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是一场噩梦。
苏珩不知道这个梦什么时候,才可以真正醒来。她哭了无数次,绝望过,平复过,妥协过,可再一次陷入循环的时候,她破防了。
彷佛一段诅咒,一段代码,她摆脱不了,但她隐隐发现了其中的不对劲。
像是一个死循环,三年前她来到贫瘠的土地,以为自己可以解开这个谜团,可以找到线索、重启人生;三年过后,她坐在开往家方向的列车上,复盘着过去经历的这一切。
梦想碎了一地,徒留伤悲;热情被浇灭,只剩下茫然,积蓄也没,要么化作过往的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留存在记忆中,要么转给了父母,当作子女的一点心意。
看着余额里的200元,以及信用卡欠的高铁票、油钱,还有花呗,预支的课程费,苏珩没觉得后悔,事实上每一笔她都认为是正确的。
没能在职场发光发热,反而活成了有名人物,没能积攒储蓄,为今后离职提供底气,也没能做到潜龙勿用、厚积薄发,她活成了个四不像的怪物。
唯一的优点可能是,还保留着自我意识。
自我意思值多少钱?
如果自我意识是无价之宝,那她赚了。
如果成年人最不需要的就是自我意识,那么这3年,她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可是,她不甘。
她总觉得自己,命不该如此。
她还是要奋斗。
还是选择织造一个更新的梦想,不同于过去的那个,这个梦想更加的接地气,少了不切实际的梦幻,多了几分世俗气息。
她预感自己能成功。
毫无理由的,她觉得自己可以。因为她觉得这一切都是过程中的一环,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失败就失败,起码我努力过。
苏珩看向车窗外的蓝天白云,尝试过,发现不合适,那么放弃也是一种能力。
她要培养自己翻篇的能力。
—————————————————
时光荏苒,又是新的一周。
为了省油费,苏珩放弃每天来回县城和乡镇去上舞蹈班——只为自己快乐。
每个阶段的重点不一样。如果说之前是垃圾时间,要找点事情让自己kill time并保持愉悦的心情,迎接下个阶段,那么上个阶段整体效果不错。
而下一阶段,应该收心,静心学习,蓄势待发。
人生是一趟有去无回的单程旅行,一直回头的人走不远。
娱乐可以,但不能致死。
就连商圈里的门店都会因为销售市场的变化而不断优化选址,那么个人为什么不能为了更好的未来去调整对策呢?
如果过去的她一直在为离开这天做足了准备,那么“离开”这件事就应该是目的,要多条路一起使劲。
苏珩最近在看王阳明的《传习录》,关于知行合一、心外无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止而后有定。能知所止,则方寸之间,事事物物皆有定理。
因此,凡事向内求、反求诸己。
所有的痛苦不过因为既要又要。这就导致陷入痛苦的泥沼,循环往复。
其实,要看到穷困通达、寿命长短都由上天注定,自己不必因此动摇行善的心。
回溯过去的三年,也是肆意洒脱的三年,不被人情世故牵绊,我行我素,遵循自己的心,想做就去做,无问东西。
事物无好坏,关键看心态。
孑然一身又如何?孤独的背面是免去了无数鸡毛蒜皮与反复拉扯。
《暮色将尽》作者说,她一生都在小心翼翼避免需要她牺牲自我的事情。
正当她取消舞蹈课,在房间里为自己一身肥肉而叹息时,老师给她私信,问最近怎么不来上课?
她说是费用问题。
但是她的问题。
苏珩开始动摇,她想去上课,但是又害怕自己花费太多精力在舞蹈上,分散注意力。可是现实却是,自己在家她根本不会练习舞蹈。做不到规律运动。充其量就是自己拉拉筋。自我安慰。
这点运动量完全达不到以前爆汗的程度。之前她上完课,出汗如洗澡,而自从取消了舞蹈课,她变得越来越胖。
刚开始精神非常萎靡颓废,但随着时间流逝,好像也能接受平淡如水的节奏了。
但与此同时也没有了对明天的期待。
舞蹈就是一个希望。集合了自律、运动、出汗、快乐等的综合体,是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
一旦当她停止跳舞,没有其他东西替代,生活仿佛失去了希望。
她也知道有一样东西可以。
但是她就是迟迟不行动,或者说拖延症,一直在逃避,这件事就是——看书、刷题、背诵、积累。
说到底还是动力不足。也可能是这个东西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她现在吃不了这份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