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历史名著与青州。
古代青州,盛名久传,不但古老的《尚书》、《魏书》、《史记》记载了青州,《资治通鉴》记载了青州,就连举世闻名的四部历史名著,也有三部记载了许多青州的故事。
1、三国演义与青州。
三国演义,是根据东汉末年史迹演绎而成的故事。故事跌宕起伏,惊险刺激,读来让人回味无穷。书中涉及青州的内容有二十多处,这二十多处,集中在两个人身上,这就是刘备与曹操。
刘备与青州。
刘备到青州来过一次,书中叙述比较简单。公元一八四年,青州等地起黄巾军造反,聚众达四五十万,皇帝闻讯,降诏各地备御,讨贼立功。时幽州太守刘焉,见贼兵来犯,遂发布檄文,招兵买马,于是便有了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结义。刘、关、张结义后聚起乡丁,投奔刘焉。
刘备初至刘焉麾下,就遇黄贼进犯涿郡,刘焉令刘备率兵破敌,刘、关、张奋勇向前,击败黄贼,并斩杀贼首程志远。第二天,刘焉又接到青州太守龚景牒文,言黄巾军围城将陷,乞赐救援,刘焉又与刘备商议,刘备请命前往。刘备、关公、张飞率军进至青州,见敌众我寡,刘备便设计交战,结果大破黄巾,青州之围解除。
刘备在青州少住后,闻前师中郎将卢植与黄巾军激战于广宗,便请刘焉部将邹靖回辞,自引乡丁投广宗卢植。后卢植遭恶人陷害,被朝廷羁押回京,刘备又引军投朱隽,在朱隽营中杀黄巾有功,隽表奏朝廷,刘备得以县尉官职。
在县衙,张飞对邮官勒索不忿,鞭打邮官,得罪了朝廷,于是刘、关、张三人便离开县衙,投于代州刘恢,刘恢将其留匿。
刘、关、张桃园结义后起事,几经周折,终未找到落脚之地,直至徐州遭事,刘备与青州、北海援军一起,解了徐州之难,方才得以落地生根。
曹操与青州。
曹操的真正起家,来自“青州兵”,这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史料,都有记载。
曹操自行刺董卓未遂逃回老家后,便竖起“忠义”大旗,发布檄文,召天下义兵,讨伐董卓。因董卓欺天废主,独揽朝政,激起四海民愤,檄文发布不久,就有十七路大军相应,联合起来的十七路大军浩浩荡荡,与董卓战汜水,拼荥阳,后终因各路大军都心怀鬼胎,讨伐最终失败。
后来,司徒王允设下连环计,将董卓斩杀于朝廷,不料,螳螂捕蝉,黄莺在后,李傕、郭汜、张济、樊稠,以王允滥杀重臣为名,从陕西起兵,杀奔长安而来。长安虽有猛将吕布镇守,但因董卓余党偷开城门,四路大军一起杀入,吕布招架不住,朝廷被李傕郭汜等拿下。
李傕、郭汜占领朝宫后,斩杀了司徒王允,逼迫汉帝下来诏书,封李傕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秉持旄节,封郭汜为后将军,樊稠为右将军,张济为骠骑将军,四人均封为侯。自此,李傕、郭汜、樊稠开始管理朝政,此时为公元一九二年九月。
不久,西凉太守马腾,并州刺史韩遂,又以贼党篡政为名,起兵杀向长安,结果被李傕、郭汜战败。自此,各路诸侯对朝政虽愤愤不平,但也莫敢谁问。朝政稳定不久,青州黄巾军死灰复燃,聚众十万,袭扰地方,抢掠良民,又搅得朝廷上下不安。这日,太仆朱隽向李傕、郭汜献计说:“我保举一人,可破群贼,”李傕问此何人,朱隽说:“非曹孟德不可。”李傕问:“孟德今在何处,”朱隽说“现为东郡太守。”李傕大喜,即令星夜草诏,差人往东郡,命曹操起兵东进。
曹操接到圣旨,即可会同济北相鲍信,一起起兵,向青州杀来。曹先取了寿阳,俘获贼兵无数。鲍信盲然杀入贼兵重地,被贼兵重重包围,几次突围未果,被贼兵所害。
曹操失去助手,无奈独率大军,一面围剿,一面收降贼兵,并用降兵为先导,边围攻边劝降,不久,黄巾军就被曹操瓦解剿灭。
此役黄巾,曹操大获全胜,不但收复了失地,还招得了三十余万青州兵。战事平息,曹将三十万青州兵择其精锐留用,其余全部遣返还乡。留用的官兵,也达十余万之多,曹操将这十万大军进行重新编排整顿后,取其名号,曰“青州兵”。
