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生活中的每样东西都有对应的内心起源
- 世界虽然残酷,内心仍可变成天堂
- (美)克劳德·布里斯托
- 4784字
- 2023-06-15 16:02:12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书的主题,你应该思考一下内心世界本身和它与外在世界的关系。除了认为它是某种精神行为(Mental Action),没有人知道内心世界真正什么样。但就像未知的电气元件一样,我们到处都能看得到它的表现形式。我们在孩子的行为和表达方式中发现了它,在老年人身上发现了它,甚至在其他生物身上也发现了它。我们越深入地思考和研究内心世界,我们就越意识到它的力量有多么强大,它的力量是多么无限。
读到这里的时候,看看你的周围。如果你在一个配备家具的房间,你的眼睛告诉你看到的是很多无生命的物体。就视觉而言,这当然没错,但实际上你正在看的是通过某些人的创造性工作而实体化的内心活动和想法。正是内心想法首先创造了家具,塑造了窗户的玻璃,给予织物和覆盖物以形状。
不管是汽车、摩天大楼、掠过平流层的巨大波音747喷气式客机,还是缝纫机、小别针——它们最初是怎样诞生的?它们来自于那不可思议的力量——内心想法。经过进一步分析,我们认识到这些成就以及实际上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1882,美国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译者注)声称内心活动乃是人类所有行为之起源;当你理解这一点时,你就开始明白内心世界之外的每个东西都有其对应的内心起源。正如佛在数千年前所说:“万法唯心。”
内心变成天堂,人间处处都是天堂
我的一位朋友拥有一个美丽的莲花池。那其实是他在乡下住宅附近的一片天然洼地,他坚称他在乡间的宅邸为他的农场,水从远处山丘上的蓄水池中流入这片洼地,其间还要通过一个可调节水流大小的阀门开关。一切是那么的和谐美满,到了夏天澄澈的水面上就会铺满怒放的莲花,鸟儿们在池中自由嬉戏,从早到晚都能听到它们的奏鸣音。蜜蜂则在花园中的野花上忙碌不辍。极目远眺,池塘的后面是一片更加美丽的丛林,野生的浆果、灌木、蕨类植物争相盛开,热闹极了。
我们的朋友原本只是一个凡人,但有了一颗仁爱之心让他变成了上帝。在他的“领土”上,你看不到“私人所有,不得擅入”或“擅入必究”的字样。取而代之的是原野尽头那让人倍感亲切的标语,“这里的莲花欢迎你”。他得到了所有人的由衷爱戴,原因很简单,他真诚地爱着所有人,并愿意与他们分享他的一切。
在这里我常能碰到正在玩耍的天真稚子和风尘仆仆、步履蹒跚的旅人,不止一次看到他们离去时脸上那种与来时全然不同的神情,仿佛卸下了身上的重负,直到现在我的耳边似乎还能听到他们离去时的低声呢喃,那时旅人们虔诚的祈祷,“仁慈的主啊,愿你保护我这位比亲兄弟还要亲的朋友。”有些人甚至把这里称为“精神之园”。闲暇时作为主人的他也会在此静坐以销永夜。我曾多次看到当外人离去后,他趁着皎洁的月光在园中往来踱步或坐在老式的木质长椅上伴着芬馥的野花香喝点什么。他是一个具有一切美好品质的纯真挚子。用他自己的话说,这里是他一生中最伟大最成功之处,经常带给他莫名的感动。
毗邻的一切生物仿佛也能感受到这里散发出的亲善、友好、宁谧、欢欣的气氛。牛羊们会漫步到树林边古老的石栏下,张望着里面美好的景致,我想它们真的是在跟我们一起共享这份温馨。动物们面带微笑昭示着它们的心满意足和欢欣愉悦,或许这就是他的心中所求吧,因为每当此际他也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表示他能理解它们的心满意足和欢欣愉悦。
水源的供给原本丰沛,水池的进水阀总是开到最大,这让水流婉转而下,不仅在栏边驻足的牛羊能饮到甘甜的山泉,邻家的田园亦可受惠。
