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古文(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 王育林 李亚军主编
- 1061字
- 2023-08-24 15:48:54
上編 基礎知識
第一章 漢字
文字是記録語言的符號體系。漢字是漢民族創造、用以記録漢語言的符號系統。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唯一未曾中斷傳承且不斷豐富和發展的文字。現在可以見到的最早且已經較爲成熟、具有完整體系的漢字,是殷商時期的甲骨文,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甲骨文又稱“龜甲文”“甲文”“殷墟卜辭”“殷墟書契”等,契刻在龜甲或獸骨之上。由於甲骨文是早期文字,又是用刀刻寫的,所以其主要特點爲圖畫性强,筆法瘦硬而隨意。其後爲始於殷商、盛行於西周至春秋時期的金文。因其鑄於鐘鼎者居多,又稱“鐘鼎文”“銘文”“吉金文字”。也由於是早期文字,又是澆鑄在青銅器上的,所以其主要特點爲結構繁複,書法肥圓而古雅。再後就是始於西周、通行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篆書。篆書在秦國始終得以完整的保留和傳承,在其他诸侯國則逐漸演變爲六國文字。篆書的特點爲結構仍然繁複,而書法蒼勁齊整。六國文字的特點則是結構趨簡,書法混亂不一。秦始皇統一全國後不久,實行“書同文”政策。爲統一文字,也爲了書寫的便捷,丞相李斯等奉命對篆書進行“省改”并規範書法,從而創造了以結構簡約、書法匀圓爲特點的小篆,又稱“秦篆”,此前的篆書被稱爲大篆。此後不久,程邈又創造了以平直方正、書寫更加便捷爲特點的秦隸,也稱古隸,開始作爲非正式用字流行於朝野。
從甲骨文到小篆的文字統稱爲“古文字”,其性質爲象形文字。秦隸雖然始終未曾成爲官方正式用字,但它對漢字結構和書法的改造,却是漢字發展演變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質的變革,是重要的轉折點。這一變革稱爲“隸變”,也使秦隸成爲特殊的過渡文字和古今漢字的分水嶺。其後起源於秦隸、成熟并盛行於漢代的官方正式用字隸書,又稱“漢隸”“今隸”,便進入了“今文字”時期。今文字時期的官方正式用字除隸書外,還有源於東漢、成熟并通行於西晉以後的楷書。非官方正式用字,則有草書、行書等。其性質爲我們今天習稱的表意文字。
就漢字發展的歷史來看,漢字形體的演變大致經歷了五個階段:甲骨文(殷商)→金文(西周、春秋)→篆書(戰國、秦)→隸書(西漢、東漢)→草書、行書、楷書(魏晉)。
考察漢字的演變發展史可知,其性質爲從象形到表意,結構爲從繁複到簡約。特點爲從形義緊密結合到形義多有分離。書法爲從散亂到規整,從單一到豐富。所以,了解漢字的發生發展規律,掌握一定的漢字知識,對正確辨識漢字,理解并掌握字義,從而具備阅讀古醫籍的基本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爲了能較好地阅讀古醫籍,我們需要了解漢字的結構及其與字義的關係,并由此掌握通假字、古今字、異體字和繁簡字的識别方法,了解漢字部首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