曹操有了十万青州兵,朝廷不敢小觑,诸侯胆战心惊。捷报传到长安,朝廷加封曹操为镇东大将军,曹操从此威名大震。这十万青州精锐,跟随曹操从东海打到了江南,甚得曹操喜欢。后来,曹操与周瑜在水上交兵,由于青州兵不悉水性,受到了重创。
2、《水浒》与青州。
三部名著直述青州最多的,当属《水浒》,《水浒》一百回文章,写青州的就有七回。七回文章,讲述了宋江两进青州,聚集起了青州四山强人、州衙降将和沿途壮士等二十一人,一起入伙梁山的故事。这二十一人,后来都成了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的英雄好汉。
宋江第一次进青州,是从杀死阎婆惜,投奔沧州柴进开始。宋江在郓城放走了晁盖等人后,被阎婆惜发现并受到要挟,宋江一气之下杀死阎婆惜后弃官外逃。他慕名来到柴进处,柴进待如上宾,并在此结识了武松。后来青州白虎山孔太公闻之,便将宋江请到了白虎山暂住,武松从此路过,和孔太公之子孔明孔亮发生误会,宋江又在此和武松相遇。宋江问武松去往何处,武松告诉说,是张青约他一起去青州二龙山,由于青州清风寨花荣也约宋江前往,于是二人便告别白虎山,一起向青州内地而来。因二龙山与清风寨不在同一方向,二人途中分开。
宋江未到清风寨,先过清风山,在山下见天色已晚,便夜宿山林。不巧,晚上被山上强人捉住,押解到了山寨。当寨主闻得被捉之人是宋江时,急忙解开绳索,拜为上宾,宋江又在此结识了燕顺、王英和郑天寿。不久,清风寨刘知寨夫人来山上给母亲上坟,被王英捉住,王英欲占为夫人,被宋江劝阻,在此刘知寨夫人认识了宋江。
在山上过了些许日子,宋江告别了各位头领,下山来到了清风寨,寨主花荣甚喜,盛情款待。原来,这清风寨有两个寨主,刘知寨为主,花荣为副。这日,宋江在街上游玩,被刘知寨的夫人认出,这夫人恩将仇报,唆使刘知寨将其抓获。
花知寨回寨后闻知,便找刘知寨要人,刘知寨不放,花荣便强行把宋江抢走。刘知寨将此事密奏州衙,州府便派兵马都监黄信前来清风寨,捉拿了花荣和宋江。
清风山头领得知宋江被捉,便在路上埋伏,打败了黄信,截获了宋江和花荣。黄信逃回清风寨,闭寨防守。
青州州衙闻报,又急调本州兵马统制秦明率兵进剿,宋江在山上和众头领一起,设下圈套,战败了州兵,诱捕了秦明,后又设计,逼迫秦明归降了宋江。宋江令秦明率兵开路,自率兵断后,两处兵马一起,包围了清风寨。后说降了黄信,斩杀了刘知寨和他的夫人,收拾了寨内财物,退兵回到了清风山。
朝廷闻知清风山匪祸,急发大军扑来。宋江知道,山寨兵马敌不过朝廷大军,于是说服众头领,放弃了山寨,向梁山奔去。途中,又收得了吕方、郭盛和石勇。宋江此次来青州,收得了九员大将。
宋江第二次进青州,是白虎山孔亮求救。孔明孔亮兄弟在白虎山占山为王,搅的州衙甚是头疼。州衙抓不到他们,就抓捕了他们在城里居住的叔父孔宾。孔明孔亮得知,便起白虎山之兵,向青州城杀来。州衙闻报,急调进攻桃花山的呼延灼回救,这孔家兄弟不是呼延灼的对手,结果山兵溃败,哥哥孔明被捉。
孔亮逃到了二龙山,向鲁智深求救,鲁智深聚众将商议后,决定联合白虎山、桃花山之兵,共同进攻州城。扬志担心兵力不足,又让孔亮向梁山求助,于是,孔亮星夜赶到了梁山。
宋江在梁山接见了孔亮,孔亮将三山欲攻打青州城,救叔父和哥哥的计划告诉了宋江,宋江决定支援三山,攻打青州。
在征得晁盖同意后,宋江点拨兵马,亲率二十位将领,三千精兵,分兵五路,向青州奔来。
宋江先到了二龙山,山上的头领闻讯,迎下山来,宋江与他们一一相见。在这里,宋江重会了武松,又结识了二龙山首领鲁智深、杨志、孙二娘、张青、施恩、曹正以及桃花山首领周通、李忠。三山好汉聚齐,接着就商议攻打青州城,救孔宾、孔明之事,军师吴用献计,先收拾呼延灼,再攻打青州城,众好汉赞同。于是,宋江、吴用便设下圈套,很快诱捕了呼延灼,并劝说呼延灼投降了宋江。
时青州知州是当朝皇帝的小舅子,慕容贵妃的长兄慕容彦达。呼延灼倒戈,慕容彦达不防,呼延灼便很快叫开了城门。城门一开,宋江挥军涌入,青州城被很快拿下。
好汉们进城后,杀死了知州慕容彦达和顽抗的军士,救出了孔宾和孔明,并将州城库中的财物装车,将粮库打开,放粮救济了百姓,然后宋江动员三山的头领,烧毁了山寨,一起投向了梁山。
