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转型:从教师主导到以学生为中心
- 张晓军 席酉民
- 3442字
- 2023-08-10 18:08:24
第二节 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挑战
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是大学教育范式的转变,是全方位的育人体系的革新,涉及大学里面的每一个人的改革,依赖于每一个人的行动。因此,本节从大学不同主体和利益相关方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挑战出发,来讨论和引出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体系应该主要关注的领域。图1-1展示了构建“以学生为中心”育人体系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包括高级管理团队(SMT)、教师、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学生。
图1-1 大学利益相关者及其面临不同挑战
一、高级管理团队
在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体系时,高级管理团队发挥着领导者的角色,其所面临的挑战包括认知和行为两个层面。从认知层面看,缺乏理解、缺乏动力、缺乏经验都阻碍着领导者对建立“以学生为中心”育人体系的全局统筹;从行为层面看,目前还没有可供参考的系统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体系,同时缺乏支持机制和交流平台影响着“以学生为中心”育人体系的切实推进。
1.缺乏理解
很多大学的高级管理团队对“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概念的含义缺乏深入理解。有些大学领导以为“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什么都要听学生的,好像学生有什么需求就要满足。有些大学领导质疑“以学生为中心”在大学里实施的合理性,坚持认为大学还应该是以行政和教师为中心。也有些领导自以为是“以学生为中心”,但由于对这一理念的理解不深入,实际行动中还是以教师和行政为中心。
2.缺乏动力
有一些大学自称其办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但是学校的高级管理团队却关注政策、项目、荣誉奖项等,公开演讲时很少提到“以学生为中心”。很多大学,特别是公立大学的高级管理团队,没有动力去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系统。他们关注的只是关键利益相关者特别是政府的行政要求。正如一位公办大学的校长所说,“我们确实曾经尝试过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系统,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根据我们的传统习惯,我们必须要管理学生以确保学生的安全,而这与自由的精神相悖。而且我们必须要达成相关指标,这样才能获得足够的资金”。
3.缺乏经验
尽管有一些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却也很难付诸实际行动,因为很难找到先例和典范作为学习的标杆。尽管西方大学的很多经验对中国大学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有借鉴价值,但这些经验如何在中国的情境中扎根并真正发挥作用仍然是一大难题。
4.疏于建立组织支持机制
高级管理团队应该负起建立有效支持机制的责任,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文化、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技术支持、设计对相关人员的激励机制等。然而在大多数大学中,这样的机制并不存在或只是碎片化的点缀。
二、教师
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直接、最频繁的人群之一,因此教师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大学系统的关键执行者。但由于缺乏专业研究和机制支持,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体系对教师来说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1.缺乏认知
教师在课堂上的定位和角色通常会受到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实践的影响,很难理解和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给予学生课堂上更多的自主权,而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应被弱化。然而,大多数教师仍然将自己看作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专家。例如,很多教师只会用PPT展示教学内容,而几乎不提问问题,学生很难感受到互动。除此之外,一些教师对“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解很极端,他们认为要让老师完全听从学生的意愿,按照学生的意愿去做事,而老师在课堂上已经不再重要了。
2.不愿改变
有时候教师不愿意改变是因为他们想将更多的时间用在研究项目上,因为研究对自身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重新设计或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另外,即使有些教师想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他们也因为没有适当的方法而放弃。
3.缺乏支持机制
有些情况下由于缺乏来自学校的支持,教师很难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缺乏机会参与一些可以提升他们自身认知和教学水平的专业培训。此外,激励机制的缺失使得教师们并没有动力去实践一种更具挑战性的教学方式。这还和教学评价制度有关,有很多教师抱怨他们很难在教学中突破传统的理念和方法,如过时的教学督导制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评价体系等都是现实的障碍。
三、行政管理人员
行政管理人员与学生的互动因工作类型的不同存在明显差异。比如学生事务办公室的行政工作人员通常与学生有比较频繁的互动,而人力资源和财务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很少与学生进行直接互动。然而,在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体系中,所有的行政工作人员,不管与学生有没有直接接触,在学生的成长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尽管如此,在现实中,将“以学生为中心”贯彻在具体工作中,行政工作人员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1.缺乏意识
很多行政管理人员,特别是那些几乎不接触学生的行政管理人员,缺乏“以学生为中心”工作的意识。即使他们知道“以学生为中心”的概念,也很难明白或系统地理解这一理念,也很少系统思考自己的工作与这一理念之间的关系。
2.不愿“以学生为中心”
考虑到工作量增加和工作方式改变,一些行政管理人员并不愿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式做事。他们更多地以自身为中心,以部门为中心,为部门领导工作,而不是支持和服务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例如,学生经常会抱怨有些行政管理人员因为怕麻烦而拒绝或推迟回复学生的问题和需求。
3.传统学生工作理念与习惯的制约
在中国的大学,行政管理人员的定位是管理、控制学生,而不是服务、指导、支持学生。如果缺乏认知转变和必要工作技能的习得,大学里的行政管理人员很难从以部门为中心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
四、学生
学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体系的核心和终极支持对象,然而,现实中的情况是学生本人对于自己在育人体系中的位置,以及能够从体系中得到的支持和帮助的认识不足,也很难有效地利用学校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的资源。具体来说,缺乏认知、缺乏自我管理、缺乏学习支持系统等问题成为阻碍学生积极参与、利用“以学生为中心”育人体系的重要因素。
1.缺乏认知
“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以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为主导,统筹运用所有的学校资源支持学生学习。因此,学生首先要关注和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兴趣,清楚了解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把主动权都交给老师来安排学习内容。但是有些学生并不理解这一理念。例如,很多时候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很重,倾向于只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有些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很少主动去向老师寻求帮助。
2.缺乏自我管理
有些学生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因此他们只能有效使用大学支持系统的部分资源。例如,尽管学校为学生提供机会,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技能,但是有些学生并不愿花心思参与到团队合作中,团队工作中“搭便车”的现象普遍。更要紧的是,有些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他们甚至长时间无法让自己的学习走向正规,或者经常逃课,或者无法跟上节奏。
3.缺乏学习支持系统
大学应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文化和制度,为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关键技能、价值观念和信仰提供足够的资源。而且,大学应建立适当的治理结构,让学生能够通过正式化的渠道反馈学校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体系建设。但现实中,中国的大学在学生学习支持方面还缺乏系统的体系,因此,也会出现学生有很现实的需求但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
综合以上这些挑战,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大学的利益相关方对于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解还不够全面,还不能深刻领会到“以学生为中心”对于自己的工作意味着什么。二是从大学领导到一线员工尚缺乏一套成熟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实施体系,即大学里面的每个部门和每个人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三是大学的实施主体特别是管理团队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变革和转型方案,调动各类主体全情投入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范式转变中来。本书的核心目的,就是帮助大学的各类主体应对这些挑战,因此,本书的安排也是按照这三大挑战来展开的。本书第一部分是针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内涵的讨论,第二部分是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体系的关键环节,第三部分则讨论了大学的领导者如何才能推动大学的改革和转型。
本章参考文献
[1]吴笛.社会网络下的公共外交——以美国“十万强留学中国计划”为例[J].国际观察,2014:147-157.
[2]徐葳,贾永政,福克斯,等.从MOOC到SPOC——基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清华大学MOOC实践的学术对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4):13-22.
[3]袁松鹤,刘选.中国大学MOOC实践现状及共有问题——来自中国大学MOOC实践报告[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4):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