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孩子的趣味唐诗课:四季篇
- 蒙曼
- 1811字
- 2023-05-12 11:51:16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①合,星桥铁锁开②。
暗尘③随马去,明月逐人来④。
游伎⑤皆秾李⑥,行歌尽落梅。
金吾⑦不禁夜,玉漏⑧莫相催。
我是谁?
我是苏味道(648—705),字守真。我从小就喜欢写文章,并且得到了很多赞扬。后来,我得到武则天的赏识,做了宰相。但是很惭愧,在职场上我怕得罪人,所以遇到事情常常选择明哲保身,为此大家给我起了一个外号——苏模棱。虽然为官,但我从未放弃写诗,为唐代格律诗的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
注释
①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
②铁锁开:比喻京城开禁。
③暗尘:灯光下飞扬的尘土。
④逐人来:追随人流而来。
⑤游伎:歌女、舞女。一作“游妓”。
⑥秾李:指观灯的歌伎打扮得艳若桃李。
⑦金吾:指金吾卫,他们掌管京城戒备。
⑧玉漏:古代用玉做的计时器皿。
译文
天上的星星和地上的灯火连接在了一起,星桥上的铁锁也被打开了。
风流倜傥的少年骑马游街,地上的尘土都被卷了起来,天上的月亮随着人群在移动。
艳如桃李的歌女们也走上街来,她们边走边唱《梅花落》。
执行宵禁的金吾卫都放松了下来,恼人的玉漏却还在催促人们快点回家。
这首诗好在哪儿呢?
首联:“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元宵节点灯的规模特别大,在灯光照耀下,树如火树,灯如银花。天上的星星和地上的灯火连在一起,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灯光也都连在一起,天地、四面八方都合在一起了,所以是“火树银花合”。成语“火树银花”就是出自这里。“星桥铁锁开”,星桥是洛阳最重要的一座桥,它的北面是宫城和皇城,南面是老百姓的生活区,平时戒备森严,但是元宵节举国狂欢,所以这座桥上的铁索都被打开了,皇帝、后宫佳丽、文武百官都出来与民同乐。
颔联:“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风流倜傥的美少年们骑马游街,把地上的尘土都卷起来了。如果没有灯,这种浮尘是看不到的,这是地上的场景。天上一轮明月涌出,月光洒在每个人身上。如果从骑马人的角度来看,就是地上的浮尘随着人在走,天上的月亮也随着人在走。一个暗,一个明;一个是细小的微尘,一个是又大又圆的月亮;一个去,一个来。对照特别好。
颈联:“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作者从颔联的男性讲到了颈联的女性,歌女们艳如桃李,载歌载舞,边走边唱《梅花落》。这些平时深藏不露的姑娘和肆无忌惮的小伙子在这么欢快的场合碰见了,难免有抛媚眼、捡手帕之类的事情发生,所以元宵节又有“中国情人节”的说法。
尾联:“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连金吾卫都放松下来,让老百姓尽情享受节日狂欢。可是玉漏这恼人的计时器,为什么还在一滴滴地滴下水来,仿佛催促人们快点回家?玉漏啊,你能不能别再催了呢?
上元之夜太美好了,谁不希望永远停留在这美好的一刻呀!可是时间就是那么无情,无论你愿意与否,它都按照自己的节奏,一分一秒地溜走,催促着你从今天的节日,进入明天的日常。这就是人生的不得已,但是更彰显上元之夜的迷人。从尽情的欢乐到微微的惆怅,苏味道表达得如此动人、微妙,所以历代读者都觉得,这是描写元宵节最好的诗篇。
课堂小彩蛋
武则天推崇文学,喜欢才子,苏味道也因此受到重用。
苏味道做宰相长达数年之久,但他在任职期间并没有做出什么突出的成绩。处事圆滑是他一贯的风格,人们根据他这种为人处世的特点,给他取了个绰号——苏模棱,也叫他“模棱宰相”。而成语“模棱两可”(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也就这样产生了。
你还可以知道更多
古代是怎么过元宵节的?
正月十五,现在已经没那么热闹了。但在古代,它是个大节,叫上元。
所谓上元、中元、下元都是道教的说法。上元正月十五,是天官赐福;中元七月十五,是地官赦罪;下元十月十五,是水官解厄。三者之中,上元最是普天同庆。
上元节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呢?绝不是吃元宵。吃元宵是宋朝以后才有的习俗。上元节有另外两大好处。第一个好处是点花灯,第二个好处是不宵禁。这两个好处,在今天没什么意义,在古代可不同寻常。古代没有路灯、霓虹灯,晚上照明就靠月亮。只有上元节前后,家家举火,户户点灯,一下子就把夜空照亮了,这是平时看不到的景象。
另外,中国古代一直实行宵禁政策。一到晚上,大家都得规规矩矩地待在家里,街上黑灯瞎火,冷冷清清,还有金吾卫监督执行,谁要是不回家就会被抓起来。只有在上元节这几天会解除宵禁,让大家出来赏灯。这样一来,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家家户户,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在上元节的晚上都拥上街头。所以,上元节又是中国古代的狂欢节。