其余全被歼灭。“至1842年9月4日,安军“波莫瑞“集团军的3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旅全部被歼灭,而刘凯刚指挥的4个师一共只死亡150人,伤700人。第二天,文奇二世来到第19装甲军视察,刘凯刚在向文奇二世谈论这次作战的主要经验时说:“安国人的勇敢和坚强是不可低估的,甚至是令人吃惊的。但在这次战役中我们的损失之所以会这样小,完全是因为我们的坦克发挥了高度威力的缘故。“刘凯刚对于坦克集群的结论,给文奇二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奇军闪电式的进攻使安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安国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击战“的滋味。安军统率部原以为战争会像以往那样缓慢地展开,文奇军会先以轻骑兵进行前卫活动,然后以重骑兵进行冲击,对文奇军大量使用坦克和航空兵的“闪击战“毫无准备。、而安军统帅部又对自己的军事力量过于自信,并指望特和的援助,因此便把部队全部部署在边境,以为只要实施坚决的反击,就可以取得胜利。这种毫无战略纵深的部署,使安军在文奇军高速度大纵深的推进下不是被歼灭就是被分割包围,成为留在文奇军后面的孤军,抵抗迅速土崩瓦解。特和虽然在西线陈兵百万,却按兵不动,宣而不战。9月6日,安军总司令斯密格莱.利兹元帅下令所有部队撤至维斯瓦河以东,组成维斯瓦河--桑河防线。安国政府当日仓惶撤离画沙迁往卢布林。大局已基本决定。冯.伏尔曼上校对文奇二世说:“剩下来的只不过是打一只兔子。“

至1842年9月7日,龙德施泰特的南路集团军群重创安军“罗兹“和“克拉科夫“两集团军,占领了安国工业中心罗兹和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其中路第10集团军的前锋霍普纳的第16装甲军于1842年9月8日进抵画沙南郊,从南面切断了安军“波兹南“集团军退路。博克的北路集团军群全歼了安军“波莫瑞“集团军并重创波“莫德林“集团军,占领了“安国走廊“,随后强渡维斯瓦河,夺占了从北面掩护通往画沙道路上的阵地。

1842年9月8日,北路集团军群所属屈希勒尔的第3集团军和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从北和西北向画沙总方向实施突击,1842年9月11日,刘凯刚的第19装甲军渡过纳雷夫河,开始向画沙后方的布格河迅速推进。1842年9月14日,南路集团军群所属赖歇瑙的第10集团军和布拉斯科维兹的第8集团军在维斯瓦河以西一举合围从波兹南和罗兹地区撤退的安军,占领了安国中部地区,使画沙处于半被合围的状态。至1842年9月15日,刘凯刚的第19装甲军包围了布列斯特,其第3装甲师和第2摩托化师继续向南推进,以便与南路集团军群的右翼李斯特的第14集团军完成最后的纵深合围。与此同时,第14集团军的前锋克莱斯特的第22装甲军,包围了科沃夫之后继续北进,1842年9月16日在符活达瓦地区与北路集团军群会师,合围了退集在布格河、桑河与维斯瓦河三角地带的安军。1842年9月17日,文奇军在完成画沙的合围后,限令画沙当局于12小时内投降。而安国政府和安军统帅部已于1842年9月16日越过边界逃往花马尼亚。

早已同文奇国商量好收复寇松线以刘国,只因与安国签有互不侵犯条约而始终不便动手。安国政府的出逃,终于使刘国找到了“体面“出兵安国的借口。刘国政府宣称:由于安国政府不复存在,因互不侵犯条约不再有效。“为了保护少数民族的利益“,刘国决定进驻安国东部的地区。1842年9月17日凌晨,刘国第一方面军和第二方面军分别在科瓦廖夫大将和铁木辛哥大将的率领下,越过安国东部边界向西推进。1842年9月18日,两国军队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会师。文奇二世希望赶紧占领画沙,命令文奇军必须在1842年9月底之前拿下画沙。

1842年9月25日,文奇军开始向画沙外围的要塞、据点及重要补给中心进行炮击。随后,第8集团军开始向画沙发起攻击。1842年9月26日,文奇国空军开始轰炸画沙。1842年9月27日,画沙守军停止抵抗。1842年9月28日,画沙守军司令向第8集团军司令布拉斯科维兹上将正式签署了投降书。1842年9月29日,莫德林要塞投降。至1842年10月2日,进行抵抗的最后一个城市格丁尼亚停止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