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程咬金装13

人家太白酒家做的菜肴,真的太好吃,太美味了!

一桌八个菜,菜量也不少,但是根本不够吃。

每个人都下筷如飞。

菜就只有这么多啊,真的是手快有,手慢无。

慢一点,可能就吃不上了。

这一幕,让独自一桌的程咬金,看的直捂脸。

嘿!

你们好歹也是朝廷官吏,咋整的像是几年没吃过饭似的?

咱能不要这么丢人好不好?

程咬金很想说不认识这帮家伙。

很快,每一桌的八道菜,都被吃了一干二净。

到最后,就连菜汤都有人抢了倒进米饭里,美滋滋地吃了起来。

一碗米饭下肚,明明肚子已经很撑了,所有人仍然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哎,对了,光吃菜了,忘了还有一杯酒了。

接下来,有人端起酒杯,大口喝了一口酒。

“咦?这,这酒,够味!”

“嘶,这才是男人喝的酒啊!”

“喝了这酒才觉得,以前喝的哪里是酒,分明是马尿啊!”

“小二,上酒!”

在旁边一直看着店里客人反应的二丫,此时已经完全放下心来。

她站出来说道:“客官,真的对不住,这神仙醉产量有限,每人每天限购一壶。”

“而你们的哪一壶酒,都被程大买走了,你们想要喝的话,只能等明天再来了。”

啥玩意?

我们定量的一壶酒,都被程咬金那狗贼给抢走了?

狗贼!纳命来!

当然,这些痛快话,他们也就敢在心里YY一番,是万万不敢宣之于口的。

只有敢怒不敢言这样子。

酒不足饭饱之后,这些人恋恋不舍地离开酒楼。

等人走后,二丫他们,快速地收拾着桌子。

看着几桌被舔的干干净净的盘子,他们心里,忽然升起几分自信。

说不定庄主说的对,他们的酒楼,说不定生意真的能红火起来呢。

……

第二天,长安城皇宫之中,召开了一次小朝会。

和大朝会相比,小朝会参与的人数并不多,仅仅只有二三十人而已。

不过,这二三十人,无一不是位高权重的大官。

而程咬金,便赫然在列。

这一次小朝会,是李世民的一次惯例问政的过程。

李世民会针对一些国策,向下面的臣子询问得失。

不多时,便是谈论到科举取士制度。

李世民问道:“诸位爱卿,不知你们如何看待科举取士制度呢?你们认为科举取士制度,有何得失?”

长孙无忌率先说道:“陛下,臣认为,科举取士制度,是一项十分伟大的制度。”

“它打破了世家对朝堂的垄断,给寒门子弟一条公平晋升的道路,功在当世,利在千秋。”

李世民点点头,再次问道:“哪你们觉得,科举取士制度,还有什么弊端没有?”

房玄龄:“陛下,科举取士制度,目前运转良好,正在为我大唐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并没有发现弊端所在。”

杜如晦:“不错,科举取士制度,不敢说完美无缺,但是目前来说,尚未发现有什么不妥之处。”

在房杜之后,群臣纷纷附和。

对目前科举取士制度,李世民也是相当满意的。

当李世民看到考生走入考场的时候,还曾得意地说过: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就在李世民准备结束这项问政的时候,程咬金得意地跳了出来。

“哼!科举取士制度,弊端重重,尔等居然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没有一个人能够发现!”

“你们,真的,全部都是酒囊饭袋啊!一群庸才,俺老程,羞于你们为伍!”

程咬金一番话,直接将满朝文武都说懵逼了。

程咬金不是一直留在长安的。

他是武将,发生战乱的时候,他要带兵打仗。

平时也要镇守一方。

不过,他并没有固定镇守一处,而是隔几年就会调动一次。

历任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原州都督、蒋王府长史、幽州都督、左屯卫大将军,检校镇军大将军。

这也是李世民对武将的一种防控手段。

现在是一段空窗期,所以在长安城待了一段时间。

平时上朝,程咬金一直都是一个小透明的。

没事喜欢藏在柱子旁边打瞌睡。

谁也没想到,这时候这家伙居然胆敢跳出来对众人发起群讽。

长孙无忌顿时怒道:“程大傻子,陛下面前,休要胡言乱语!说,你为何要羞辱我等?”

程咬金鼻孔朝天地瞥了长孙无忌一眼,轻蔑地说道:“长孙大银币,俺老程不是针对你,而是在场的,都是饭桶!”

上位,看着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程咬金,李世民脸上,却是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他不由问道:“知节,你有何高见,不妨说来听听?”

程咬金等的就是这句话,马上滔滔不绝地说道:

“陛下,科举取士制度,弊端重重。”

“其一,就是举荐人制度,哪些士子,必须要有人举荐,才能获得考试资格。”

“然而哪些真正的寒门子弟,想要获得别人举荐,何其艰难?这就让寒门子弟的晋升之路,越发艰难。”

程咬金的话,让周围群臣脸上,都是露出难以置信之色。

这个程大傻子,虽然刚才跟疯狗似的乱咬一通。

但是还真是实打实的发现了科举取士制度的一些问题。

并且听他所言,他发现的还不仅仅只是这一点,居然还有其他弊端。

一下子,若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的看向程咬金。

看到所有人的目光都注释在自己身上,程咬金得意极了。

他得意洋洋地继续说道:“其二,科举考试乃是一年一考。可是我大唐疆域何其辽阔?”

“在偏远的边疆,光是来到长安,甚至都要大半年的时间。”

“而他们一旦考不中,再回家,又要大半年。这一来一回,时间全部都耽搁在了路上。”

“其三,主考官的权利太大。录取考生几乎全凭主考官一言而定,这也致使许多考生不想着如何读书,而只想如何讨好主考官。”

“而只要讨的主考官欢心,甚至考试之前,就能被提前录取。”

“而哪些主考官,不是出身世家,就是可以被世家所收买。这种情况下,请问寒门子弟,真的有晋升的机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