不久前我朋友因事不得不离开大约一年的光景,这段时间里他把房子租给了另外一个男人,新租客是位非常“实际”的人,他决不作任何无法给他带来直接利益的事。连接莲花池与蓄水池之间的阀门被关闭了,土地再也得不到泉水的滋润和灌溉;朋友立起的“这里的莲花欢迎你”的标语也被移走;池边再也见不到嬉戏的顽童和欣慰的旅人。总之这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再不复往昔林木欣欣向荣、泉水涓涓而流的样子。池里的花朵因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水源而日渐凋零,只有伏在池底烂泥上枯萎的花茎还在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热闹。原本在清澈的池水中悠然而动的鱼早已化为枯骨,走近池边便能闻到它们发出的腥臭。岸边没有了绽放的鲜花,鸟儿不再停留于此,蜜蜂们已移居它处,园中亦不见蜿蜒的流水,栏外成群的牛羊再也饮不到甘甜的清泉。
如我们所见,今天的莲花池与朋友悉心照料的莲花池有天壤之别。而细究之下,造成这一切差别的原因却十分微不足道,仅仅是因为后者关闭了引水的阀门,阻止了来自山腰的水流。这个貌似简单的举动,掐断了一切生物的生命之源。它不仅毁掉了生机盎然的莲花池,还间接破坏了周围的环境,剥夺了周围邻居们与动物们的幸福。
你的生活正是你的内心想法和你思考过程的结果。你的血肉、骨头和肌肉可以被分解为百分之七十的水和价值很小的少量化学成分,但真正塑造了你的是你的内心世界和你思考的东西。成功的秘诀不在于外物,而在人的内心世界之中。
在没有精神脉冲(Mental Impulses)的情况下,你将不会吃饭,不会穿衣服,不会追赶公交车,不会开小汽车,不会开电视,或者不会读一份报纸——你甚至抬不起你的手臂!虽然你可能会认为你的行动多少是习惯性的,也许是某种物理反射导致的,但你在生命中所走的每一步,无论方向如何,背后的可畏而强大的推动力是——内心想法。
你走路的方式,你的言行举止,你的衣着,无不反映着你的思考方式。懒散的举止是懒散思想的体现,而警觉正直的举止是内心的力量和信心的体现。人的行为举止是内心的外在表现。你是你自己内心世界的产物。你相信你自己是什么,你就是什么。
内心是所有财富、所有成功、所有功利、所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以及所有成就的起源。没有了内心活动,世界上就不会有医学,不会有伟大的博物馆,不会有伟大的戏剧或小说,不会有现代的便利设备——事实上,最原始时代的生命就不会有任何进步。
你的内心——是支配——决定你的性格、职业,甚至是你的日常生活的力量。因此,“内心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这句话就变得容易理解了。没有了内心之原动力的生成,就不可能有任何行为或反应。所以,《圣经》中说“播种什么,收获什么”;莎士比亚也说过:“事情本无好与坏,全在自己怎么想。”
在内心画一幅地图,指引行动的方向
既然你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内心想法和愿望在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那么你要决定的第一件事正是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先说说一种笼统的想法,即你仅仅想要的是成功——像大多数人希望的那样——太模糊了。你必须在脑海中清晰地绘制未来的蓝图。问问你自己,你的路通往何方?你的确切目标是什么?你有没有设想过你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如果成功是以财富来衡量的话,你能否用数字来表示其数量?如果以成就来衡量,你能否明确地界定它?如果以快乐来衡量,你能否生动地描绘它?
