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太好吃了,大家一起吃吧——分享让儿童更快乐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已经认识到社交能力的重要性,因为儿童早晚要步入社会,要在群体中生活。而与人分享,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支持和尊重,因此,父母们希望儿童学会与人分享,养成慷慨、大方、谦让的美德。
所谓分享,是指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的过程。“分享”意味着宽容的心,意味着协同能力、交往技巧与合作精神,这些都是儿童应具备的重要品质。
实际上,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尤其是父母的溺爱,很多儿童自私自利,不愿意与人分享,这对儿童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是极为不利的。在现实生活中,自私、不愿意与人分享的儿童并不少见。这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一个什么都不愿与他人分享,独占意识很强的人,是很难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所以,从小克服儿童的自私,培养儿童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很重要。为此,爸爸妈妈应该帮助儿童做到下面几点:
1.分享物质
分享物质就是分享糖果、糕点、图书等物品,家长可以先由物质分享入手。还可以借宝宝过生日,邀请小伙伴、父母的亲朋好友一起来分享生日蛋糕,让儿童在此过程中学会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宝宝有了新玩具或新图书,家长可以引导儿童把好东西带到幼儿园,与同伴一起分享,让儿童懂得好东西要与人一起分享,这样才快乐。
教儿童与人分享物质,要根据一定的年龄。儿童小的时候是不知道,也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和别人分享的。两岁以前的小孩,一般来说是自己玩或大人带着玩,还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这个时期的小孩,如果他想要别人的东西,要让他学会说请。先让其他人配合,如果说请,可以给他的一般就给他;如果不可以的,就说明理由。
在孩子两岁左右时,就可以开始教他分享了。教他和别人分享,要慢慢劝说,不能强迫。渐渐地养成他愿意分享的优点,让他感受到,有礼貌时别人和他分享的可能性很大,而和别人分享时可以玩得更高兴,同时可以交到朋友。但也要告诉他,如果不愿意给别人玩的,可以不分享。
2.分享快乐
分享快乐就是别人很高兴的事,你也可以一起高兴,从而产生一种因分享而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
3.分享成功
分享成功有助于培养儿童大气的性格。引导儿童从小分享他人成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4.在家庭中巩固分享行为
幼儿善于观察和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都是幼儿观察和模仿的对象。以下三种方法,家长可以借鉴学习。
(1)创设环境。家中尊老爱幼,注意引导儿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例如,把新玩具分给邻居家的小朋友玩,有好吃的先分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吃,让幼儿渐渐养成分享的习惯。
(2)故事引导。家长可以在晚饭后或睡觉前讲述一些有关分享和谦让的脍炙人口的故事、儿歌,让儿童从小懂得要谦让,要把好东西分给大家。比如,我们可以告诉儿童这样一个故事:
这是个感人的故事,这些孩子,虽然每天有一个人没有糖吃,但却是快乐的,这就是分享的力量,这就是亲情的作用!在引导儿童认识分享的意义时,父母也可以多讲这样的故事。
(3)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随时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父母要做个有心人,平时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为儿童做好行为示范。父母必须经常检查自身的言行,为幼儿做出良好的榜样。
5.及时鼓励表扬
如果儿童分配得合理,就及时表扬强化。在小区里,家长可以引导儿童关心帮助他人,如给孤寡老人问寒送暖、给灾区人民捐衣送物、和邻居友好相处等。家中如有小客人来了,可以请儿童来招待,把自己好玩的玩具、好看的图书拿出来与小客人分享。
父母应该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当幼儿表现出不愿分享时,家长要告诉儿童,好东西要同大家一起分享,同时在平时生活小事中不忘教育提醒儿童分享。
总之,家长不能对儿童的要求有求必应,而是让儿童在和别人交往中,让儿童自己决定什么东西在什么时候是否分享,但父母只能引导,不能强迫,要用正面教育的方法。教儿童和朋友分担痛苦,他的痛苦就会减少许多,教儿童和朋友分享快乐,他的快乐就会成倍增长。学会了分担和分享,他的生活就会遍布阳光,这样的儿童才是内心健康,人格健全的,才能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