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纸币背后的大学问

在价值二元论的基础上,亚当·斯密进一步提出了其货币金融的思想。他从货币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认为纸币终将取代贵金属货币。这是因为用贵金属作为货币使用,成本较高。毕竟贵金属货币重量不轻。

我们经常在古装剧里看到皇帝说:“来人啊,赏某某10万两白银”,然后一个太监托着一盘白银上来。每当这时候,我都会怀疑编剧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十万两约等于5吨,敢问这位大臣是如何把这么重的白银扛回家的?况且在古代,又没视频监控,也没有那么多警察,就靠几个捕头勉强维持一下治安,扛着明晃晃的贵金属到处乱跑,很容易被杀人越货。因此,在古代,镖局应运而生。而上述故事中雇佣镖局所支付的费用就是使用贵金属货币的典型成本。亚当·斯密认为,持有货币成本的减少,会增加社会的真实收入,节省的费用会增加产业的资金,从而增加投入的资本,增加社会的生产物即社会的纯收入。此外,用纸币来替代金银币还能进一步扩大货币的流通作用。

必须要说明的是,亚当·斯密这里所说的纸币并不是现代信用制下的纸币,而是可以兑换成等价值贵金属的银行(钱庄)发行的纸币(银行券)。流通的纸币都是银行开出的银行券,这就意味着只要它能被大众所信任,每一个银行都能开出银行券。银行券可不受支付日期的限制,并可随时兑换黄金,信用基础稳固。

看到这里,可能读者朋友会问,银行干嘛要搞纸币?难道是为了推动商业发展做贡献?如果你这么认为,那么就错了。银行家们绝对是贪婪的,没有利益的事他绝对不会干。银行券实际上是一种放贷行为,它是对私人票据的一种替代。举个例子,佃农杰克找封建领主汤姆爵士借了100个金币去购买种子粮,并且承诺秋收后卖了粮食,偿还爵士大人120个金币。汤姆爵士觉得这个买卖不错,毕竟杰克就在自己的领地耕种,每年他的收成自己心里还是有数的,而且杰克的房子也是建在自己的领地内,万一他不还钱,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私人借贷。可是钱借出去没多久,英格兰和法兰西打起来了,国王下令所有的贵族带着自己的军队随他去打仗。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爵士大人此时发现手上没钱,咋办?总不能和国王说,我手上没钱,您先跟法国人干着,等我的佃农杰克秋天把钱还给我了再来支援您。要是这么和国王说,估计国王和法国人还没打起来,就先把爵士大人给干掉了。

于是,汤姆爵士只能厚着脸皮去找平时不大爱搭理的商人霍克,因为汤姆爵士知道,霍克最近从印度进口了一批香料,可能大赚了一笔。汤姆爵士一改平日爱理不理的面孔,和蔼可亲地对商人霍克说:“兄弟,最近我手头紧,借我100个金币,等秋收后,我让佃农杰克还你120个金币。”尽管霍克平时对汤姆爵士一直很不爽,可毕竟人家是贵族,况且20%的利息着实诱人,也就答应了。由此,杰克对汤姆爵士的债务也就变成了杰克对商人霍克的债务。不过空口无凭啊,万一秋收后,你反悔咋办,我又打不过你,所以必须签字画押!于是,汤姆爵士开了个条子,写明自己借了100个金币,秋后由杰克还。说不定还要请个律师见证啥的,毕竟兵荒马乱的年头,贵族的信用也不大好。这个条子就是私人票据(可以理解为个人的商业汇票)。要说杰克这笔债务真有点晦气,谁接手谁倒霉。不久,商人霍克运香料的船队在海上遇到暴风都沉了,不能及时供货,香料商人们都找霍克索赔。这个时候,要说等到秋后收了杰克的钱再赔付,估计气愤的香料商能把霍克家的房子给拆了。可霍克又不是贵族,很难再找个下家把杰克的债务转让了。此时,他只能找镇上的银行了。

于是霍克又找到银行说,我用汤姆爵士的条子(私人票据)换你价值110个金币的银行券,秋后杰克还你120个金币。银行家一想,买卖不错,毕竟离秋后也就只有3个月了,佃农杰克也经常到银行存金币,银行家对他的资金流和人品都还了解,于是这笔买卖就这么敲定了。从这个动作看,亚当·斯密把银行券解释为银行代替私人票据所发行的银行票据,其发行方法主要为票据贴现。霍克拿着银行券去赔付,香料商人也乐意接受,毕竟他们的钱也存在镇上的银行,大家都是老熟人,拿着银行券随时都能兑换成金币。这么循环一大圈,就变成了银行对佃农杰克的放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