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化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 匡海学 冯卫生主编
- 2字
- 2023-08-24 15:27:17
上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中药化学(Chemistry of Chinese Medicines)是一门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理论和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化学成分,主要是有效成分)的学科。具体地说,中药化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中药有效成分或药效物质基础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与技术、结构鉴定(或确定)、检识与分析方法,以及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修饰或改造、生物转化及代谢等,同时也涉及有效成分或药效物质基础的结构与药效之间的关系,以及外界条件对这些成分消长的影响等。中药化学研究既不同于一般含义的植物化学(Phytochemistry)研究,也不同于现代药学中的天然药物化学(Natural Medicinal Chemistry)研究,尽管它们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有很多相近或相同之处。
20世纪70年代,我国科学家屠呦呦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与国内其他研究团队合作,经过艰苦努力,根据《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记载的中医临床用药经验,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在此基础上又研发出系列青蒿素类药物,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挽救了世界数百万恶性疟疾患者的生命。屠呦呦教授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我国科技界获得诺贝尔奖第一人,为我国争得了荣誉。青蒿素的发现和研究过程,很好地诠释了中药化学学科的内涵和主要研究任务。
中药化学是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如化学、物理学、生物学、植物学、现代医药学等理论和技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属于应用基础科学。一方面,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医药学等不断为本学科发展进步提供不竭的营养与动力;另一方面,本学科的进步与发展,不仅能促进中医药事业和学术的进步以及中药现代产业的发展,又能与中医药其他学科理论与技术相互交叉渗透,不断形成新的学科或研究领域。如中药化学与中药药性理论结合形成中药药性(性味)化学,中药化学与方剂学结合形成中药方剂化学,中药化学与药物代谢动力学结合形成中药药代动力学,中药化学与中药炮制学结合形成中药炮制化学,中药化学与中药资源学结合形成中药资源化学,中药化学与分析化学结合形成中药分析学等。由此可见,推动中药化学学科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与传统中医药学不同,中药化学是一门时代特征非常强的课程和学科,与现代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药化学的研究范围会不断地得到更新和发展。因此,注重对有关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的了解,注重国内外本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新理论与新技术在本学科中的应用,对于学习、掌握中药化学知识与技术以及从事中药化学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