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建筑上的帽子:屋顶
小时候的我,特别不爱出去玩,宁可自己在棉被山上拿着小木枪冲锋,或者用一下午时间把小人书上的林黛玉画成怪石。妈妈总是说:“看你闲得五脊六兽的,出去玩儿会儿吧。”
其实,我很忙好吗?
那么,妈妈说的这个“五脊六兽”,到底是个什么兽呢?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上,通常会站着一排小兽。有时两三个,有时七八个,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脊兽”了。“脊”就是屋脊的意思。那为什么是五个脊和六个兽呢?这就要先从中国古建筑的屋顶类型说起。
提个问题:一个戴着帽子的人和一个不戴帽子的人同时向我们走来,你会先注意哪个人呢?
通常,我们会先注意戴着帽子的那个人,因为在视觉上人们通常会先注意有特殊形状的物体。同样,我们在各地看到的不同类型的古建筑或仿古建筑,大到宫殿楼阁,小到亭子长廊,都戴着一顶漂亮的帽子,这就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吸引人的地方——飞檐翘角的屋顶。所以在聊五脊六兽之前,我们就有必要先聊一聊屋顶的大学问。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脉络中,各种艺术形式层出不穷,而建筑是一种既有实际功能又有精神层面寓意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在满足于遮风避雨的实用功能之后,人们又赋予了建筑艺术更多的精神内容,阶级的、宗教的、情感的、艺术的,不一而足。而屋顶,这个中国建筑上最显眼的帽子,几乎承载了整个建筑一半的体量,自然也赋予了建筑更多的精神内涵。
中国古代几千年都是封建君主专政的制度,等级制度森严,就拿盖房子来说,也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让你用什么样的屋顶,就得用什么样的屋顶;让你用几级台阶,多一级都不行。你想在门上弄个装饰?先查查你的官级到了没有。就连大门上的钉子都是有数的,多一颗?那叫僭越,立刻抓起来——是不是想造反啊?是?咔嚓!不是?谁信啊?咔嚓!
没地儿说理去。
既然没胆量造反,那就乖乖地按规矩来吧。
等级最高的一种屋顶,清代叫作庑殿顶,也叫作五脊顶或四阿顶(不是四阿哥)。因为它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形成了四面坡屋顶。这种屋顶形式一般用在宫殿或寺庙等高级别的建筑上。
你以为这就是最高等级了?要是一层庑殿顶是最高等级,那在上面再加一层呢?那就是超高级了吧。这种屋顶叫作重檐庑殿顶,自然是比单檐的要更高级了。看看故宫里的太和殿和乾清宫,都是戴着两层帽子。
重檐庑殿顶(故宫)
由此可见,所有的重檐顶都比单檐顶要高级,费那劲儿多造出来一层当然不是为了好玩儿。
比庑殿顶稍差一个等级的屋顶叫作歇山顶,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两边垂脊不是一次下来,而是“歇”了一下。因为有九条脊,所以也叫“九脊顶”,一般也是用在宫殿建筑上。歇山顶的两端各自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垂直面(与庑殿顶侧面的坡面不同),叫作“山花”。这个三角形地带才是屋顶上最有看头的地方,设计师们不惜把最有装饰效果的造型构件放在这里,便是为了使这顶帽子更加绚丽夺目。
歇山顶(故宫)
歇山顶各部分示意图
以上两种是宫殿或寺庙等高级别建筑所用的屋顶,下面这两种就是民居常用的了,一种叫作“硬山顶”,一种叫作“悬山顶”。
硬山顶也有五条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前后两面坡屋顶,屋顶两端与左右山墙齐平。
硬山顶(五台山)
悬山顶的其他部分都跟硬山顶一样,只是山面的两边屋檐挑出山墙以外,悬山嘛,顾名思义,就得悬出来一块儿。这多出来的一块儿也是有名字的,叫作“出际”。悬山和硬山是两种最简单、最基础的屋顶形式,在古代是一般老百姓用的。当然,土豪随意,富人家里的配房、仓库什么的也会用这种屋顶。
还有一种屋顶,叫作攒尖顶,就是我们经常在亭子、塔上看到的那种尖顶,没有正脊,有四条或多条垂脊,正中还有一个圆圆的宝顶。
除此之外,还有顶部平平的盝顶,没有正脊的卷棚顶,像个头盔一样的盔顶,等等。这些不同用法的屋顶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屋顶家族,使中国建筑有了多姿多彩的各式帽子。
戴个好看的帽子还真是显得精神。
悬山顶(五台山)
各种常见的屋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