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病条辨(附:叶香岩外感温热篇 薛生白湿热病篇)
- (清)吴瑭著 宋咏梅 臧守虎校注
- 1125字
- 2023-09-15 15:38:47
校注说明
《温病条辨》,清·吴瑭著。约成书于清嘉庆三年(1798),是中医温病学的代表著作之一。《温病条辨》的问世,标志着温病学说理论与临床实践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吴瑭(1758—1836),字配珩,号鞠通,江苏淮阴人。吴氏19岁时,其父病卒,因而“愧恨难名,哀痛欲绝,以为父病不知医,尚复何颜立天地间”,遂立志习医。吴氏“怀救世之心,秉超悟之哲,嗜学不厌,研理备精,抗志以稀古人,虚心而师百氏”,精研《黄帝内经》《伤寒论》,遍考晋唐诸贤之论,学识渊博,功若桴鼓。生平著作以《温病条辨》最为著名,此外还有《吴鞠通医案》《医医病书》。
全书六卷,卷首一卷。仿仲景《伤寒论》体例,“文尚简要”,立温病证治法238条,并于诸条之下自注自辨,书名“条辨”亦出于此。
《温病条辨》以三焦为纲,标明了多种温病的各类证候,以条文形式论述了各类证候的辨证论治,并在条文后自加分注、方论,以分析病机及方药配伍原则;提出了三焦辨证、育阴清热等重要理论;创制了许多至今广泛运用于临床的著名方剂如桑菊饮、银翘散。该书一经问世,便广为流传。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嘉庆十八年(1813)问心堂刻本等60余种;且后人如温病学家王孟英、叶霖、陆士谔等对本书广为增补批注。还有医家为促进《温病条辨》普及应用,编撰了许多歌括、汤头歌等,足见本书的影响之大。
本次校勘,采用清嘉庆十八年(1813)问心堂刻道光十六年(1836)重校本为底本,以清同治九年庚午(1870)六安求我斋刻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排印本为校本,以《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伤寒论》等通行本为他校本。本书辑录批语排为楷体字并使用略字如下:(汪按,系汪廷珍评述),(徵按,系徵以园评述),(眉批,系朱武曹评述)。
本次校注的具体原则:
1.全书采用简体字横排,并加以现代标点符号。
2.凡底本中因写刻致误的明显错别字,如“北”写作“此”,“痛”写作“痈”,“被”写作“彼”等予以径改,俗写字、异体字、古今字,如豆与痘等均以简化字律齐,不出校。
3.凡底本与校本互异,若显系底本脱误衍倒者,予以勘正,并出校注明据补、据改、据删之版本、书名或理由;若难以判定是非或两义均通者,则出校并存,或酌情表示倾向性意见;若属一般性虚词,或意引、节引他书而无损文义者,或底本不误而显系校本讹误者,一般不予处理;凡底本与校本虽同,但对原书文字仍有疑问者,不妄改,只出校注明疑误、疑衍、疑脱之处,或结合理校判定是非。
4.对个别冷僻字词加以注释,注音采用拼音加直音的方法。
5.书序按时间先后重新排列。
6.凡例按原顺序标注序号。
7.原书各卷卷首题写“汪瑟菴先生参订,吴瑭鞠通氏著,徵以园先生同参,受业侄嘉会校字,朱武曹先生点评,男廷莲同校”,本次整理均略去。
由于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同行专家斧正。
宋咏梅
2022年1月于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