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光应该怎样度过

广州日报记者 冯樱

人应该怎样度过大学时光?因为父母都在大学工作,我从小在大学里长大,后来在中国、英国的大学都读过书,又在中国的主流媒体做过高教记者,也参与创办过大学生报纸,平时比较关心教育问题。这个问题,我时时在思考,也很乐意和大家探讨。

大学应该是思想自由的乐土

20岁前后,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读大学,是忙于死记硬背,还是在汲取知识信息的同时独立思考,结果将大不一样。有的同学大学毕业时即使周身证书,凭证上岗后也无非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过上了混日子的生活,不会也不能把握自己命运,幸福和成就也就只能等待天上掉馅饼。然而,有的同学则如弄潮儿般不断学习如何去驾驭自己人生的帆板,审时度势,在面对各种各样的高潮和低谷时,处变不惊,从容地品味人生。两者间路径的不同也就在于有没有进行思考能力的培养。

社会上各种潮流涨涨落落,价值观也日趋多元,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明白是非才能在关键时刻作出恰当的选择。到了大学阶段,正是应该花点时间精力去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倾听各种声音,进而形成自己价值观的时候。

大学应该是多读好书的时段

培养思考能力的一个办法,就是读书。

读到好书,就像上课遇到了好教授,让你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伟大的思想,而且可以随时拿起,随时放下。

人生有限,当然要投资给最有价值的事情。课要精选,书也要精选。经典的书要精读,流行的书也涉猎一下,做个“知道分子”,而和自己的发展方向有关的好书则要反复阅读。

大学应该是动手“试错”的良机

培养思考能力的另一个办法,是“试错”。中国社会飞速发展,在个人发展、生活等很多具体问题上,我们的父辈难以给我们提供恰当的建议,摸着石头也许是过河的最可靠办法,而大学阶段是“试错”成本最低的时期。大学里有多种多样的社团、社会实践活动,不妨选择一些来参加。如果有更大的能力,尝试一下经商创业也未尝不可,但前提是心态健康,能承受失败。恋爱有机会一定要谈,没机会也要创造机会,世间大多数怨偶都缘于缺乏相处经验。当然,前提是先学会自我保护。

大学应该是广交朋友的盛会

很多人说读大学是读人脉。换一种不那么功利的角度来说,这个时期的同伴之间的友情往往会延续一生。因为大家经历了一起走向成年的阶段。这个时期所有你喜欢交往的人,多多少少都会在你的人格形成中留下印记。

和同宿舍、同班的同学交往,是被动式;广泛交友,是主动式。也许在社团里,你会发现志同道合者,说不定他们就会成为你未来事业的伙伴;在联谊会,也许会发现你今后的人生伴侣……

社会中的实践,会让你遇到一些导师。有些会让你崇拜,但不要迷信,要保持一种自我的独立判断。

广州大学,年轻学子成长的乐园

据我的印象,广州大学是一所很活跃的大学。她由多所院校合并,所以文化很多元,不故步自封;开设了很多应用型专业,即使在基础学科的研究上,也强调实用性,比一般“象牙塔”式的大学更贴近社会。大学城的“广大”校园,也是气氛最活跃、生活最丰富的地方,想必不会培养出“化石”般无法适应社会的学生。汶川震后灾区重建的采访中,我遇到了“广大”校长庾建设教授和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院士,也看到广州大学为灾区重建设计的抗震装置,广州大学成为广州甚至广东的骄傲。

我相信,广州大学能为年轻人提供机会去尝试、去体验、去思考、去创造,使他们一步步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