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珠玉潜水:民国何分南北,总统不是东西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民初北洋军阀弄权,曹锟靠贿选当了总统,举国大哗,人神共愤。”[7]著名学者章太炎遂作此《讽曹锟》联语,讽之刺之讨之伐之,可谓大快人心,令人叹妙!

说起章太炎,那可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大名人。他的弟子鲁迅曾说“太炎先生是革命的先觉,小学的大师”(案:所谓“小学”指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传统学问,那可是大学问。“小学的大师”大致相当于我们所常说的“国学大师”),又评说太炎先生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模”。

从言语行事来看,章太炎先生又可谓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大奇人。他早年师从清末著名学者俞樾 (就是写 《古书疑义举例》 的那位) “精研故训,博考事实”。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清廷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马关条约》 之后,章太炎被严酷的现实所唤醒,毅然走出书斋,先参与康梁维新变法,失败后东渡日本,与孙中山先生相晤,由主张变法转变为倾向革命,主张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因宣传革命,被监禁于上海 ‘西牢’ 三年,1906年6月获释出狱,同盟会派员迎接赴日。7月15日,在东京的中国留学生集会欢迎章太炎,他发表 《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辞》,宣扬革命,洋溢着爱国热情,其中最精彩的惊人之说,是自认是神经病。” (事略见沈谦 《章太炎是 “神经病”》) 他自认是神经病的理由,在 《演说辞》 中说得很清楚:“大概为人在世,被他人说个疯癫,断然不肯承认。独有兄弟却承认我是疯癫,我是有神经病,而且听见说我疯癫,说我有神经病的话,倒反格外高兴,为什么缘故呢?大凡非常可怪的议论,不是神经病人,断不能想,就能想也不敢说。说了以后,遇着艰难困苦的时候,不是神经病人,断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所以古来有大学问或大事业的,必得有神经病才能做到。” 我们一听这番话,便知章太炎其实并不是神经病,他所说的 “神经病”,是指敢说敢做、百折不回的志士仁人所应具备的品质。虽说章太炎其实不是 “神经病”,但他的很多言语行事却是够奇的了。据说,他在日本时,日本警方循例要他填张表格,他于 “职业” 栏填 “圣人”,“出身” 栏填 “私生子”。于此可见,章太炎真是有些言行奇异的。

说章太炎奇异,还有一点可能大家都知道,他喜欢骂人,而且骂人常用对联的形式。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例。一是1904年旧历十月十日,慈禧太后七十大寿,章太炎写了一副对联: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这副对联精辟地概括并揭露了慈禧太后统治中国期间的卖国行径以及给中国人民所带来的深重灾难。其中,“只为一人歌庆有”与“每逢万寿祝疆无”,极尽讽刺嘲弄之能事,读之令人畅快,令人叫绝!中国古代对于帝王的生日有句老话,叫作“一人有庆,万寿无疆”。这里,章太炎故意将“有庆”、“无疆”二词的语序进行了颠倒,说成了“庆有”、“疆无”。这样就巧妙自然地暗示出了这样的语意:慈禧太后多活一岁,多庆祝一个生日,中国疆土就多失去很多。这样的人还庆个什么寿呢?早该死了!她不死,中国还有救吗?中国人民还有好日子过吗?仅仅是两个词的语序颠倒,就产生了如此深刻而高妙的表达效果,批判讽嘲之意强烈,却充满了幽默诙谐的意趣,读之令人发噱,更发人深思。于此可见章太炎奇人奇骂之魅力。

章太炎奇骂的第二例便是上面所引的那副骂曹锟的对联,它的高妙之处就在于讽刺讨伐含蓄婉约且耐人寻味。而这一表达效果的取得则是源于他所运用的一种修辞策略——镶嵌。

所谓“镶嵌”,是一种为着表意的婉转含蓄或是耐人寻味的机趣而有意将某些特定的字词镶嵌于语句之中的修辞策略。这种修辞策略的运用,可使表达上显得婉约蕴藉,接受上耐人寻味,提升表达文本的审美价值。

上述章太炎所要表达的语意是:“民国何分南北?总统不是东西!”但是章太炎没有这样直白地说,而是选择了镶嵌修辞策略,将表达这层语意的几个特定字词镶嵌于两个完整的语句中,让人思而得之,表达既显婉转,骂人尖刻而含蓄有机趣,耐人寻味,令人拍案叫绝!如果直陈本意,那就和骂街泼妇没什么区别了,章太炎也就不称其为章太炎了。[8]

说到章太炎的骂人机趣,这里想起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运用镶嵌修辞策略为官妓脱籍的千古佳话:

