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暴涨的身家

话说洪明这边,这两天因为主打的极品荔枝爆火,已经在珠三角片区分公司内部站稳脚跟,开始对部门制度和人事做调整,以便自己未来工作的推行。

接到张泽电话,荔枝余下总产量只有30万斤后,他心情变坏了。

这段时间对于他和他的公司来说都是风光的,很多同行都在暗地里寻找同样的货源,甚至北方的水果零售业巨头都上门高价求购一批货源,让他在公司放了一个大卫星,连他爸爸都感觉脸上有光,公司其他董事也开始关注他。

这一次主打水果爆火重点不在于能赚多少钱,而在于绝无仅有的品质和唯一的销售店家带给公司名气的巨大增幅。

本来他已经请示了他爸爸,要在公司旗下所有的门店全面铺开,彻底把同行远远甩在身后,让公司成为高品质的代言人,没想到好日子那么短,极品荔枝已经进入倒计时。

不过也可以理解,高品质的水果不是烂大街货,可以高品质的同时还保持高产量,否则还有其他荔枝生存空间吗?

换个思路想问题后,他就不那么纠结了。

产量不足怎么办,互联网企业家已经用他们成功的经验告诉后辈们:限购啊,饥饿营销啊。

商品越珍稀,品质越高,限购效果越卓越。

全面铺开的计划收回。

除了阳城所有门店,鹏城和莞城只开放市里一半平时生意最火爆和竞争最激烈的门店,每家店都配量供给,每人限购五斤。

这个限购对有钱人来说没用,只要他们想要吃,就有多种方法可以买到,不就是钱吗?

通过限购限供,每天进百家门店的荔枝总质量达到5万斤,还有一半进货量进冷库保存,延长了一倍的销售寿命。

每天到点,在门店前排队的顾客多达上百,实行不涨价的策略,更赚足好评和眼球。

当然这些都跟张泽没有太大的关系,名优果多赚钱多得名气也不会分张泽一点,但个人账户每天都在暴涨对他却是实实在在的大喜事。

除了第一天的240万。

第二天,800万。

第三天,640万。

第四天,640万。

第五天,800万。

最后一天,1000万。

总共卖出51.5万斤。

见到账户余额:4100万,零头不算,瞬间张泽一个人在角落里笑出猪叫声。

要是每天到账换成百元大钞,张泽就能体会到: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感觉。

突然,有了这么大一笔钱,张泽的第一想法不是买车买楼,也不是每天起来鱼翅漱口,鲍鱼做早餐,餐餐海味山珍。

他依然还是骑着小电动来回医院,穿着的是普通的服饰,只是每餐多了几样好菜,还是为了让老妈吃好点,多吃点。

住的环境也要改善,不是自己的居住环境,而是老妈的,多人病房始终不太方便。

张泽请医生帮忙换了一个好点的单人病房,还请了个护工帮忙照顾着,老妈伤筋动骨的,需要长时间在医院养着,一个好点的病房有利于身心健康。

康小慧见他这样赚了点钱就大开大销,却都花在自己身上,又生气又高兴,终究还是不舍得念叨他。

孩子的孝心,多少钱都买不来的,不是吗?

忙忙碌碌的时间过去后,总有迎来了有钱有闲的快乐时光,在这样的日子里,不做点什么花钱的快乐事好像对不起这样美妙的时光。

清晨,雄鸡早早打鸣唱日。

张泽起了个大早,他这段时间习惯了早起,六点就起床。

洗漱后,饭也不吃,赶集去。

东盘镇的墟市这个大集市每周六早上才有,交易时间只有半天。

康小慧就是在去赶集的路上出车祸,平时就是小集,供附近村民买点蔬菜蛋肉之类的。

赶集,在这边叫作“赶墟”。各个地方叫法不同,有的叫“赶场”、“赶街”、“赶墟”或者叫“赶闹子”。

集市是定期聚集进行的商品交易的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像张泽要去的这个集市就每周二才有一天交易时间。

在曾经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遗留下的一种贸易组织形式,现在一些边远地区还存在着,又称市集。

现在南方很多地方,已经没有定期的集市,特别是城市里,超级市场中什么时候都有东西买。很多地方集市已经成为一种民间风俗,而在许多偏远的地区,赶集仍然是劳动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

小时候张泽每次被老爸老妈带去赶集,都能先期待憧憬三天,回来后还能高兴四天,这样下个集市又到来了,那时候的快乐就是这样简单而纯粹。

大集上人山人海的热闹,无所不包的新奇物件,动物,总能让还是孩子的他流连忘返。

小电动撒欢似的走在路上,张泽心情愉悦,像童年时期一样充满期待,嘴里哼起一首曲子:

我有一只小毛驴

我从来也不骑

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去赶集

我手里拿着小皮鞭

我心里正得意

不知怎么哗啦啦啦啦

我摔了一身泥……

东盘镇的集市变化很大,差点没认出来,好在地点没变。现在已经不再是十年前那种随意搭建起来,可以随地摆卖的墟市。

一看就是那种有规划、根据商品划分贩卖区域、有专人管理保洁的集市。

大门口挂着两条显眼的大横幅。

抓规范管理,促市场繁荣。

努力营造一个干净整洁有序的市场环境。

东盘镇政府宣。

大门东边是用餐的地方,很多小餐馆小摊档都在这边,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各样的食物的香气,令人垂涎欲滴,走过路过,不管饿不饿,都会被吸引过来,特别是小孩子,闻到这味道差点被馋哭了。

豆浆、牛奶、油条、小笼包、蒸饺、各种馅料的包子、粿汁、肠粉、鸡汤粉、牛肉粿条、各种汤面……

太多好吃的,是很多出门在外的游子记忆中家乡的味道。

东盘牛肉粿条,张泽清楚的记得:很小的时候,他第一次被带来赶集时,就是吃的这家小摊的牛肉粿条汤。

那时候,这家夫妻店是露天摆摊,占了很小的位置,只有四套桌椅,桌椅等等都是久的。

但每张桌子上都坐满人,一个接一个。

那时候又冷又饿,感觉等了好久好久,才排到他们。这碗初冬里的暖、鲜、香的牛肉粿条汤,一直停留在他印象深处,成为记忆中永不褪色的一块。

长大了偶然想起这个味道,很想过来再吃一碗,但总总原因,一直没有成行。

在外读书的时候,这种味道成为家乡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