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药资源与资源科学

一、资源与中药资源的概念

资源(Resources)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两大类。

中药资源(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是指中医临床防病治病所使用的药物资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中药资源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其外延包括药用植物、药用动物、药用矿物资源和生态资源等,以及中药资源生产的各要素,如生产资料、人力等。中药资源特指构成的种类及各要素。同时还泛指具有社会属性的非物质的中医药人文资源。

二、自然资源的属性与资源科学

自然资源的属性包括自然资源的组成结构、质量、性能、价值、开发与利用和管理等多个方面。

(一)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1.自然属性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具有质量和时空两个维度。自然资源是一定的“质”和“量”在一定时间,具体于一定的空间,展示着自然资源随时间变化因地域不同的质量特征。

自然资源的特征具有整体性与层次性。整体性是指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是作为自然资源系统存在的,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同时这个整体具有层次结构性,即自然资源系统的内部组成、结构排列和时空分布存在一定的层次序列,表现出明显的层次特征。层次性决定了资源必须明确时空尺度,确定采收水平,逐层进行信息传递与筛选,选择适宜的研究方法。因此开发利用时必须有全局观、整体观和系统观。

2.经济属性 自然资源以一定的数量在一定的时期内,具体存在于一定的区域,因此自然资源的量是相对有限性与绝对无限性的辩证统一。

自然资源的绝对无限性是人类无限生存下去与社会无限发展进步的重要依据,而其相对有限性则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有效保护和管理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社会属性 自然资源总是与社会经济条件、科技水平相关联。表现为,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认识、评价和利用都受时空限制。同时,在自然资源中附加的人类活动是人类改造利用自然资源的长期结晶。因此自然资源具有明显社会属性。

由于认识水平及科技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既可高效利用自然资源,也可使自然资源劣变甚至损坏为“废物”,所以自然资源具有可塑的社会属性。

自然资源在社会经济中具有多功能、多用途、多效益等多种特征,因此在进行自然资源配置时,应充分考虑配置优化达到效益最大化。

(二)资源科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任务

资源科学(Resources Science)是研究资源的形成、演化、质量特征、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1.资源科学的研究对象 资源科学研究对象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根据资源所涉及的范围不同,又分为单项资源、集合资源、区域资源系统、资源生态系统和资源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等。

2.资源科学的主要任务

(1)阐明自然资源的形成、演化及时空分布规律。

(2)探索自然资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系统的影响。

(3)揭示自然资源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区域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4)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在资源研究管理中的应用。

三、中药资源的范畴与中药资源科学

(一)中药资源的范畴及特点

1.中药资源的范畴 中药资源是一类特殊的自然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的范畴是自然资源中能为中医治疗、预防疾病及提供人们健康需求的一类药用资源。中药资源隶属于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资源三大类别。药用植物与药用动物为可再生生物资源,药用矿物为不可再生非生物资源(或称耗竭性资源)。由于中药有狭义与广义之分,中药资源的范围也随之变化。狭义中药资源指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资源。广义中药资源则指在中华民族医疗体系中应用的药物资源,因此包含了藏药、蒙药、苗药等民族药资源类别。

2.中药资源的特点 中药资源除具有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外,其显著的特点有:

(1)对生态的依从性 中药资源是自然的产物,其主要构成为野生资源。生态环境对中药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其生长发育需依附于特定的生态系统。同时许多药用动植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矿物药更是地球形成的产物。

(2)品质的道地性 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直线距离约5500km,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小部分在低纬度。北回归线横穿我国南部,使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气候差异大,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为各种中药资源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从整体看,中药资源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资源分布呈现了明显的区域特征,如东北的人参、五味子、刺五加、鹿茸等;华南的广藿香、广金钱草、广佛手、新会陈皮等;华东的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延胡索、浙玄参、浙麦冬、温郁金;中原的怀地黄、怀山药、怀菊花、怀牛膝。从局部看,野生中药资源具有广泛的分散性,很少有集中成片的大面积分布。矿物类中药资源虽然是非再生资源,但由于地壳演变,在特定地区和岩层内生成矿石和化石,其分布也有一定的地域性。

