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医学科技进步为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提供了发展空间

西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的发展,也经历了由分到合的过程。最早发展耳科学,其后鼻科学和咽科学相继独立。约19世纪中叶,耳鼻咽喉各科合并为独立临床学科。20世纪80年代末,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耳鼻咽喉科学发展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1911年以后,我国大型医院开始设耳鼻咽喉专科,新中国成立后更促进了本学科的长足进步。90年代始,我国耳鼻咽喉科学顺应时代潮流,也逐渐发展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西医学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更易为社会理解并广为接受,故耳鼻咽喉科学发展迅速。基于解剖结构的精细认识,为疾病准确定位和手术治疗提供了前提;生理功能研究深入,为器官保健及病理认识奠定了理论基础;多数疾病病因学清楚,有利于开展病因治疗;病理学明晰,便于解释把握病理变化;诊断准确,利于有效治疗并把握预后;急救措施得力,促进了危急重症的及时抢救;手术疗法优势明显,利于速除局部病灶;抗生素狙击病原菌快速有效,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得到有效控制;放化疗显效快,可速抑肿瘤生长;器官局部病变观察细致,有利于准确诊治。特别是2015年提出精准健康(Precision Health)理念,更可助推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与现代科学的有机融合,发展健康产业。

然而,临床实践表明,西医学的局限性或不足也显然易见,易陷入局部认识泥沼,忽略局部与整体的相互关系与交互作用;对于那些解剖与功能定位不明确的病理现象,常难以确定诊疗目标;遇病因不明疾患,则诊疗困难,往往只能对症治疗;对于发病机理不明疾病,治疗盲目性较大;内耳等特殊感官和牵涉中枢神经机制的许多疾病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处于推导层面,与中医的黑箱认识模式无原则区别;更有许多急救措施甚至常规诊疗都具有不小伤害性,易遗留后遗症;围手术期处理也有待进一步改进;手术对器官的组织损伤及功能损害显然易见,而修复问题却困难多多;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及耐药现象与日俱增;病毒性疾病的药物治疗远未跟上病毒株的变异;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使得有些患者望而生畏,甚至可能造成患者意外死亡,疗后康复治疗也存在许多问题;虽然精准健康理念很是前卫,但在目前阶段,其基本理念贯彻于外科体系时显然存在许多困局。

由此可见,中西医各自存在的优缺点,为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头颈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发展精准健康理念,采纳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优势,充分以各自之长克服各自之短,是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的发展途径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