你必须问自己这些问题,因为在回答中包含了可以决定你从现在起的整个人生的因素。似乎很奇怪,一百个人里面竟然没有一个人可以回答出这些问题!大多数人都有想获得成功的普遍愿望,但除此以外,一切都是模糊的、不确定的。他们只是一天又一天地前行,想着只要今天有工作,明天也会有——无论如何,在年老时总会有人照顾的吧?他们就像毫无目的漂浮在水面的软木,随波逐流,不是被冲上岸就是被水浸透最终沉入水底。
因此,至关重要的是,你必须了解你到底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必须了解你的人生之路通往何方,必须心中怀有一个想要实现的确定目标。那个目标,当然了,是人生的全景目标;不管你想得到一份工作或是更好的工作,或一栋新房子,或在这个国家的一块地方,或只想要一双新鞋,这些愿望并没有什么不同。你必须有一个对未来的明确想法。
记住,需要和渴望之间有着天壤之别。你可能为了上下班的交通需要一辆车,你可能为了让你的家庭成员高兴而渴望拥有一辆车。为事业而购买车是出于需要,为家庭而购买车是出于迫不及待的愿望。为了购买这辆家庭用车,你会翻遍产品宣传册,拜访许多经销商。这是因为它是你从未拥有过的车型,是可以为你的责任感加分的东西,还可以促使你获得新的判断力和新的外部资源。对新的、不同事物的渴望将会改变你的生活,促使你付出额外的努力。
那么,无论何时你如果希望达成任何目标或得到比你现在所拥有的更多的东西,就从渴望开始吧——它是我们所有人心中的第一激发力量。若没有了最强烈的渴望,你就不能达成任何目标,或得到任何东西。尽管如此,正如你应该明白的,成功的要素不只包括渴望。
如何把内心力量用到最正确的目标上
如果要用更好的术语来界定内心活动的定义,我会使用“振动”或“振荡”:当构成物质的分子振动加速时,物体的形态经常会发生改变——就像方块冰在煎锅里受热融化并迅速蒸发成水蒸气时一样。
我再做一个简单的比喻。被投掷到池塘中的石子立刻会激起一连串的波纹或小波浪,并在水面上环状泛开,最终到达岸边终止。石子越大,激起的波浪越高。两个不同大小和重量的石子被同时非常接近地抛进水中,每个石子都会激起一连串的水波,波与波相汇合。在两组水波相交的地方看起来会有水波之间为克服或超越彼此而进行的斗争。就我们的生理视力而言,如果两组水波的范围相同,那么它们的形状似乎会在相交点终止或渐渐消失。但如果一组的范围大于另一组,那么范围较小的那组水波会被一扫而光,并在渐渐消失之后产生新的波浪。
现在,把上述的解释与你自身内心活动的方式结合起来思考——例如,一个人的想法是如何阻止或说服他人的。而你很容易理解这种内心活动越是强大或集中,它的速度就越快,振动就越强,它就越能排除较弱的精神振动,越能快速地进行它的创造性工作。
我们听说过很多有关冥想的不同阶段、觉悟的不同水平、思想集中的不同程度、人类信仰力量的不同大小的知识——所有这些都涉及从我们自身发出的力量的强度或程度。只有当一种内心力量被完全酝酿释放,当想象力能够设想你的雄心壮志被实现并在内心世界中将你想得到的物体——形象化——一幢房子,一辆车,一台电视——就好像你已经拥有了它们,创造性力量才会降临到你的身上。
在研究了这些所谓的神秘主义教义、各种精神科学以及普通的教堂教义之后,我相信它们都不同程度地起了作用,但只能达到使它们的信徒相信的程度。
然而,我不得不做出这样的结论,即许多人只是口头上说说祈祷文,心里却一点也不相信会得到回应。结果就是,他们得不到回应。我常常会想起那个老妇人的故事。她在计划去购物时表示相信祈祷文。前一天,她祈祷在她的购物日天气会晴朗。一完成祈祷她就向窗外瞥了一眼,看到一些乌云,于是立即断言:“但我知道会下雨的。”
1944年的晚秋,托马斯·萨格鲁(Thomas Sugrue)在《星期六文学评论》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宣称心灵医治(Mind Cure)的潮流迅速兴起,以至于如今已经到了无处不在的地步。他列举了几个患者获得显著疗效的例子。一位62岁的妇女,不仅身体局部残疾还因关节炎而手指弯曲,因为修炼了瑜伽呼吸法而使身体从疾病状态下完全恢复。萨格鲁声称在她完全康复之后,那些看到她的人都判断她大概是40岁的年纪。另一位妇女在一种神秘的玄学(Metaphysics)方法的治疗下获得了极好的疗效,对于她年龄的猜测小于她实际年龄15岁。萨格鲁还讲道,一位退休的传教士在过去12年里对灵异现象(Psychic Phenomena)做了许多实验并获得了最令人惊叹的成果。
到这里,我们只能得出唯一的结论,即所有的方法、信条和巫术疗法(Cults)都因人类个体的坚定信念而起作用——进而引领我们释放内心世界的魔力。
信念使矮人成为巨人,也经常把巨人变成矮人。历史充满了内心如何使弱者变强、强者变弱的记事,你也经常目睹它起作用的证据。
我必须指出,单靠勤奋的工作是不能获得成功的。对于成功,你的信念必须强烈到使你坚定不移。你的内心活动和目标必须协调一致,而且你的精神必须集中,不能有任何松懈。你可能希望得到财富、名誉、地位,或者知识,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对成功的理解。但是不管你认为成功是什么,如果你愿意把它变成你生命中的炽热信念,你就可以达成你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