宋江两次进入青州,共收的好汉二十一位,他们是:小李广花荣;霹雳火秦明;矮脚虎王英;白面郎君郑天寿;锦毛虎燕顺;镇三山黄信;双鞭呼延灼;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青面兽杨志;小温侯吕方;赛仁贵郭盛;毛头星孔明;独火星孔亮;小霸王周通;母夜叉孙二娘;菜园子张青;金眼彪施恩;打虎将李忠;操刀鬼曹正;石将军石勇。
有人说,《水浒》的故事全是假的,是作者文笔甚妙,叙似逼真,所以广为后人传颂。其实不然,《水浒》所叙青州四山,基本属实,除桃花山外,其余三山现名尚存,只有桃花山,青州太多,无从确定。
白虎山,位于青州西北四十里处的刁庄村北,山虽然不高,但面积较大,连绵的山头有十三个之多。在较大且平坦的山巅,现仍可见残存的山寨围墙,一看,就知道是古来强人落草的地方。
清风山,位于青州西南五十里处,山不很高,但极其险峻,山姿山貌,于《水浒》所述相仿:“八面嵯峨,四围险峻,古怪乔松盘翠盖,杈枒老树掛藤蘿,瀑布飞流,寒气逼人毛发冷,巅崖直下,清光射目蓃魂警。”
爬到清风山山巅下的山岭处,可见环状山岭外全是峭壁,岭下都是茂密的山林。在北边的岭内,残存的墙围和模糊的寨门仍可辨清,在不远处的坡地上,错落分布一些颓垣,依稀可辨房屋根基,寨围东段,沿峭壁南行不远,方见一条山路从峭壁间斜插上山。站在峭壁边缘,极目环望,会让人心旷神怡,感慨万千,难怪燕顺一伙强人占山为王,州衙对他们束手无策。
清风寨在清风山下,相隔有几个山头。清风寨分前后两寨,前寨为哨寨,建在交通要道处,过往行人,必经此寨。后寨为兵营和公署,是山寨的核心,建在前寨不远处的山坡上。走进后寨,顿觉进入了峡谷之中,抬头四顾,见到处都是悬崖峭壁,有些峭壁上,还有不少的洞穴,比较大的有“三门洞”、“蝙蝠洞”、“龙鼻子”洞等。最大的三门洞,能容纳上千人,并与后寨相同。寨内,寨围残垣仍清晰可见,环延有数里之地,较平坦处,可见有兵营、宅舍、厅堂、跑马道等遗迹,高处,可见有烽火台痕迹。山寨四周,到处都是茂密的松林和杏树、桃树及柿子树。其风景十分优美。
二龙山,位于青州城西约二十里处,整个山体东西走向,由五个山头组成,方圆有二十里之多。二龙山不高,却十分险要,四周到处是悬崖峭壁和满山的荆棘,人若是想爬上去,也十分不易。此山之所以称作二龙山,是因为山体构成很像是两条青龙卧于此地而得名。
在山的半腰处,有一个山洞,名曰“龙山洞”,也叫“藏兵洞”,洞深有五十余米,洞的上方,便是龙山山巅,在山巅之上,有一块巨石,石上凿有一个十厘米直径的深窝,人称“旗杆窝”,山巅北面,有一个水槽,直径有五米,人称“饮马槽”,山前较平整处,有房屋基迹,山后有观音殿基迹,山下的村庄,名曰“大王堂庄”。
看了青州的三山一寨,顿觉施耐淹和罗贯中的神奇,他们不是青州人,却对青州如此的了解,就是青州当地人,知道和了解这些地方的,也为数不多。
看了二龙山,就会对《水浒》故事产生好奇。有人说,宋江一伙,本是一小撮盗贼,他们被官军追杀,逃到了梁山,不久就被消灭了。也有人说,宋江一伙并非是盘踞在梁山的盗贼,而是出没于青兖之间的匪徒。如此说来,宋江一伙,确有此事。假若是前者,那青州三山一寨的强人,就不可能与宋江有联系,如果是后者,那二龙山的气魄,就并非是鲁智深、武松、杨志一伙所有。他们敢于在距青州城如此近的地方,竖起大旗,与州衙对抗,与朝廷叫板,实乃是一群敢为的英雄。他们在山前练兵,在山后拜佛,其头领必是能文能武,有目的、有志气、有思想的豪杰。山上设施齐全,山下百姓崇拜,村民能以“大王堂”的名字叫响村名,可见山上之人,并非让老百姓反感,他们也并非是一般的盗贼和匪徒,他们应该就是一帮有作为的好汉。
历史过去了千年,撰书之人也早已千古,一部《水浒》,留给了后人许多精彩的故事,也留给了后人许多纷繁的遐想。
《水浒》讲述了青州,青州在揣摩《水浒》,或许青州还有许多更精彩的故事没有被《水浒》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