东坡集中有 《减字木兰花》 词云:“郑庄好客,容我樽前先堕帻,落笔生风,籍籍声名独我公。高山白早,莹雪肌肤那解老,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 人多不晓其意。或云:坡昔过京口,官妓郑容高莹二人尝侍宴,坡喜之。二妓间请于坡,欲为脱籍。坡许之而终不为言。及临别,二妓复之船所恳之,坡曰:“尔但持我此词以往,太守一见,便知其意。” 盖是 “郑容落籍高莹从良” 八字也。此老真尔狡狯耶。(宋·陈善 《扪虱新话》 下集卷之三 《东坡为郑容落籍高莹从良》 条)

中国封建社会的很多朝代都有蓄养官妓的风气,而官妓一旦入籍就很难脱籍从良,过正常人的生活,这实在是一种罪恶的制度,是对妇女的迫害。郑容和高莹是北宋时代京口的两位官妓,自然也有着很多封建时代官妓的心灵痛苦,所以就时时想着脱籍,但是那时严格的官妓 “户籍” 管理制度又何以能够摆脱呢?想脱籍,没门!进来了就甭想溜号,就别再想当良家妇女,过正常人的生活了。但是,二人为此都作了最大的努力。真是机会最宠幸于有心人!一次,大文豪苏东坡经过京口,官妓郑容和高莹陪风流的苏学士喝酒聊天 (类似我们今天所谓的 “三陪小姐” 所为,不过今天的“三陪小姐” 没她们文化素质高,封建时代不少歌伎或妓女都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有品位的名流也不在少数),侍候得苏大人很是高兴。郑、高二 “小姐” 就趁机向苏大人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他能帮助她们落籍从良 (也就是利用职权或关系把她们的官妓 “户籍” 取消,让她们做个良家妇女,嫁人生子,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苏东坡答应了她们的要求,可就是不去为她们说办此事。等到东坡要离开京口时,郑、高二 “小姐” 着急了,又到东坡大人的船上去恳求此事。苏大人就写了上述那首 《减字木兰花》 词交给二 “小姐”,叫她们拿这首词找她们的上级领导太守大人即可,说太守见词就知。当然,凭苏东坡的关系和名望,最后当然能办成的。东坡是风雅文人,为两个官妓办事不便于直说要求,所以就运用封建时代文人都喜爱的镶嵌表达策略,将自己请托于太守的事项:“郑容落籍高莹从良” 这几个特定的字词镶嵌于词作之中,送给太守。太守当然是风雅文士出身,能够得到东坡的赠词,那是无上光荣的事。当然他更能解读得出东坡词中所嘱托的事。如果能办,太守自然就爽快地办了;如果实在为难,太守权限不及,不能办,可以理解为太守不解词作用意,也可以理解为东坡仅是赠词,没有求托太守什么事,双方都不尴尬。[9]这里,我们既感佩苏东坡的智慧,其表达的婉约含蓄和机趣风雅,真是令人可望而不可即,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同时也由此可以见出镶嵌修辞策略的魅力所在。

镶嵌修辞策略的运用在中国古代比较常见,现代运用相对较少。原因是这种修辞策略如果运用得不自然,就类同于文字游戏。不过,真有功力如苏东坡、章太炎之辈,能将此修辞策略运用得自然得当,事实上也是能推陈出新,创出新意的,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如1991年3月14日台湾《中国时报》有一则报道说:

昨天,台视举行《雪山飞狐》试片会,会场高挂两标语:“雪山压垮望夫崖,飞狐踹倒张三丰”,足可见台视企图借《雪山飞狐》重拾八点档威风的决心。

这里所说的台视试片会会场悬挂的标语是什么意思?据台湾学者沈谦教授解释,台湾有三大知名电视台:中视、华视、台视。当时中视正播映电视剧《望夫崖》,华视正播映《张三丰》。台视为了争夺电视观众,所以打出了这幅标语,意在与其他两家电视台竞争,是一种广告战。最后,台视是否盖过其他两家电视台,我们不知道。但是,台视所打出的这幅标语确实很煽情,表达效果很好。它把镶嵌修辞策略运用到了电视广告战上,真是有创意,有商业头脑,而且还真是运用得好,贬低了对手所播的节目,抬升了自己所播映节目的可看性,却显得婉约含蓄,让对手又生气又服气,让观众心知是宣传夸张却又不能不信不看,堪称广告中的绝妙好辞!

由上可见,镶嵌修辞策略的运用确能获致较好的表达效果。但应当指出的是,这种策略应该在确有需要时运用,不可为卖弄文字技巧而为之,否则便会堕入文字游戏的恶趣之中。[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