(3)效用的多用性 首先主要表现在功能主治的多功效特点。如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宣肺平喘的功效;亦是其他医疗体系应用的药物,如作为麻黄碱的重要原料,在西医中广泛应用。其次是多用途特点,如药食同源的大枣、枸杞子、山楂等。再是多效用特点,中药资源既有药用及保健功能,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与经济价值;同时又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二)中药资源科学

中药资源是自然资源中的一个专门类别,是人类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中药资源科学涉及中药资源的形成、时空分布、演变和资源配置。知识体系主要包括:

1.中药资源的形成 中药资源是随着自然资源的形成而客观存在的,二者不同之处在于中药资源的专属用途及其后续成药过程。因此中药资源除具有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外,突出的属性是其具有临床功效、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动植物的分布与地域及生态环境有关。“顺天时,量地利”的农业经营方式在我国由来已久。《禹贡》就分述了当时九州的山川、湖泽、土壤和物产等,成为有关自然区划的最早文献。《神农本草经》指出“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强调产地对药材品质的影响。《本草经集注》认为“诸药所生,皆有境界”。《新修本草》载“窃以动植形生,因方舛性,春秋节变,感气殊功。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说明历代中医药学家均十分强调中药材的生产要遵循生态规律,要保证药材质量及其临床疗效必须重视选择适宜的生态环境。20世纪50~60年代,曾提出“南药北移、北药南移”,虽一时缓解了部分紧缺药材供应,但是由于违背了药材生产的客观规律,部分北药南栽虽能成活,但是品质下降,如党参、防风等南移则以失败告终。

2.中药资源的时空变化及其规律 中药资源的时空变化及其规律指中药资源的自然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与时间特征。一是指中药资源的时间变迁,如道地药材、民族药物等资源类别的变迁。二是指中药资源的产地变迁,如人参记载东汉“出上党”,今出辽东。三是指中药资源药用部位的增加对中药资源产量的影响。四是指中药资源品种的演变。如黄连,《神农本草经》仅记载了黄连的功用,《名医别录》载:“黄连生巫阳川谷及蜀郡、太山,二月、八月采。”从分布来看,应为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本草经集注》载:“今西间者色浅而虚,不及东阳、新安诸县最胜,临海诸县者不佳。”表明短萼黄连C.chinensis Franch.var.brevisepala W.T.Wang et Hsiao也作黄连药用。《新修本草》载:“蜀道者粗大节平,味极浓苦,疗渴为最。江东者节如连珠,疗痢大善。今澧州者更胜。”李时珍谓:“今虽吴、蜀皆有,惟以雅州、眉州者为良。”黄连基原又扩大到三角叶黄连C.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和峨眉黄连C.omeiensis(Chen)C.Y.Cheng,并认为品质优良。明代兰茂谓:“滇连,一名云连。人多不识。生img山,形似车前,小细子。黄色根,连结成条。此黄连功胜川连百倍”,又增加了云连C. teeta Wall.;一直延续到现在,黄连的基原仍以黄连、三角叶黄连、云连为法定来源。《名医别录》载:丹参“生桐柏山谷及太山(今河南和湖北交界及山东泰山一带)”,《图经本草》载:“今陕西河东州郡及随州(今陕西、湖北等地)皆有之”,《本草品汇精要》载:“道地随州(今湖北随州)”,《药物出产辨》载:“产四川龙安府为佳(今青川、平武一带)”,《中国道地药材》将丹参列为川产道地药材,产地迁移到中江。由此,现今形成了以四川、河南、山东为丹参道地产区和主产区。这是中药资源时空变化的特征所在。

3.中药资源的配置 人类利用资源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对资源的配置行为。配置行为的决策依据,必须遵循中药资源的形成及时空演变规律,选择经济与行政的配置手段,从而达到对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及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促进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必须充分认识中药资源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中药资源,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依据中药资源的地域分异规律,作为因地制宜规划和发展中药材生产的依据。如中药资源区划既求做到药材的产量与质量协调发展,又需要保持生态平衡,在恢复、更新中药资源的过程中,使其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