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家是一盏灯

刘纳新(《小读者》执行主编)

我的工作内容里,很重要的一部分是阅读——读很多很多书,然后选出比较优秀的那些推荐给孩子们。在读到《我家的故事》这本书的前几天,我碰巧读了好几本“沉重”的书,有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故事,有失去心爱的小狗的故事,有亲人突然得重病的故事,有在学校里被霸凌的故事……我的心情,多多少少也变得有点沉重,我得说,是《我家的故事》把我的心情扭转了。

这是一本“正常”的书,正常的家庭、正常的生活、正常的喜怒哀乐,但它的“正常”绝不是“肤浅”,相反,它让我想起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刘绪源老师对优秀儿童文学的评价:极清浅而极深刻。我认为,《我家的故事》当得起这样的评价。

《我家的故事》的作者是曾获国际安徒生奖的俄罗斯作家阿纳托利·阿列克辛,他的作品风趣幽默,又直指教育的核心问题,引人深思。

这本书由《前天和后天》和《我家的故事》两个故事组成。《前天和后天》以小男孩米沙·库图索夫的视角和口吻来讲述发生在身边的事,这些事可能每个孩子都会遇到,比如上兴趣班,比如碰到了喜欢的老师或不喜欢的老师,比如爸爸妈妈吵架了,比如在路上和大人边走边聊天,比如写作文……从书中可以看出,米沙就是那种“长了一张没被欺负过的脸”的孩子,而他的敢于表达、敢于把想法付诸实践、敢于承认错误等特质,与他身边的人息息相关。

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弥尔顿·格里高利在他的经典教育名著《教学七律》中,对教育有精准总结,他对教学过程有以下描述:“激发和引导学习者的自发活动,学习者自己会学的部分,老师不再告诉他。”无疑,这里的老师,既包含孩子的父母,也包含学校的教师。幸运的是,米沙的身边就有这样的老师。

先说米沙的父母。他们做着普通的工作,也并非完美,但是他们是好老师。故事《前天和后天》一开始,就能看出他们真诚的彼此欣赏和彼此照顾,是这个不停搬来搬去的家庭稳定的基石。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米沙也学习欣赏别人,不认为某方面别人比自己强是让自己难受的事。

这个故事里,妈妈带米沙去合唱队报名,本来希望米沙能唱歌,结果米沙辨音能力和节奏感都不行(一点都不像妈妈),只能当报幕员。遇到这样的不顺利,妈妈什么都没说,就答应了;米沙也一点没有觉得丢人,没有想为什么别人能唱自己不能唱,没有嫉妒其他的队员,就这样“既成事实”了。米沙就这样加入了合唱队。

除了彼此欣赏与照顾给米沙做出的榜样,米沙的父母还非常把孩子当回事儿。米沙加入合唱队之后,非常喜欢合唱队的指挥维克托·马卡洛维奇,当他看到维克托遇到不公正的对待时,自作主张要帮维克托,于是策划了一起演出事故,让小伙伴在演出时故意出错,以证明新的指挥不如维克托。米沙的父母在知道这件事情的原委后,做了一件让人想不到的事,他们花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一个点子——他们建议新成立一个歌舞团,邀请维克托去做指挥!他们还为此跑前跑后,忙碌了好一阵子。这是多么认真地看重孩子心中的善意啊。

合唱队的指挥维克托,也是一名优秀的老师。他已经做这个工作几十年了,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是他在米沙要被合唱队拒绝的时候,建议让米沙来做报幕员——他称之为主持人——只因为,他发现了一件很小很小的事:米沙认认真真地报出了自己要唱的歌。

后来,米沙爱上了和维克托一起走路回家。这一老一小在路上的聊天,正是教育者和学习者的最佳状态。维克托并不用重复的话来强调什么,他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思想,让米沙有机会提问,也让米沙自己思考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当然,这本书的故事里也有很多烦恼,米沙身边的老师们所做的,不是去扑灭一处处烦恼的小火苗,而是激发和引导米沙,使他成为自主的学习者,成为最终能自己面对这些烦恼的人。

在《我家的故事》中,爸爸是一名责任心很强的外科医生,他常常因关心病人而顾不上家人,甚至半夜接到病人打来的电话;他不顾妈妈和外婆的反对,接纳外地病人和亲友住到家里……爸爸成为众人感恩和喜爱的对象,也成为小主人公的努力的方向:“还得努力……因为要让别人感到幸福,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我做《小读者》杂志主编10年的时间里,我经常思考,到底什么是好的教育;在带着孩子们进行思辨式阅读的过程中,面对孩子们真实而多样的发言,我更是经常反思,怕自己不小心妨碍他们成为自主的学习者。

《我家的故事》这本书,读来轻松,思考不停。我相信孩子或家长、老师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会收获颇丰。

翻开《我家的故事》,我仿佛看到孩子和他身边的大人们。家是一盏灯,照亮孩子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